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家用溫室玻璃大棚應用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包括立柱,若干個立柱構成長方形結構,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上的水平立柱,及分別連接長方形結構立柱兩側的若干個拱管,及設置在拱管上的太陽能支架,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中間且兩端分別連接立柱、水平立柱的一組門頭立柱,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上的卡槽,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上的搖膜桿。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設計結構合理且能高效的進行施工安裝及拆卸,均勻設置在頂部的太陽能光伏支架安裝光伏板將熱能進行收集轉化,來進行大棚內的溫控目的,同時內部設置有溫度控制系統,實現調溫和控溫目的,適用范圍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溫室大棚應用
,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適用于蔬菜種植及科研教學和種苗培育使用中。
技術介紹
溫室(greenhouse),又稱暖房,能透光、保溫(或加溫),用來栽培植物的設施。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能提供溫室生育期和增加產量,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溫室的種類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溫條件等又可分為很多種類,如玻璃溫室、塑料溫室;單棟溫室、連棟溫室;單屋面溫室、雙屋面溫室;加溫溫室、不加溫溫室等。溫室結構應密封保溫,但又應便于通風降溫。現代化溫室中還具有控制溫濕度、光照等條件的設備,用電腦自動控制創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環境條件。社會不斷進步,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文明發展的需要,新型的設施農業受到業界人士的追捧。所謂的農業裝備,其實主要就是溫室設施,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在高原、深山、沙漠等特殊環境下進行農業生產。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總人口的一半還要多,農業創新應用的空間有無限大,農業裝備行業從幕后走到臺前。縱觀國內溫室大棚行業,大中小企業參差不齊,落地的溫室項目質量自然也大相徑庭,為了能讓有意發展設施農業的組織單位,能夠更好的選擇溫室項目服務商,對溫室大棚行業做了系統調研,將溫室大棚項目質量控制主要分為材料控制、技術控制、施工控制、售后控制四大方面,而安裝材料作為溫室項目工程的源頭,要從材料配件的生產及設計提出高標準要求,比如用于科研及種苗培育的溫室大棚。溫室大棚,在實際使用中需要考慮結構堅固性即所能承載的最大壓力及韌性強度及風力大小等等,還要能智能化調整管理其內部的溫度以達到增加植物生長和培育的目的,還要整體結構設計合理及能高效的進行施工安裝及拆卸等,同時還要能夠有效的利用太陽光源增加大棚內的溫度,實現升溫的目的,節約能源的消耗。因此,基于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其設計結構合理且能高效的進行施工安裝及拆卸,均勻設置在頂部的太陽能光伏支架安裝光伏板將熱能進行收集轉化,來進行大棚內的溫控目的,同時內部設置有溫度控制系統,實現調溫和控溫目的,適用范圍廣。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包括立柱,其中,若干個立柱構成寬6000mm,長20000mm的長方形結構,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上的水平立柱,及分別連接長方形結構立柱兩側的若干個拱管,及設置在拱管上的太陽能支架,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一側上部的雨水收集槽,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上且與雨水收集槽相配合使用的雨槽下水管,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中間且兩端分別連接立柱、水平立柱的一組門頭立柱,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上的卡槽,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上的搖膜桿,用于控制覆蓋在長方形結構立柱上的薄膜。本技術方案的,所述立柱采用62*80*2.5mm的熱鍍鋅方管;所述水平立柱采用40*60*2mm的熱鍍鋅矩形管。本技術方案的,所述立柱、水平立柱和太陽能支架的整體結構高度為3000mm,其中,立柱的高度為2000mm。本技術方案的,所述門頭立柱的高度為2000mm且分別距兩邊立柱2500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設計結構合理且能高效的進行施工安裝及拆卸,均勻設置在頂部的太陽能光伏支架安裝光伏板將熱能進行收集轉化,來進行大棚內的溫控目的,同時內部設置有溫度控制系統,實現調溫和控溫目的,適用范圍廣。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的側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4至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的微噴頭結構、工作狀態和性能結構示意;其中,圖中序號標注如下:1-立柱、2-門頭立柱、3-水平立柱、4-拱管、5-太陽能支架、6-雨水收集槽、7-雨槽下水管、8-卡槽、9-搖膜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包括立柱1,其中,若干個立柱1構成寬6000mm,長20000mm的長方形結構,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水平立柱3,及分別連接長方形結構立柱1兩側的若干個拱管4,及設置在拱管4上的太陽能支架5,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一側上部的雨水收集槽6,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且與雨水收集槽6相配合使用的雨槽下水管7,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中間且兩端分別連接立柱1、水平立柱3的一組門頭立柱2,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卡槽8,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搖膜桿9,用于控制覆蓋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薄膜(其中,光伏板和熱能收集及轉換裝置未標出)。進一步優選的,立柱1采用62*80*2.5mm的熱鍍鋅方管;及水平立柱3采用40*60*2mm的熱鍍鋅矩形管;及立柱1、水平立柱3和太陽能支架5的整體結構高度為3000mm,其中,立柱1的高度為2000mm,及門頭立柱2的高度為2000mm且分別距兩邊立柱2500mm,上述結構的及尺寸的組成部件,其組裝及拆卸便捷且耐磨耐腐蝕耐高溫壽命長。本結構溫室大棚,抗風荷載0.6KN/㎡;抗雪荷載0.3KN/㎡;懸掛荷載0.2KN/㎡;最大排雨量140mm/h;使用壽命溫室主體鋼結構20年。本結構溫室大棚,肩高2m(圈梁以上至天溝高度);頂高1m;跨度6m;開間3m;整體結構面積為6m×20m=120㎡。本結構的玻璃溫室,還包括溫室補光系統,采用上海合鳴牌補光燈補充光照,可以更方便的調節植物生長周期可增加產量,使得植物提前上市。如圖3所示,本結構的玻璃溫室,還包括溫室灌溉系統,溫室灌溉系統的功能,主要是將灌溉用水從水源提取,經適當加壓、凈化、過濾等處理后,由輸水管道送入田間灌溉設備,最后由溫室田間灌溉設備中的灌水器對作物實施灌溉。溫室灌溉系統通常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樞紐、供水管網、田間灌溉設備、自動控制設備等五部分,實際生產中由于供水條件和灌溉要求不同,溫室灌溉系統可能僅由部分設備組成。如圖4、圖5和圖6所示,微噴頭采用獨特的旋轉機構,利用科學的水力學流道,形成精細的均勻水珠,用于溫室大棚、果園、家庭花園、條帶型綠化等場所中花卉蔬菜的噴灌,可用于噴灌果樹,花卉,溫室,大棚和苗圃等;可拆卸的噴嘴,有地插式和倒掛式安裝。本結構的玻璃溫室,還包括增溫系統,采用水暖空調加熱模式和熱風加熱模式相結合,當冬天室內溫室低于攝氏10度以下時,開啟智能HTS加溫設備,使室內能任意控制農作物所需的溫度,同時本系統全智能化,既節約了成本又減少人力,其中加溫設備四大技術突破:燃燒原理突破,采用機械強燃原理從根本上解決鍋爐熱效率低、燃燒不充分等問題;熱效率突破;打破常規燃煤鍋爐熱效率低的通病,熱效率比常規鍋爐提高20%以上;環保指標突破,打破一般燃煤鍋爐由于燃燒不充分而導致環保不達標的現象,目前數控鍋爐已接近燃油鍋爐的環保水平,達到并優于國家一類地區環保要求;自動化突破,采用全新微電腦電子控制系統,溫度隨心而定,一次加煤可燃燒6-12小時,更加省心、省力;本加溫系統使用后,可使溫室在寒冷條件下,使晝夜溫度均能保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其中,若干個立柱(1)構成寬6000mm,長20000mm的長方形結構,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水平立柱(3),及分別連接長方形結構立柱(1)兩側的若干個拱管(4),及設置在拱管(4)上的太陽能支架(5),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一側上部的雨水收集槽(6),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且與雨水收集槽(6)相配合使用的雨槽下水管(7),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中間且兩端分別連接立柱(1)、水平立柱(3)的一組門頭立柱(2),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卡槽(8),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搖膜桿(9),用于控制覆蓋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薄膜。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光伏溫室大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其中,若干個立柱(1)構成寬6000mm,長20000mm的長方形結構,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水平立柱(3),及分別連接長方形結構立柱(1)兩側的若干個拱管(4),及設置在拱管(4)上的太陽能支架(5),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一側上部的雨水收集槽(6),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且與雨水收集槽(6)相配合使用的雨槽下水管(7),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中間且兩端分別連接立柱(1)、水平立柱(3)的一組門頭立柱(2),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1)上的卡槽(8),及設置在長方形結構立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慶標,
申請(專利權)人:興化市創農溫室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