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面板操作機構及具有該面板操作機構的負荷開關,其中,面板操作機構包括面板,穿設在面板上的伸出軸,伸出軸的一端連接有手柄,連桿的一端具有傘齒輪,該端連接有隔離軸,隔離軸的另一端依次連接有拉桿和接地刀;以及在伸出軸的遠離所述手柄的一端與連桿的遠離傘齒輪的一端之間的調節裝置。負荷開關包括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接地觸頭和接地刀,面板操作機構驅動接地刀朝向或遠離接地觸頭運動。在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出現偏移量時,只需通過調節裝置調節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之間的偏移量,使得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對齊,從而使得傘齒輪不出現打滑現象,進而驅動接地刀與接地觸頭進行正常的合閘或分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氣開關
,具體涉及一種面板操作機構及具有該面板操作機構的負荷開關。
技術介紹
負荷開關在使用過程中,在動觸頭與靜觸頭處于合閘狀態時,接地刀與接地觸頭處于分閘狀態;在動觸頭與靜觸頭處于分閘狀態時,接地刀與接地觸頭處于合閘狀態。對應地,負荷開關中有兩個操作機構,分別為第一操作機構和面板操作機構。其中,第一個操作機構驅動動觸頭朝向或遠離靜觸頭方向運動;面板操作機構驅動接地刀朝向或遠離接地觸頭方向運動,使得接地刀與接地觸頭處于分閘或分閘的狀態。面板操作機構主要包括拉桿、隔離軸、連桿、套筒、伸出軸、面板以及手柄。其中,拉桿的一端連接于接地刀,另一端連接于隔離軸;連桿的一端具有傘齒輪且連接于隔離軸,另一端通過套筒和抱箍的配合連接于伸出軸,伸出軸穿設于面板并連接于手柄。但是,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由于套筒的一端套設在連桿上,另一端套設在伸出軸上,之后再用抱箍將套筒與連桿以及伸出軸固定,使用一段時間后,經常出現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出現偏移,而套筒只是起到固定連桿與伸出軸的作用,不具有調節功能,使得傘齒輪出現打滑現象,難以驅動隔離軸以及拉桿帶動接地刀運動,實現接地刀與接地觸頭分閘或合閘。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面板操作機構無法調整連桿軸線與伸出軸軸線的偏移量,導致難以驅動接地刀與接地觸頭正常的合閘或分閘。為此,本技術提供一種面板操作機構,包括面板;伸出軸,穿設在所述面板上,一端與手柄連接;連桿,一端具有傘齒輪,該端連接有隔離軸的一端,所述隔離軸的另一端依次連接有拉桿和接地刀;調節裝置,設置在所述伸出軸的遠離所述手柄的一端與所述連桿的遠離所述傘齒輪的一端之間,用于將所述伸出軸與所述連桿可拆卸地連接,且能夠調整所述連桿的軸線與所述伸出軸的軸線之間的偏移量。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所述調節裝置包括第一法蘭,具有第一圓盤,以及沿其軸向成型在所述第一圓盤一側表面上的第一套筒;第二法蘭,具有第二圓盤,以及沿其軸向成型在所述第二圓盤一側表面上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圓盤與所述第二圓盤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套筒套設且可拆卸地連接在所述連桿上,所述第二套筒套設且可拆卸地連接在所述伸出軸上;連接組件,用于所述第一圓盤和/或所述第二圓盤轉動到所需角度,將所述第一圓盤與所述第二圓盤可拆卸地固定連接。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長腰孔,沿所述第一圓盤的圓周方向開設在所述第一圓盤上;至少一個第二長腰孔,沿所述第二圓盤的圓周方向開設在所述第二圓盤上,與所述第一長腰孔一一相對;第一固定件,穿過所述第一長腰孔和所述第二長腰孔將所述第一圓盤與所述第二圓盤可拆卸地固定連接。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所述第一長腰孔為三個,所述第二長腰孔為三個,三個所述第一長腰孔分布在所述第一圓盤的同一圓周上;三個所述第二長腰孔分布在所述第二圓盤的同一圓周上。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所述第一長腰孔和/或第二長腰孔的圓心角為60度。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所述第一套筒的內徑大于所述連桿的外徑,所述第二套筒的內徑大于所述伸出軸的內徑,以使得所述第一套筒與所述連桿之間形成第一調整間隙,所述第二套筒與所述伸出軸之間形成第二調整間隙。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所述第一調整間隙和/或所述第二調整間隙的寬度為1-3mm。上述的面板操作機構,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的沿其軸向開設第三長腰孔;所述連桿和/或所述伸出軸上開設通孔;第二固定件穿過所述第三長腰孔和所述通孔,將所述第一套筒可拆卸地連接在所述連桿上,和/或將所述第二套筒可拆卸地連接在所述伸出軸上。本技術提供一種負荷開關,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靜觸頭、動觸頭、滅弧室、接地觸頭、接地刀、第一操作機構以及上述任一項的面板操作機構,滅弧室位于動觸頭和靜觸頭的上方;第一操作機構用于驅動動觸頭朝向或遠離靜觸頭方向運動;面板操作機構驅動接地刀朝向或遠離接地觸頭運動。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1.本技術提供的面板操作機構,包括面板,穿設在面板上的伸出軸,伸出軸的一端連接有手柄,連桿的一端具有傘齒輪,該端連接有隔離軸,隔離軸的另一端依次連接有拉桿和接地刀;以及置在伸出軸的遠離所述手柄的一端與連桿的遠離傘齒輪的一端之間的調節裝置,該調節裝置用于將伸出軸與連桿可拆卸地連接,且能夠調整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之間的偏移量。在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出現偏移量時,只需通過調節裝置調節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之間的偏移量,使得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對齊,從而使得傘齒輪不出現打滑現象,進而驅動接地刀與接地觸頭進行正常的合閘或分閘。2.本技術提供的面板操作機構,調節裝置包括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連接組件用于第一圓盤和/或第二圓盤轉動到所需角度,將第一圓盤與第二圓盤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在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出現偏移時,將連接組件拆卸,分別轉動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將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分別轉動到所需角度,使得連桿的軸線與第一法蘭的軸線對齊,伸出軸的軸線與第二法蘭的軸線對齊,再通過連接組件將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固定,從而使得連桿的軸線與伸出軸的軸線不存在偏移,實現其調節功能。3.本技術提供的面板操作機構,連接組件包括沿第一圓盤的圓周方向開設在第一圓盤上的至少一個第一長腰孔;沿第二圓盤的圓周方向開設在第二圓盤上的至少一個第二長腰孔,第一固定件穿過第一長腰孔和第二長腰孔將第一圓盤與第二圓盤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在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轉動時,第一長腰孔與第二長腰孔始終有一部分重疊,只需將第一固定件穿過此重疊部分就可以將第一法蘭與第二法蘭固定連接。4.本技術提供的負荷開關,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靜觸頭、動觸頭、滅弧室、接地觸頭、接地刀、第一操作機構以及上述任一項的面板操作機構,滅弧室位于動觸頭和靜觸頭的上方;第一操作機構用于驅動動觸頭朝向或遠離靜觸頭方向運動;面板操作機構驅動接地刀朝向或遠離接地觸頭運動。此結構的負荷開關由于采用上述任一項的面板操作機構,從而可以避免傘齒輪出現打滑現象,進而驅動接地刀能夠與接地觸頭正常的合閘或分閘,提高負荷開關的使用壽命和降低維修成本。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負荷開關的側視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負荷開關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施例1提供的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1中提供的第一法蘭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面板;2-伸出軸;3-手柄;4-連桿;5-傘齒輪;6-調節裝置;61-第一法蘭;611-第一圓盤;612-第一套筒;62-第二法蘭;621-第二圓盤;622-第二套筒;631-第一長腰孔;632-第一固定件;7-隔離軸;8-拉桿;9-接地刀;10-接地觸頭;11-第三長腰孔;12-滅弧室。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面板操作機構,包括面板(1);伸出軸(2),穿設在所述面板(1)上,一端與手柄(3)連接;連桿(4),一端具有傘齒輪(5),該端連接有隔離軸(7)的一端,所述隔離軸(7)的另一端依次連接有拉桿(8)和接地刀(9);調節裝置(6),設置在所述伸出軸(2)的遠離所述手柄(3)的一端與所述連桿(4)的遠離所述傘齒輪(5)的一端之間,用于將所述伸出軸(2)與所述連桿(4)可拆卸地連接,且能夠調整所述連桿(4)的軸線與所述伸出軸(2)的軸線之間的偏移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面板操作機構,包括面板(1);伸出軸(2),穿設在所述面板(1)上,一端與手柄(3)連接;連桿(4),一端具有傘齒輪(5),該端連接有隔離軸(7)的一端,所述隔離軸(7)的另一端依次連接有拉桿(8)和接地刀(9);調節裝置(6),設置在所述伸出軸(2)的遠離所述手柄(3)的一端與所述連桿(4)的遠離所述傘齒輪(5)的一端之間,用于將所述伸出軸(2)與所述連桿(4)可拆卸地連接,且能夠調整所述連桿(4)的軸線與所述伸出軸(2)的軸線之間的偏移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操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6)包括第一法蘭(61),具有第一圓盤(611),以及沿其軸向成型在所述第一圓盤(611)一側表面上的第一套筒(612);第二法蘭(62),具有第二圓盤(621),以及沿其軸向成型在所述第二圓盤(621)一側表面上的第二套筒(622);所述第一圓盤(611)與所述第二圓盤(621)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套筒(612)套設且可拆卸地連接在所述連桿(4)上,所述第二套筒(622)套設且可拆卸地連接在所述伸出軸(2)上;連接組件,用于所述第一圓盤(611)和/或所述第二圓盤(621)轉動到所需角度,將所述第一圓盤(611)與所述第二圓盤(621)可拆卸地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操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長腰孔(631),沿所述第一圓盤(611)的圓周方向開設在所述第一圓盤(611)上;至少一個第二長腰孔,沿所述第二圓盤(621)的圓周方向開設在所述第二圓盤(621)上,與所述第一長腰孔(631)一一相對;第一固定件(632),穿過所述第一長腰孔(631)和所述第二長腰孔將所述第一圓盤(611)與所述第二圓盤(621)可拆卸地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游,焦振江,吳堃,劉翔,
申請(專利權)人:華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