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羅非魚專用促生長綠色配方飼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麥麩10?15份,玉米淀粉5?8份,豆粕5?10份,棉粕3?6份,菜籽粕2?8份,苦橙葉2?3份,芥花籽油5?8份,石花菜粉1?2份,棗粉3?5份,海帶粉1?3份,柑橘粉0.5?1.5份,葛根2?3份,黃柏1?3份,楊槐樹花5?8份,槐花1?2份,枸杞子2?3份,誘食劑3?5份,水適量。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羅非魚配方飼料各組分有效混合,配方科學合理,能滿足各生長階段羅非魚的需要,飼料的利用率高,不僅適口性好還可以有效提高羅非魚的肉質和營養價值,促進羅非魚的快速生長,還可以降低羅非魚的生病率并提高其成活率。另外,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飼料對水體環境的污染小且成本較低,具有較好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魚飼料,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羅非魚專用促生長綠色配方飼料。
技術介紹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非鯽、越南魚、南洋鯽等。原指以莫桑比克為模式產地的口孵非鯽屬魚類物種:莫桑比克口孵非鯽,現為慈鯛科非鯽屬及口孵非鯽屬等屬數種魚類的共同俗稱;英文里統稱為Tilapia。現在它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且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鹽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淺水中。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夠生長,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分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近年來我國市場對羅非魚的需求量不斷加大,采用配合飼料進行羅非魚的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越來越多。但是,現有的羅非魚飼料營養成分不是很合理,不僅成分單一,無法提供羅非魚生長所需的全部營養成分,而且還含有各種激素和添加劑,影響羅非魚肉的食用口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營養豐富且不含有激素的羅非魚專用促生長綠色配方飼料。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羅非魚專用促生長綠色配方飼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麥麩10-15份,玉米淀粉5-8份,豆粕5-10份,棉粕3-6份,菜籽粕2-8份,苦橙葉2-3份,芥花籽油5-8份,石花菜粉1-2份,棗粉3-5份,海帶粉1-3份,柑橘粉0.5-1.5份,葛根2-3份,黃柏1-3份,楊槐樹花5-8份,槐花1-2份,枸杞子2-3份,誘食劑3-5份,水適量;所述誘食劑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大豆粉10-20份,花生麩5-10份,芝麻5-8份,食用菌渣1-3份,柑橘油3-5份,海藻酸鈣0.1-0.5份,精氨酸0.05-0.1份。作為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豆粕為黃豆粕和青豆粕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得。作為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棗粉為雞心蜜棗粉。作為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枸杞子為黃葉枸杞。作為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芝麻為黑芝麻。本專利技術的羅非魚配方飼料各組分有效混合,配方科學合理,能滿足各生長階段羅非魚的需要,飼料的利用率高,不僅適口性好還可以有效提高羅非魚的肉質和營養價值,促進羅非魚的快速生長,還可以降低羅非魚的生病率并提高其成活率。另外,本專利技術的飼料對水體環境的污染小且成本較低,具有較好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實施例1]按重量份取麥麩10份,玉米淀粉5份,豆粕5份,棉粕3份,菜籽粕2份,苦橙葉2份,芥花籽油5份,石花菜粉1份,雞心蜜棗粉3份,海帶粉1份,柑橘粉0.5份,葛根2份,黃柏1份,楊槐樹花5份,槐花1份,黃葉枸杞2份,誘食劑3份,水適量;所述誘食劑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大豆粉10份,花生麩5份,黑芝麻5份,食用菌渣1份,柑橘油3份,海藻酸鈣0.1份,精氨酸0.05份;其中豆粕為黃豆粕和青豆粕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得;將以上原料按常規方法經粉碎、過篩、制粒、烘干等工序制得本專利技術的飼料。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飼料的應用價值,飼養戶將300尾羅非魚按照魚齡、體重、健康狀況相同的原則平均分為1個實驗組和1個對比組并分開飼養,實驗組喂本專利技術的魚飼料,對比組喂傳統魚飼料,實驗期為3個月。實驗結果為:與對比組相比,實驗組的魚體重平均增重9.7%,體長平均增長8.9%,患病率平均降低13.1%。[實施例2]按重量份取按重量份取麥麩15份,玉米淀粉8份,豆粕10份,棉粕6份,菜籽粕8份,苦橙葉3份,芥花籽油8份,石花菜粉2份,雞心蜜棗粉5份,海帶粉3份,柑橘粉1.5份,葛根3份,黃柏3份,楊槐樹花8份,槐花2份,黃葉枸杞3份,誘食劑5份,水適量;所述誘食劑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大豆粉20份,花生麩10份,黑芝麻8份,食用菌渣3份,柑橘油5份,海藻酸鈣0.5份,精氨酸0.1份;其中豆粕為黃豆粕和青豆粕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得;將以上原料按常規方法經粉碎、過篩、制粒、烘干等工序制得本專利技術的飼料。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飼料的應用價值,飼養戶將300尾羅非魚按照魚齡、體重、健康狀況相同的原則平均分為1個實驗組和1個對比組并分開飼養,實驗組喂本專利技術的魚飼料,對比組喂傳統魚飼料,實樣期為3個月。實驗結果為:與對比組相比,實驗組的魚體重平均增重11.1%,體長平均增長7.9%,患病率平均降低10.7%。[實施例3]按重量份取按重量份取麥麩13份,玉米淀粉6份,豆粕7份,棉粕5份,菜籽粕5份,苦橙葉2.5份,芥花籽油6份,石花菜粉1.5份,雞心蜜棗粉4份,海帶粉2份,柑橘粉1份,葛根2.5份,黃柏2份,楊槐樹花78份,槐花1.5份,黃葉枸杞2.5份,誘食劑4份,水適量;所述誘食劑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大豆粉15份,花生麩8份,黑芝麻7份,食用菌渣2份,柑橘油4份,海藻酸鈣0.3份,精氨酸0.07份;其中豆粕為黃豆粕和青豆粕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得;將以上原料按常規方法經粉碎、過篩、制粒、烘干等工序制得本專利技術的飼料。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飼料的應用價值,飼養戶將300尾羅非魚按照魚齡、體重、健康狀況相同的原則平均分為1個實驗組和1個對比組并分開飼養,實驗組喂本專利技術的魚飼料,對比組喂傳統魚飼料,實樣期為3個月。實驗結果為:與對比組相比,實驗組的魚體重平均增重12.1%,體長平均增長8.2%,患病率平均降低12.4%。以上僅僅以幾個實施方式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設計思路,在系統允許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羅非魚專用促生長綠色配方飼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麥麩10?15份,玉米淀粉5?8份,豆粕5?10份,棉粕3?6份,菜籽粕2?8份,苦橙葉2?3份,芥花籽油5?8份,石花菜粉1?2份,棗粉3?5份,海帶粉1?3份,柑橘粉0.5?1.5份,葛根2?3份,黃柏1?3份,楊槐樹花5?8份,槐花1?2份,枸杞子2?3份,誘食劑3?5份,水適量;所述誘食劑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大豆粉10?20份,花生麩5?10份,芝麻5?8份,食用菌渣1?3份,柑橘油3?5份,海藻酸鈣0.1?0.5份,精氨酸0.05?0.1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羅非魚專用促生長綠色配方飼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麥麩10-15份,玉米淀粉5-8份,豆粕5-10份,棉粕3-6份,菜籽粕2-8份,苦橙葉2-3份,芥花籽油5-8份,石花菜粉1-2份,棗粉3-5份,海帶粉1-3份,柑橘粉0.5-1.5份,葛根2-3份,黃柏1-3份,楊槐樹花5-8份,槐花1-2份,枸杞子2-3份,誘食劑3-5份,水適量;所述誘食劑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大豆粉10-20份,花生麩5-10份,芝麻5-8份,食用菌渣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林琴,
申請(專利權)人:劉林琴,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