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蔬菜抗蟲害葉面肥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鈉、萘乙酸、大豆渣、胺鮮酯、桉樹果、分蘗促進劑、茉莉酸、金銀花、野菊花、牡丹皮、桔皮、煙葉、硫酸鋁、65~75%的乙醇溶液、植物添加料和適量的水;牡丹皮、桔皮、煙葉中都含有植物的抗蟲性活性物質,通過煎煮熬制的方法實現提取,濃縮,最終成為一種葉面肥的添加成分,有提高葉面肥與蔬菜液面接觸的功能,提高葉面肥在葉面上的持續時間,長時間的保護葉面不受蟲害的影響以外,葉面肥更加有利于蔬菜的吸收,提高蔬菜產量,抗衰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肥料的工藝
,具體涉及到一種蔬菜抗蟲害葉面肥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肥料為農業的生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大量的肥料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肥料利用率低、肥料營養配比不平衡和釋放頻率有差異導致肥料的浪費和污染,不僅對種植地土壤造成直接影響,隨水流的作用,流失到湖泊中,對水體的影響也非常可怕,這也使得葉面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液態肥料可以直接作用于作物的葉片、莖等部位,通過葉片表面的氣孔進行吸收,直接利用,避免由根部吸收后長時間及長距離的主動輸送,葉面肥料具有利用率高、利用吸收快、效果好以及浪費少等特點,保護環境。使用葉面肥可以防止養分在土壤中的固定,也不存在土壤反硝化、淋失等作用而損失或降低有效性和利用率,但是葉片吸收葉面肥的方式類似于根系,主要是通過葉片表面的氣孔吸收后進入葉肉細胞,再通過自由擴散作用透入葉面表皮的角質層和纖維素壁,吸收的速度相對于液面肥料在葉片表面的干燥速度顯得略慢,一般果樹的養分吸收速度在達到50%時一般在1~12h,而蔬菜類作物有時要幾天,然而葉片最外層的表皮組織蠟質,具有疏水的功效,不利于葉面肥的附著,加上液體肥料的表面張力作用導致難以通過細微的葉片氣孔,因此如何提高葉面肥在葉面上的吸附效果并減小葉面肥的表面張力是關鍵性的問題。一般來講,植物表面的蠟質中主要是由烷烴、醛、酯、酮、脂肪醇、脂肪酸和游離脂肪酸以及低含量的三萜、甾酮和類黃酮等混合而成。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提高葉面肥料的吸收效率,在液態肥料中添加一種含有植物活性成分的添加劑,具有降低液體表面張力和提高吸收速度的作用,同時添加的植物源物質還具有防止病蟲害的能力:一種蔬菜抗蟲害葉面肥添加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鈉1~3、萘乙酸0.05~0.08、大豆渣15~20、胺鮮酯0.5~0.9、桉樹果10~14、分蘗促進劑0.02~0.04、茉莉酸1~3、金銀花6~10、野菊花12~18、牡丹皮15~20、桔皮25~30、煙葉5~8、硫酸鋁0.2~0.5、65~75%的乙醇溶液70~90、植物添加料30~40和適量的水;所述的植物添加料以重量(份)為單位混合新鮮的原料無患子10~15、苦楝子5~8、苦瓜葉2~4、皂莢15~20、油茶粕5~8、紫蘇葉10~14、珍珠蓮8~12、魚藤根15~20、煙草葉4~8和野鴉椿9~14,初步粉碎后放于0~4℃保藏備用。一種蔬菜抗蟲害葉面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先將植物添加料通過低溫凍干,然后粉碎過180~200目篩,按料液比1:4~5加入到65~75%的乙醇溶液中,超聲破碎處理得漿液,然后減壓蒸餾除去乙醇并濃縮漿液;(2)混合金銀花、大豆渣、野菊花、牡丹皮、桔皮、煙葉和桉樹果,加入3~5倍其重量份的水,加熱煎煮60~80min,完成后過濾出濾液;(3)混合硬脂酸鈉、茉莉酸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入絮凝劑硫酸鋁靜置2~3h沉淀微粒,分離得上清液,加入至(1)所述的漿液中,高速離心剪切混合后即可。一般的農藥和葉面肥料中都會添加表面活性劑單體或烷基聚氧乙烯醚類的表面活性劑來延遲霧滴漂移,從而提高葉片上的持流量,減小霧滴的大小和表面張力,使葉面肥在葉片的表面沉積、黏附和擴散。本專利技術采用植物源的提取物質用于液態肥料的添加劑,用于代替傳統的表面活性劑,在古代很多植物就被磨碎,得到的漿汁用于生活的日用洗滌,可見植物中含有同時親水和親油的兩性活性物質,研究發現幾種具有兩性活性物質的幾種植物油。無患子:它可以對革蘭氏陽性菌、念珠菌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同時具有促進維生素吸收的功能;油茶的茶粕具有很好的乳化、抗滲作用,在現代化工生產中可以用于化妝品的添加劑,含有的直鏈烷基磺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十二萬及硫酸銨等都是表面活性成分,同時皂莢也具有同樣的效果,專利技術采用皂莢進行試驗,經過干燥后粉碎,置于5L磨口三角瓶中,以V(乙醇):V(去離子水)=70:30,按料液比1:4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然后趁熱過濾得到皂莢的粗提液,使用絮凝劑Al(SO4)3沉淀2~3h,離心得上清液,濃縮后經HPLC檢測,通過面積歸一法,得出皂莢主要的活性成分總皂甙HPLC峰面積占提取物總峰面積70%以上,具有明顯的穩泡及增泡效果。試驗證明:采用乙醇在一定條件下的回流提取可以適量的提取植物中的表面活性成分,同時按照此方法,類似于乙醇法提取植物源性的抗病蟲害成分,同樣對植物內的抗菌及抗蟲有益作物生長的活性物質有一定的提取功能,以植物的莖葉為原料可以得到既可以減小葉面肥表面張力的活性物質,同時還可以適量的提取植物源抗蟲害的物質,而且在液態肥干燥以后附著在植物葉片的表面,具有一定的預防、保護作物的作用,起到雙重效果,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牡丹皮、桔皮、煙葉中都含有植物的抗蟲性活性物質,通過煎煮熬制的方法實現提取,濃縮,最終成為一種葉面肥的添加成分,有提高葉面肥與蔬菜液面接觸的功能,提高葉面肥在葉面上的持續時間,長時間的保護葉面不受蟲害的影響以外,葉面肥更加有利于蔬菜的吸收,提高蔬菜產量,抗衰老。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蔬菜抗蟲害葉面肥添加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鈉1、萘乙酸0.06、大豆渣18、胺鮮酯0.8、桉樹果12、分蘗促進劑0.03、茉莉酸2、金銀花7、野菊花15、牡丹皮18、桔皮28、煙葉7、硫酸鋁0.3、65~75%的乙醇溶液85、植物添加料36和適量的水;所述的植物添加料以重量(Kg)為單位混合新鮮的原料無患子13、苦楝子6、苦瓜葉3、皂莢16、油茶粕7、紫蘇葉12、珍珠蓮10、魚藤根18、煙草葉6和野鴉椿10,初步粉碎后放于0~4℃保藏備用。一種蔬菜抗蟲害葉面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先將植物添加料通過低溫凍干,然后粉碎過180~200目篩,按料液比1:4~5加入到65~75%的乙醇溶液中,超聲破碎處理得漿液,然后減壓蒸餾除去乙醇并濃縮漿液;(2)混合金銀花、大豆渣、野菊花、牡丹皮、桔皮、煙葉和桉樹果,加入3~5倍其重量份的水,加熱煎煮60~80min,完成后過濾出濾液;(3)混合硬脂酸鈉、茉莉酸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入絮凝劑硫酸鋁靜置2~3h沉淀微粒,分離得上清液,加入至(1)所述的漿液中,高速離心剪切混合后即可。采用本專利技術的葉面肥料添加劑作為薺菜葉面肥的添加劑,選用2畝薺菜種植區用于試驗,將本專利技術的添加劑與稀釋后的葉面肥按1:10~15的比例混合,對照組的葉面肥不做任何處理,分別噴施不同區域,結果顯示:使用本專利技術添加劑的葉面肥噴施的那片薺菜區域,薺菜的葉片更加肥碩,產量好,病蟲害的發生率降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蔬菜抗蟲害葉面肥添加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鈉1~3、萘乙酸0.05~0.08、大豆渣15~20、胺鮮酯0.5~0.9、桉樹果10~14、分蘗促進劑0.02~0.04、茉莉酸1~3、金銀花6~10、野菊花12~18、牡丹皮15~20、桔皮25~30、煙葉5~8、硫酸鋁0.2~0.5、65~75%的乙醇溶液70~90、植物添加料30~40和適量的水;所述的植物添加料以重量(份)為單位混合新鮮的原料無患子10~15、苦楝子5~8、苦瓜葉2~4、皂莢15~20、油茶粕5~8、紫蘇葉10~14、珍珠蓮8~12、魚藤根15~20、煙草葉4~8和野鴉椿9~14,初步粉碎后放于0~4℃保藏備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蔬菜抗蟲害葉面肥添加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鈉1~3、萘乙酸0.05~0.08、大豆渣15~20、胺鮮酯0.5~0.9、桉樹果10~14、分蘗促進劑0.02~0.04、茉莉酸1~3、金銀花6~10、野菊花12~18、牡丹皮15~20、桔皮25~30、煙葉5~8、硫酸鋁0.2~0.5、65~75%的乙醇溶液70~90、植物添加料30~40和適量的水;所述的植物添加料以重量(份)為單位混合新鮮的原料無患子10~15、苦楝子5~8、苦瓜葉2~4、皂莢15~20、油茶粕5~8、紫蘇葉10~14、珍珠蓮8~12、魚藤根15~20、煙草葉4~8和野鴉椿9~...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德,
申請(專利權)人:望江樂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