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功能煙囪,包括煙囪囪體,該煙囪還包括余熱利用部、靜電除塵部以及煙氣發電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效果是: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的多功能煙囪,因為具有余熱利用部,所以能夠將煙囪囪體的余熱進行利用,并將余熱轉化為電能;因為具有靜電除塵部,所以能夠除去煙氣中的煙塵并利用其熱量,從而具有對環境的污染小,提高農村空氣質量的功能。本發明專利技術設計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煙囪,具體涉及一種可用來除塵,也可用其余熱加熱水、給蓄電池充電,又可利用煙氣的流動來推動透平產生電能的多功能煙囪。
技術介紹
在農村,農村環境日趨惡化,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農村煙囪未使用除塵裝置,導致污染物排出。人們經常使用鍋灶燃燒柴火或是麥秸來供暖做飯,柴火或是麥秸燃燒后產生的煙氣通過煙囪直接排放到空氣中,給環境造成極大污染。煙氣中有煙塵,煙塵能夠對人體呼吸道產生極大的危害。同時煙氣產生的熱量一部分會轉移到煙囪的下部,使煙囪下部具有余熱,這部分余熱也沒有去再利用,造成了熱量的浪費。盡管目前政府部門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倡導人們少燒柴火或麥秸供暖做飯,但效果甚微,無法解決煙塵排放而且也無法對煙氣產生的熱量進行再利用這一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的煙囪未使用除塵裝置,導致污染物排出,給環境造成極大污染,且煙塵能夠對人體呼吸道產生極大的危害,煙囪下部的熱量浪費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兼除塵、余熱回收為一體的多功能煙囪。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是:一種多功能煙囪,包括煙囪囪體,其特征在于,該煙囪還包括余熱利用部、靜電除塵部以及煙氣發電部,能夠利用外側壁的余熱并將其轉化為電能,所述的余熱利用部設置在煙囪的下部,包括流體通道、溫差發電層、金屬壁,所述的流體通道環繞設置在煙囪囪體的外側壁上,本實施例中的流體通道中的流體為水,用于吸收外側壁的余熱并加熱流體,流體通道外設置有金屬壁,所述的溫差發電層環繞設置在金屬壁外,溫差發電層由若干個溫差發電片構成,所述的流體通道的熱量通過金屬壁傳遞給溫差發電片,該溫差發電層利用流體通道上下兩端溫度差進行發電,所述的溫差發電片經整流電路將電量儲存在蓄電池中;所述的溫差發電片優選為8個。所述的靜電除塵部包含電暈線、陽極板、振打器、腔室、活動板以及時間控制器,所述的電暈線呈分叉狀,且設置在煙囪囪體的頂壁內,該電暈線一端與蓄電池連接,當煙氣到達電暈線附近時,電暈線將煙氣電離,使煙塵帶負電荷;所述的陽極板分別設置在煙囪囪體的內側壁上,將電暈線電離后帶負電荷的煙塵吸附;所述的振打器與陽極板相連接,分別對應設置在煙囪的外側壁上,該振打器與蓄電池連接,當陽極板上吸附有煙塵時,振打器能夠將煙塵振落;所述的靜電除塵部的下端凸起成弧狀,且與煙囪囪體形成兩個腔室,兩個腔室下方分別設置活動板,所述的活動板連接有時間控制器,所述的腔室用于儲存被振打器振落后的煙塵,當煙塵儲存一定量后,可通過時間控制器自動開啟活動板將煙塵排出。所述的煙氣發電部設置在煙囪的出口處,包含渦輪、聯軸器以及發電機。渦輪設置在煙囪囪體的出口處,通過流動的煙氣帶動其旋轉,渦輪的旋轉軸通過聯軸器與發電機的主軸連接。當渦輪旋轉時,通過旋轉軸轉動帶動聯軸器內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的主軸轉動,進行發電,發電機發出的電通過整流電路儲存在蓄電池中,用于供應電暈線、振打器、時間控制器的運作。所述的煙囪囪體的上部直徑小于下部直徑。所述的溫差發電片為2-50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效果是:根據本專利技術涉及的多功能煙囪,因為具有余熱利用部,所以能夠將煙囪囪體的余熱進行利用,并將余熱轉化為電能;因為具有靜電除塵部,所以能夠除去煙氣中的煙塵并利用其熱量,從而具有對環境的污染小,提高農村空氣質量的功能。本專利技術設計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多功能煙囪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多功能煙囪的余熱利用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由圖1至圖2所示,一種多功能煙囪,包括煙囪囪體10,其特征在于,該煙囪還包括余熱利用部20、靜電除塵部30以及煙氣發電部40,能夠利用外側壁的余熱并將其轉化為電能,所述的余熱利用部20設置在煙囪的下部,包括流體通道21、溫差發電層22、金屬壁23,所述的流體通道21環繞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外側壁上,本實施例中的流體通道21中的流體為水,用于吸收外側壁的余熱并加熱流體,流體通道21外設置有金屬壁23,所述的溫差發電層22環繞設置在金屬壁23外,溫差發電層22由若干個溫差發電片221構成,所述的流體通道21的熱量通過金屬壁23傳遞給溫差發電片221,該溫差發電層22利用流體通道21上下兩端溫度差進行發電,所述的溫差發電片221經整流電路將電量儲存在蓄電池44中;所述的溫差發電片221為2-50個,優選為38個。所述的靜電除塵部30包含電暈線31、陽極板32、振打器33、腔室34、活動板35以及時間控制器45,所述的電暈線31呈分叉狀,且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頂壁內,該電暈線31一端與蓄電池44連接,當煙氣到達電暈線31附近時,電暈線31將煙氣電離,使煙塵帶負電荷;所述的陽極板32分別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內側壁上,將電暈線31電離后帶負電荷的煙塵吸附;所述的振打器33與陽極板32相連接,分別對應設置在煙囪的外側壁上,該振打器33與蓄電池連接,當陽極板32上吸附有煙塵時,振打器33能夠將煙塵振落;所述的靜電除塵部30的下端凸起成弧狀,且與煙囪囪體10形成兩個腔室34,兩個腔室34下方分別設置活動板35,所述的活動板35連接有時間控制器45,所述的腔室34用于儲存被振打器33振落后的煙塵,當煙塵儲存一定量后,可通過時間控制器45自動開啟活動板35將煙塵排出。所述的煙氣發電部40設置在煙囪的出口處,包含渦輪41、聯軸器42以及發電機43。渦輪41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出口處,通過流動的煙氣帶動其旋轉,渦輪41的旋轉軸通過聯軸器42與發電機43的主軸連接。當渦輪41旋轉時,通過旋轉軸轉動帶動聯軸器42內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43的主軸轉動,進行發電,發電機43發出的電通過整流電路儲存在蓄電池44中,用于供應電暈線31、振打器33、時間控制器45的運作。所述的煙囪囪體10的上部直徑小于下部直徑,使煙囪囪體10出口處煙氣流動速度加快,渦輪發電效率變高。多功能煙囪的作用過程如下:首先,多功能煙囪的下部側壁將煙氣排放時的一部分熱量進行儲存成為余熱,余熱利用部20將這些余熱用于加熱流體通道21中的水,溫差發電片221利用流體通道21上下兩端水的溫度差進行發電,并儲存在蓄電池44中。然后煙氣通過靜電除塵部30時,電暈線31將煙氣電離,使煙氣中的煙塵帶負電荷,陽極板32將帶負電荷的煙塵吸附,振打器33將吸附在陽極板32的煙塵振落在腔室34中,當鍋灶停止使用時,使用自動控制器打開腔室34下方的活動板35,將腔室34中儲存的煙塵排出。最后,當煙氣到達煙囪囪體出口處時,流動的煙氣推動渦輪41旋轉,渦輪41的旋轉軸帶動聯軸器42內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43的主軸轉動,進行發電,經整流電路儲存在蓄電池44中。根據本專利技術涉及的多功能煙囪,因為具有余熱利用部,所以能夠將煙囪囪體的余熱進行利用,并將余熱轉化為電能;因為具有靜電除塵部,所以能夠除去煙氣中的煙塵并利用其熱量,從而具有對環境的污染小,提高農村空氣質量的功能;因為具有煙氣發電部,其中的渦輪能夠在煙氣帶動下旋轉,從而帶動聯軸器,進而帶動發電機旋轉,發動機發電,并將電量儲存在蓄電池中,所以能夠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本專利技術設計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專利技術構思下的基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煙囪,包括煙囪囪體(10),其特征在于,該煙囪還包括余熱利用部(20)、靜電除塵部(30)以及煙氣發電部(40),所述的余熱利用部(20)設置在煙囪的下部,包括流體通道(21)、溫差發電層(22)、金屬壁(23),所述的流體通道(21)環繞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外側壁上,用于吸收外側壁的余熱并加熱流體,流體通道(21)外設置有金屬壁(23),所述的溫差發電層(22)環繞設置在金屬壁(23)外,溫差發電層(22)由若干個溫差發電片(221)構成,所述的流體通道(21)的熱量通過金屬壁(23)傳遞給溫差發電片(221),該溫差發電層(22)利用流體通道(21)上下兩端溫度差進行發電,所述的溫差發電片(221)經整流電路將電量儲存在蓄電池(44)中;所述的靜電除塵部(30)包含電暈線(31)、陽極板(32)、振打器(33)、腔室(34)、活動板(35)以及時間控制器(45),所述的電暈線(31)呈分叉狀,且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頂壁內,該電暈線(31)一端與蓄電池(44)連接,當煙氣到達電暈線(31)附近時,電暈線(31)將煙氣電離,使煙塵帶負電荷;所述的陽極板(32)分別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內側壁上,將電暈線(31)電離后帶負電荷的煙塵吸附;所述的振打器(33)與陽極板(32)相連接,分別對應設置在煙囪的外側壁上,該振打器(33)與蓄電池連接,當陽極板(32)上吸附有煙塵時,振打器(33)能夠將煙塵振落;所述的靜電除塵部(30)的下端凸起成弧狀,且與煙囪囪體(10)形成兩個腔室(34),兩個腔室(34)下方分別設置活動板(35),所述的活動板(35)連接有時間控制器(45),所述的腔室(34)用于儲存被振打器(33)振落后的煙塵,當煙塵儲存一定量后,可通過時間控制器(45)自動開啟活動板(35)將煙塵排出;所述的煙氣發電部(40)設置在煙囪的出口處,包含渦輪(41)、聯軸器(42)以及發電機(43)、渦輪(41)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出口處,通過流動的煙氣帶動其旋轉,渦輪(41)的旋轉軸通過聯軸器(42)與發電機(43)的主軸連接;當渦輪(41)旋轉時,通過旋轉軸轉動帶動聯軸器(42)內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43)的主軸轉動,進行發電,發電機(43)發出的電通過整流電路儲存在蓄電池(44)中,用于供應電暈線(31)、振打器(33)、時間控制器(45)的運作。...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功能煙囪,包括煙囪囪體(10),其特征在于,該煙囪還包括余熱利用部(20)、靜電除塵部(30)以及煙氣發電部(40),所述的余熱利用部(20)設置在煙囪的下部,包括流體通道(21)、溫差發電層(22)、金屬壁(23),所述的流體通道(21)環繞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外側壁上,用于吸收外側壁的余熱并加熱流體,流體通道(21)外設置有金屬壁(23),所述的溫差發電層(22)環繞設置在金屬壁(23)外,溫差發電層(22)由若干個溫差發電片(221)構成,所述的流體通道(21)的熱量通過金屬壁(23)傳遞給溫差發電片(221),該溫差發電層(22)利用流體通道(21)上下兩端溫度差進行發電,所述的溫差發電片(221)經整流電路將電量儲存在蓄電池(44)中;所述的靜電除塵部(30)包含電暈線(31)、陽極板(32)、振打器(33)、腔室(34)、活動板(35)以及時間控制器(45),所述的電暈線(31)呈分叉狀,且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頂壁內,該電暈線(31)一端與蓄電池(44)連接,當煙氣到達電暈線(31)附近時,電暈線(31)將煙氣電離,使煙塵帶負電荷;所述的陽極板(32)分別設置在煙囪囪體(10)的內側壁上,將電暈線(31)電離后帶負電荷的煙塵吸附;所述的振打器(3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萬福,李耀陽,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