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前模內抽機構,屬于模具制造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模具中前模抽芯不便等技術問題。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相對設置且能夠形成型腔,后模包括能夠開模移動的托板,前模內抽機構包括設置在前模內能夠伸入到型腔中的滑塊和能夠帶動滑塊移動的導向桿;前模上設有傳動塊和傳動桿,傳動塊與導向桿的端部連接,傳動塊與前模之間設有能夠使傳動塊沿導向桿長度方向移動的頂升彈簧;傳動桿的中部鉸接在前模上,傳動桿的一端抵靠在傳動塊的側面上;傳動桿的另一端與托板通過連桿相連接;滑塊與前模之間還設有能夠使滑塊復位的復位彈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的內抽機構傳動靈敏,容易控制,解決了產品前模抽芯難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模具制造
,涉及一種前模內抽機構。
技術介紹
模具是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工具。模具具有特定的輪廓或內腔形狀;應用具有刃口的輪廓形狀可以使坯料按輪廓線形狀發生分離,應用內腔形狀可使坯料獲得相應的立體形狀,具有加工簡單,效率高,能夠得到復雜形狀的產品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后模)和定模(前模)兩個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開時取出制件,合攏時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針對復雜的注塑產品,在模具開模頂出產品之前,需要進行抽芯動作。我國專利(公告號:CN203092958U,公開日:2013-07-31)公開了一種模具抽芯機構的連桿驅動式伸縮結構,包括有一對分別固定在模具抽芯機構內模模芯上的導柱固定板,導柱固定板上分別設置有多個導柱,以及位于多個導柱之間的豎向設置的直線導軌,每個導柱固定板上的多個導柱上滑動安裝有與導柱固定板平行的滑塊,每個直線導軌上滑動安裝有連接板,連接板上轉動安裝有多對轉桿,每對轉桿之間轉動安裝有轉座,且每個轉座分別固定在各自對應的滑塊上,還包括有橫向設置在模具抽芯機構內模底部的直線滑軌,模具抽芯機構內模底部的直線滑軌上滑動安裝有導板,導板上轉動安裝有多對連桿,每對連桿桿端分別一一對應轉動安裝在連接板下端。上述專利文獻中公開的模具結構中其抽芯機構傳動部件多,結構復雜,且難以保證動作的精準可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前模內抽機構,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方便可靠的實現模具前模的抽芯。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前模內抽機構,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后模相對設置且能夠形成型腔,所述后模包括能夠開模移動的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內抽機構包括設置在前模內能夠伸入到所述型腔中的滑塊和能夠帶動所述滑塊移動的導向桿;所述前模上設有傳動塊和傳動桿,所述傳動塊與所述導向桿的端部連接,所述傳動塊與所述前模之間設有能夠使所述傳動塊沿所述導向桿長度方向移動的頂升彈簧;所述傳動桿的中部鉸接在所述前模上,所述傳動桿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傳動塊的側面上;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托板通過連桿相連接;所述滑塊與所述前模之間還設有能夠使所述滑塊復位的復位彈簧。其原理如下:在前模上開設有滑槽,滑塊設置在該滑槽內,滑塊能夠在滑槽內朝向型腔方向往復滑動,合模狀態時,傳動桿抵靠在傳動塊上,并且克服頂升彈簧的彈力,使得傳動塊帶動導向桿移動,再通過導向桿帶動滑塊朝向型腔的方向移動,使得滑塊伸入到型腔內,完成產品的注塑成型;開模過程中,托板向下運動,帶動與之相連的連桿運動,從而使得傳動桿繞鉸接點旋轉,傳動桿另一端松開抵靠的傳動塊,此時利用頂升彈簧的彈性力帶動傳動塊移動,進而帶動導向桿移動,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帶動滑塊背離型腔的方向移動,實現抽芯。本技術方案中的內抽機構傳動靈敏,容易控制,解決了產品前模抽芯難的問題。在上述的前模內抽機構中,所述前模上開設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桿位于所述導向槽內,所述滑塊的端部能夠伸入到所述導向槽內;所述導向桿的上端與所述傳動塊連接,所述導向桿的下端具有導向斜面,所述導向斜面與所述滑塊的端部相抵靠。本技術方案中導向桿朝向后模的方向設置,靠近后模的一端為下端,另一端為上端,滑槽位于導向槽和型腔之間且分別與導向槽和型腔相連通,導向桿向下移動時,通過導向斜面的導向作用,推動滑塊動作。在上述的前模內抽機構中,所述傳動桿呈彎折的條狀,所述傳動桿與傳動塊相抵靠的端部具有球頭部;所述傳動塊的側面上可拆卸的連接有調整塊,所述球頭部與所述調整塊相抵靠。調整塊可通過螺栓連接在傳動塊上,方便拆卸,根據需要,選擇不同厚度的調整塊,控制調整塊的移動距離,從而能夠控制導向桿和滑塊的位移;傳動桿在繞鉸接點擺動時,通過球頭部的球面與調整塊接觸,傳動桿的角度變化與調整塊之間形成滾動摩擦,減小阻力。在上述的前模內抽機構中,所述傳動塊上的另一側面上開設有彈簧槽,所述頂升彈簧位于彈簧槽內且頂升彈簧的兩端分別作用在所述前模和所述彈簧槽的槽底。這樣能夠防止頂升彈簧的脫落,保證使用的穩定性。在上述的前模內抽機構中,所述傳動塊朝向所述傳動桿的側面上開設有安裝槽,所述調整塊位于所述安裝槽內且所述調整塊通過螺釘固連在所述安裝槽的槽底面上,所述調整塊的厚度大于所述安裝槽的深度。進一步的,安裝槽和調整塊都呈矩形,這樣調整塊穩定可靠,只需要一個螺釘就能很好的固定。在上述的前模內抽機構中,所述連桿的一端固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通過螺栓固連在所述托板上,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桿相鉸接。連桿是直線運動的,傳動桿是擺動的,兩者通過鉸接的方式形成連接。在上述的前模內抽機構中,所述前模包括前模框和面板,所述傳動塊和傳動桿設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后模還包括后模框,所述后模框與所述托板活動連接,所述連桿穿過所述后模框與所述傳動桿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中通過導向桿帶動滑塊朝向型腔的方向移動,使得滑塊伸入到型腔內,完成產品的注塑成型;開模過程中通過托板向下運動,帶動與之相連的連桿運動,從而使得傳動桿繞鉸接點旋轉,再利用頂升彈簧和復位彈簧的彈性力帶動滑塊背離型腔的方向移動實現抽芯;傳動靈敏,容易控制,解決了產品前模抽芯難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模具合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模具開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產品;2、前模;2a、前模框;2b、面板;2c、導向槽;2d、滑槽;3、后模;3a、后模框;3b、托板;4、型腔;5、導向桿;5a、導向斜面;6、滑塊;7、傳動桿;7a、球頭部;8、傳動塊;8a、彈簧槽;8b、安裝槽;9、連桿;10、頂升彈簧;11、復位彈簧;12、調整塊;13、固定塊;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模具包括前模2和后模3,前模2和后模3相對設置且能夠形成型腔4,后模3包括能夠開模移動的托板3b,前模內抽機構包括設置在前模2內能夠伸入到型腔4中的滑塊6和能夠帶動滑塊6移動的導向桿5;在前模2上開設有滑槽2d,滑塊6設置在該滑槽2d內,滑塊6能夠在滑槽2d內朝向型腔4方向往復滑動,前模2上設有傳動塊8和傳動桿7,傳動塊8與導向桿5的端部連接,傳動塊8與前模2之間設有能夠使傳動塊8沿導向桿5長度方向移動的頂升彈簧10;傳動桿7的中部鉸接在前模2上,傳動桿7的一端抵靠在傳動塊8的側面上;傳動桿7的另一端與托板3b通過連桿9相連接;滑塊6與前模2之間還設有能夠使滑塊6復位的復位彈簧11。合模狀態時,傳動桿7抵靠在傳動塊8上,并且克服頂升彈簧10的彈力,使得傳動塊8帶動導向桿5移動,再通過導向桿5帶動滑塊6朝向型腔4的方向移動,使得滑塊6伸入到型腔4內,完成產品1的注塑成型;開模過程中,托板3b向下運動,帶動與之相連的連桿9運動,從而使得傳動桿7繞鉸接點旋轉,傳動桿7另一端松開抵靠的傳動塊8,此時利用頂升彈簧10的彈性力帶動傳動塊8移動,進而帶動導向桿5移動,在復位彈簧11的作用下帶動滑塊6背離型腔4的方向移動,實現抽芯。本技術方案中的內抽機構傳動靈敏,容易控制,解決了產品前模2抽芯難的問題。進一步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前模內抽機構,模具包括前模(2)和后模(3),所述前模(2)和后模(3)相對設置且能夠形成型腔(4),所述后模(3)包括能夠開模移動的托板(3b),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內抽機構包括設置在前模(2)內能夠伸入到所述型腔(4)中的滑塊(6)和能夠帶動所述滑塊(6)移動的導向桿(5);所述前模(2)上設有傳動塊(8)和傳動桿(7),所述傳動塊(8)與所述導向桿(5)的端部連接,所述傳動塊(8)與所述前模(2)之間設有能夠使所述傳動塊(8)沿所述導向桿(5)長度方向移動的頂升彈簧(10);所述傳動桿(7)的中部鉸接在所述前模(2)上,所述傳動桿(7)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傳動塊(8)的側面上;所述傳動桿(7)的另一端與所述托板(3b)通過連桿(9)相連接;所述滑塊(6)與所述前模(2)之間還設有能夠使所述滑塊(6)復位的復位彈簧(1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前模內抽機構,模具包括前模(2)和后模(3),所述前模(2)和后模(3)相對設置且能夠形成型腔(4),所述后模(3)包括能夠開模移動的托板(3b),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內抽機構包括設置在前模(2)內能夠伸入到所述型腔(4)中的滑塊(6)和能夠帶動所述滑塊(6)移動的導向桿(5);所述前模(2)上設有傳動塊(8)和傳動桿(7),所述傳動塊(8)與所述導向桿(5)的端部連接,所述傳動塊(8)與所述前模(2)之間設有能夠使所述傳動塊(8)沿所述導向桿(5)長度方向移動的頂升彈簧(10);所述傳動桿(7)的中部鉸接在所述前模(2)上,所述傳動桿(7)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傳動塊(8)的側面上;所述傳動桿(7)的另一端與所述托板(3b)通過連桿(9)相連接;所述滑塊(6)與所述前模(2)之間還設有能夠使所述滑塊(6)復位的復位彈簧(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模內抽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2)上開設有導向槽(2c),所述導向桿(5)位于所述導向槽(2c)內,所述滑塊(6)的端部能夠伸入到所述導向槽(2c)內;所述導向桿(5)的上端與所述傳動塊(8)連接,所述導向桿(5)的下端具有導向斜面(5a),所述導向斜面(5a)與所述滑塊(6)的端部相抵靠。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模內抽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桿(7)呈彎折的條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虞偉炳,李金國,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賽豪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