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為一種絕緣電線、其制造方法、旋轉電機用定子的制造方法和旋轉電機。所述絕緣電線為導體被至少1層絕緣材料覆膜并且在覆膜層上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至少1層氣泡層的絕緣電線,在同一覆膜層的長度方向或周向上具有厚度薄的部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絕緣電線、絕緣電線的制造方法、旋轉電機用定子的制造方法和旋轉電機。
技術介紹
對于汽車、一般工業用的馬達等旋轉電機來說,對高密度下的小型化、高輸出的要求不斷提高。小型化是為了在旋轉電機的定子鐵芯的槽內提高導體占空系數而進行絕緣電線的方線化,此外,在旋轉電機中,最近將絕緣電線切斷而轉彎加工成U字形等,將兩個以上U字形等的絕緣電線的U字形等的2個末端(開放端部)交替連接而制成線圈,收容于定子鐵芯的槽中。該連接而成的U字形等的絕緣電線的線圈(絕緣電線分割片段)包含收納在槽中的槽收容部(槽直線部)和未收納在槽中的線圈末端部(U字形等的轉彎部和2個作為末端的開放端部)。U字形等的絕緣電線的線圈的2個直線狀的槽收容部分別收容于相互不同的槽中。另一方面,U字等彎曲狀的線圈末端部和開放端部的線圈末端部在定子的上下部分以未收納于槽中而露出的狀態排列,開放端部的線圈末端部與其它線圈的開放端部連接而進行布線。因此,通過將線圈末端部進一步縮短而嘗試了高密度化。另一方面,高輸出化通過使旋轉電機高電壓化、大電流化、高旋轉化來實現。此處,線圈化是將兩個以上絕緣被覆后的導體上下、左右或者上下左右地結成束,根據需要對該結成束的兩個以上的絕緣電線整體進行用于電場緩和或絕緣化的樹脂被覆。但是,在超過現有的數kHz~數十kHz的規定電壓的高電壓下,在用于旋轉電機的絕緣電線或線圈中,絕緣性不充分。特別是要求長期使用中的耐久性。具體而言,在被覆膜的導體間(結成束的兩個以上的被覆膜的導體間),在一定電場強度以上產生電暈放電,損害耐久性,因此作為該耐久性,強烈要求將該電暈放電、即局部放電劣化抑制到最小限度。一般來說,局部放電劣化為下述現象:電絕緣材料復雜地發生由其局部放電而產生的帶電粒子的碰撞所導致的分子鏈切斷劣化、濺射劣化、由局部溫度上升所導致的熱熔融或熱分解劣化、由放電產生的臭氧所導致的化學性劣化等。由此,實際的因局部放電而劣化的電絕緣材料中,厚度減少。為了防止由局部放電所導致的劣化,進行了提高局部放電起始電壓的開發。在分布繞組型旋轉電機的情況下,該局部放電劣化容易在未用槽收納固定的U字等彎曲狀的線圈末端部產生。為了解決該問題,提出了在絕緣電線的線圈的上述槽收容部和線圈末端部,變更將導體覆膜的絕緣覆膜的厚度、進行覆膜的絕緣材料(參照專利文獻1)。此外,作為提高局部放電起始電壓的方法,提出了在覆膜層上設置發泡層來降低相對介電常數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2)。此處,對于高輸出化、小型化,提高絕緣電線的導體在槽的空間中所占的占空系數也是有效的手段,為了減少導體與導體之間產生的空間,導體的截面形狀正在從圓形向矩形轉變。為了利用矩形的導體進一步提高導體占空系數,使絕緣覆膜的厚度變薄,如上所述,其絕緣性、耐久性劣化。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36924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391365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課題如上所述,為了高輸出化,在以高水平維持基于局部放電劣化的耐久性的狀態下,提高槽的空間中的導體占空系數,這是難度較大的課題。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1中提出的那樣,對于在絕緣電線的線圈的槽收容部和線圈末端部變更將導體覆膜的絕緣覆膜的厚度或進行覆膜的絕緣材料而言,需要復雜的制造工序,在制造成本方面也存在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將解決上述問題作為第一課題。即,本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絕緣電線、絕緣電線的制造方法、旋轉電機用定子的制造方法和旋轉電機,該絕緣電線針對高輸出化、小型化以高水平維持局部放電起始電壓并且槽中所占的導體占空系數高。此外,本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絕緣電線的制造方法和旋轉電機用定子的制造方法,該絕緣電線的制造方法無需復雜的制造工序、能夠以簡便且低成本的制造工序制造這樣優異的絕緣電線。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人進行了各種研究。特別是,以在不變更絕緣電線的成為線圈末端部的部分與成為槽收容部的部分的厚度、絕緣材料的情況下利用同一絕緣材料來抑制線圈末端部的電暈放電的手段為中心進行了研究。其結果發現,如果是具有有效抑制電暈放電的氣泡層的絕緣電線,則為了提高槽中的導體占空系數,能夠壓縮絕緣電線收納于槽中的部分的厚度,因此無需復雜的制造工序,而能夠在以高水平維持絕緣電線的耐久性的狀態下提高導體占空系數,從而完成了本專利技術。即,利用以下手段實現本專利技術的上述課題。(1)一種絕緣電線,其為導體被至少1層絕緣材料覆膜并且在覆膜層上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至少1層氣泡層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覆膜層的長度方向或周向上具有厚度薄的部分。(2)如(1)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度薄的部分是在厚度方向上被壓縮而變薄的部分。(3)如(1)或(2)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上述覆膜層的樹脂為選自聚酯、聚酯酰亞胺、聚酰亞胺、聚酰胺酰亞胺、聚苯硫醚和聚醚醚酮的樹脂。(4)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上述氣泡層的樹脂為選自聚酯、聚酯酰亞胺、聚酰亞胺和聚酰胺酰亞胺的熱固性樹脂、或者為選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和聚醚醚酮的熱塑性樹脂。(5)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上述覆膜層包含上述氣泡層和不具有氣泡的至少1層,該不具有氣泡的層的樹脂為選自聚苯硫醚和聚醚醚酮的熱塑性樹脂。(6)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上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圓形或矩形。(7)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是上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矩形截面中的1邊的覆膜層的厚度薄于其它邊的覆膜層的厚度。(8)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是上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在矩形截面中,對置的2個短邊的覆膜層的厚度均薄于對置的2個長邊的覆膜層的厚度。(9)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是上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在矩形截面中,對置的2個長邊的覆膜層的厚度均薄于對置的2個短邊的覆膜層的厚度。(10)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是上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矩形截面中相鄰的2邊的覆膜層的厚度薄于剩余的2邊的覆膜層的厚度。(11)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是上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矩形截面中的3邊的覆膜層的厚度薄于剩余的1邊的覆膜層的厚度。(12)一種絕緣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為上述(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覆膜層在厚度方向上進行壓縮,在同一覆膜層的長度方向或周向上形成厚度薄的部分。(13)一種旋轉電機用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為具有絕緣電線的旋轉電機用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絕緣電線為導體被至少1層絕緣材料覆膜并且在覆膜層上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至少1層氣泡層的絕緣電線,將該絕緣電線配置在定子槽內時,在定子槽內,預先使位于相鄰的該絕緣電線之間的邊界的絕緣電線的覆膜變薄。(14)如(13)所述的旋轉電機用定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絕緣電線的覆膜在厚度方向上壓縮變薄。(15)一種旋轉電機,其特征在于,其是使用上述(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而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絕緣電線,其為導體被至少1層絕緣材料覆膜并且在覆膜層上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至少1層氣泡層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覆膜層的長度方向或周向上具有厚度薄的部分。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4.03.14 JP 2014-0519241.一種絕緣電線,其為導體被至少1層絕緣材料覆膜并且在覆膜層上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至少1層氣泡層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覆膜層的長度方向或周向上具有厚度薄的部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薄的部分是在厚度方向上被壓縮而變薄的部分。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層的樹脂為選自聚酯、聚酯酰亞胺、聚酰亞胺、聚酰胺酰亞胺、聚苯硫醚和聚醚醚酮的樹脂。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泡層的樹脂為選自聚酯、聚酯酰亞胺、聚酰亞胺和聚酰胺酰亞胺的熱固性樹脂、或者為選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和聚醚醚酮的熱塑性樹脂。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層包含所述氣泡層和不具有氣泡的至少1層,該不具有氣泡的層的樹脂為選自聚苯硫醚和聚醚醚酮的熱塑性樹脂。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圓形或矩形。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是所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矩形截面中的1邊的覆膜層的厚度薄于其它邊的覆膜層的厚度。8.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絕緣電線,其是所述導體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絕緣電線,其特征在于,在矩形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井庸平,青井恒夫,
申請(專利權)人: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古河電磁線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