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織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光針織物包括緯編織物組織以及光導纖維單元。所述的緯編織物組織為由羅紋正面滿針線圈,羅紋背面2隔1選針線圈依次交替編織形成的網狀結構;所述的光導纖維單元包括嵌入在所述的羅紋正面滿針線圈和所述的羅紋反面2隔1選針線圈之間的光導纖維,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的光導纖維端部的LED,以及與所述的LED匹配的供電單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配置有LED光源的光導纖維嵌入到織物中,與利用光致發光材料形成夜光織物相比,配置供電單元的發光型針織物可以彌補夜光織物無變色效果、亮度暗、光強衰減速度快的缺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織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光針織物以及發光衣物。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紡織品的功能不再局限于遮體、保護人體免受低溫、陽光、塵土、風雨等外界環境的危害,而是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使其能夠對外界的刺激作出感應或反應,人們將這一類具有特殊功能的紡織品統稱為智能紡織品。它是高新技術在紡織行業中應用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智能紡織品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它所具有的獨特個性化及功能性,區別于傳統織物,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性能。發光織物作為智能紡織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新穎實用已經成為很多研究者共同關注的課題,可大量應用于舞臺服裝、室內裝飾,安全警示和醫療等領域。目前世界上的發光織物根據原理可以分為三類:利用光致發光材料形成夜光織物;利用LED(發光二極管)分布在織物中形成織物;將光導纖維制成織物,利用特殊的織造工藝使光導纖維順利織造形成圖案,然后通過光纖處理,織物組織設計、光路設計及兩者的融合,最終實現織物可以控制的動態發光。針織產品因特殊的織造結構,使其具有柔軟、透氣、能延伸和回彈的居多特性,在現代紡織服裝領域中年生產總量已經居于梭織產品之上。目前,還尚未發現針對針織織物研究發光的方法研究文獻。研發發光針織物可作為一種新型智能紡織品,大量應用于舞臺服裝、室內裝飾,安全警示和醫療等領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缺少主動光源型的發光針織織物的問題,提供一種發光針織物以及發光衣物。為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發光針織物,包括緯編織物組織以及光導纖維單元;所述的緯編織物組織為由羅紋正面滿針線圈,羅紋背面2隔1選針線圈依次交替編織形成的網狀結構;所述的光導纖維單元包括嵌入在所述的羅紋正面滿針線圈和所述的羅紋反面2隔1選針線圈之間的光導纖維,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的光導纖維端部的LED,以及與所述的LED匹配的供電單元。所述的光導纖維包含有芯部、包裹所述的芯部的皮層以及涂覆在所述的皮層表面的涂層;所述的LED與所述的光導纖維端部的芯部通過熱塑管連接為一體。所述的光導纖維的一端或兩端分別對應地設置有LED。同側相鄰的至少三個所述的光導纖維與同一個所述的LED連接為一體。所述的光導纖維的芯部為PMMA材料制成。所述的光導纖維的直徑為0.25mm-0.3mm。所述的紗線為細度41.1tex,捻度49.2tex的三股棉線。一種發光衣物,包括衣物本體,以及所述的發光針織物,所述的發光針織物通過車縫、黏貼或編織的方式與所述的衣物本體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術設計一種方案將配置有LED光源的光導纖維嵌入到織物中,與利用光致發光材料形成夜光織物相比,配置供電單元的發光型針織物可以彌補夜光織物無變色效果、亮度暗、光強衰減速度快的缺點。二:本技術中采用針織方法中常見的羅紋編織,正面采用滿針羅紋線圈,背面采用2隔1選針羅紋線圈編織,然后將光導纖維嵌入正反面線圈之間,此種編織方式可以使光導纖維與織物之間牢固且不易滑動,并且手感柔軟。同時針織產品不同于梭織產品,生產設備體積小,所以能夠靈活應對小批量定制的生產需要。極大縮短設計研發人員創新開發的周期性,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滿足消費者需求。三:將聚合物光導纖維末端的芯部與LED經熱塑連接為一體使LED與光導纖維的耦合效率達到最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發光針織物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使本技術發光針織物立體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LED與光導纖維的耦合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最佳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1-3示出一種發光針織物,一種發光針織物,包括緯編織物組織2以及光導纖維單元;所述的緯編織物組織2為由羅紋正面滿針線圈,羅紋背面2隔1選針線圈依次交替編織形成的網狀結構;所述的光導纖維單元包括嵌入在所述的羅紋正面滿針線圈和所述的羅紋反面2隔1選針線圈之間的光導纖維3,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的光導纖維端部的LED1,以及與所述的LED1匹配的供電單元4。所述的光導纖維包含有芯部31、包裹所述的芯部的皮層以及涂覆在所述的皮層表面的涂層;涂層是包在最外面起保護作用的材料;芯部是由透明材料組成,作用是傳輸光信號,本實施例中,芯部由PMMA材料制成。表1示出本實施例中光導纖維3的基本參數。所述的LED1與所述的光導纖維端部的芯部通過熱塑管連接為一體。所述的光導纖維的一端或兩端分別對應地設置有LED。優選的,同側相鄰的至少三個所述的光導纖維與同一個所述的LED連接為一體。然后將所有的LED與供電單元4連接。所述的供電單元4是分提供該LED1發光單元所需的電力,所述的供電單元4可以是一電池盒或一電源連接器,亦即在電池盒中放入電池或將電源連接器與電
源插座導接,將電能供給該LED1便可使LED1產生光線。該方法可以提高LED與光導纖維之間的耦合率。所述的光導纖維的芯部為PMMA材料制成。表1本實施例中緯編織物組織包含由一根紗線纖維編織而成的以2隔1羅紋組織為基礎的織物組織。緯編織物組織的制作方法是選擇使用手搖橫機九針機型。參與編織的紗線選用細度為41.1tex,捻度為49.2tex的棉紗,為加強線圈密度,采用三股紗線。為了增加緯編織物2與光導纖維3之間的摩擦力,保證光導纖維3在織物中的牢固性,織造過程中盡可能縮小針織物組織正反面線圈之間空隙間隔,增加織物正反兩面線圈的接觸面積,故針織物正面采用滿針羅紋編織工藝,反面采用2隔1選針編織。將多條發光單元聚合物光導纖維3分別逐一墊入每一行正反面線圈之間。在實際使用時,可通過車縫、黏貼或編織的方式連接本技術中的發光針織物,將其固定于欲裝飾或使用的物品上。例如,將該發光針織物可以黏貼與衣物本體上,其適于在光線不足或有高警示需求的環境或夜晚,以作為相關作業者在上述環境時穿戴達到安全、警示的目的。亦或將發光組件與針織衣物或家庭軟裝飾相結合,形成發光的效果,提升針織產品的美觀及趣味性,增加其附加價值,滿足消費者需求。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
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光針織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緯編織物組織以及光導纖維單元;所述的緯編織物組織為由羅紋正面滿針線圈,羅紋背面2隔1選針線圈依次交替編織形成的網狀結構;所述的光導纖維單元包括嵌入在所述的羅紋正面滿針線圈和所述的羅紋反面2隔1選針線圈之間的光導纖維,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的光導纖維端部的LED,以及與所述的LED匹配的供電單元。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發光針織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緯編織物組織以及光導纖維單元;所述的緯編織物組織為由羅紋正面滿針線圈,羅紋背面2隔1選針線圈依次交替編織形成的網狀結構;所述的光導纖維單元包括嵌入在所述的羅紋正面滿針線圈和所述的羅紋反面2隔1選針線圈之間的光導纖維,對應地設置在所述的光導纖維端部的LED,以及與所述的LED匹配的供電單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針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導纖維包含有芯部、包裹所述的芯部的皮層以及涂覆在所述的皮層表面的涂層;所述的LED與所述的光導纖維端部的芯部通過熱塑管連接為一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針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導纖維的一端或兩端分別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匡麗赟,呂晨,鐘智麗,張子楊,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工業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