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包括前抽泥機、溢流板、伸縮頭、挖泥裝置和船體;所述前抽泥機安裝在溢流板的頂端左側位置,右端與抽泥漿管連接;所述溢流板安裝在船體的上側,側面開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攪泥葉片安裝在傳動軸外圓上;所述傳動軸安裝在儲泥艙的左下角,左端通過帶傳動與電動機連接,表面開有若干出水孔;所述電動機安裝在船體的前端;所述挖泥刀安裝在防水電機的下側;所述后抽泥機安裝在船體的尾部上側,位于儲泥艙的右側,左端與噴泥管連接,右端與挖泥裝置連接;動力艙設置在船體的尾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清淤效率高,使用方便,便于移動,清卸淤泥方便,大大減輕了清卸淤泥的勞動量。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清淤船,具體是一種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
技術介紹
河道清淤有利于水利灌溉同時也有利于河道航運,水利灌溉河道的清淤關系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安全,必須予以重視,現(xiàn)有的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大多不具有清理卸載淤泥的裝置,給淤泥的清理和卸載帶來不便,導致清淤船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包括前抽泥機、溢流板、伸縮頭、挖泥裝置和船體;所述前抽泥機安裝在溢流板的頂端左側位置,右端與抽泥漿管連接;所述溢流板安裝在船體的上側,側面開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抽泥漿管位于儲泥艙的前側位置;所述攪泥葉片安裝在傳動軸外圓上;所述傳動軸安裝在儲泥艙的左下角,左端通過帶傳動與電動機連接,表面開有若干出水孔;所述電動機安裝在船體的前端;密封墊圈設置在傳動軸的內(nèi)部空腔,位于傳動軸與水泵的連接處;挖泥裝置位于船體的尾部下側,內(nèi)部設置有防水電機和挖泥刀;所述防水電機與挖泥刀連接;所述挖泥刀安裝在防水電機的下側;所述后抽泥機安裝在船體的尾部上側,位于儲泥艙的右側,左端與噴泥管連接,右端與挖泥裝置連接;控制室設置在船體的尾部上側,內(nèi)部設置有顯示屏;電氣室設置在船體尾部上側,位于控制室的右側;動力艙設置在船體的尾端。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安裝在船體的前端,位于電動機的下側,右端與傳動軸連接。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軸承安裝在傳動軸與水泵的連接處,位于密封墊圈的左側。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攝像頭安裝在儲泥艙的右端上部位置,位于噴泥管的上側,通過電線與顯示屏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清淤效率高,使用方便,便于移動,清卸淤泥方便,大大減輕了清卸淤泥的勞動量;獨有的攪拌稀釋清卸淤泥的方法,省去了以往繁瑣的清卸過程,只需開動前抽泥機和水泵以及電動機,即可實現(xiàn)輕松清卸儲泥艙內(nèi)的淤泥。附圖說明圖1為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中挖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中傳動軸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前抽泥機,2-溢流板,3-攝像頭,4-噴泥管,5-控制室,6-顯示屏,7-電氣室,8-動力艙,9-伸縮頭,10-挖泥裝置,11-船體,12-后抽泥機,13-儲泥艙,14-傳動軸,15-抽泥漿管,16-攪泥葉片,17-水泵,18-電動機,19-溢流孔,20-出水口,21-密封墊圈,22-挖泥刀,23-防水電機,24-軸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請參閱圖1-3,一種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包括前抽泥機1、溢流板2、伸縮頭9、挖泥裝置10和船體11;所述前抽泥機1安裝在溢流板2的頂端左側位置,右端與抽泥漿管15連接,用于將儲泥艙13內(nèi)的泥漿抽出排放到岸邊;所述溢流板2安裝在船體11的上側,側面開有若干溢流孔19,用于將儲泥艙13內(nèi)的水排出,留下泥漿中的淤泥,儲存在儲泥艙13內(nèi);所述抽泥漿管15位于儲泥艙13的前側位置,用于抽出攪泥葉片16攪拌稀釋后的泥漿;所述攪泥葉片16安裝在傳動軸14外圓上,用于攪拌稀釋儲泥艙內(nèi)的淤泥,稀釋后便于前抽泥機1將淤泥抽出并排放到岸邊;所述傳動軸14安裝在儲泥艙13的左下角, 左端通過帶傳動與電動機18連接,表面開有若干出水孔20,用于向淤泥內(nèi)噴水稀釋淤泥;所述電動機18安裝在船體11的前端,用于為攪泥葉片16提供動力;水泵17安裝在船體11的前端,位于電動機18的下側,右端與傳動軸14連接,用于向傳動軸14內(nèi)的空腔內(nèi)加注水,通過出水孔20噴向儲泥艙13內(nèi)的淤泥,對淤泥進行稀釋;密封墊圈21設置在傳動軸14的內(nèi)部空腔,位于傳動軸14與水泵17的連接處,用于對傳動軸14與水泵17連接處的空隙進行密封;軸承24安裝在傳動軸14與水泵17的連接處,位于密封墊圈的左側;挖泥裝置10位于船體11的尾部下側,內(nèi)部設置有防水電機23和挖泥刀22;所述防水電機23與挖泥刀22連接,用于為挖泥刀22提供動力;所述挖泥刀22安裝在防水電機23的下側,通過旋轉對水底的淤泥進行攪動稀釋,便于后抽泥機12將水底淤泥抽到儲泥艙13內(nèi);所述后抽泥機12安裝在船體11的尾部上側,位于儲泥艙13的右側,左端與噴泥管4連接,右端與挖泥裝置10連接;所述噴泥管4用于輸送淤泥并將淤泥噴送到儲泥艙13內(nèi);攝像頭3安裝在儲泥艙13的右端上部位置,位于噴泥管4的上側,通過電線與顯示屏6連接,用于監(jiān)視儲泥艙13內(nèi)部的淤泥儲存情況;控制室5設置在船體11的尾部上側,內(nèi)部設置有顯示屏6,用于查儲泥艙13內(nèi)的情況;電氣室7設置在船體11尾部上側,位于控制室5的右側,用于為防水電機23、前抽泥機1和后抽泥機12配電;動力艙8設置在船體11的尾端,用于對船體11提供動力。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nèi),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包括前抽泥機、溢流板、伸縮頭、挖泥裝置和船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抽泥機安裝在溢流板的頂端左側位置,右端與抽泥漿管連接;所述溢流板安裝在船體的上側,側面開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抽泥漿管位于儲泥艙的前側位置;攪泥葉片安裝在傳動軸外圓上;所述傳動軸安裝在儲泥艙的左下角,左端通過帶傳動與電動機連接,表面開有若干出水孔;所述電動機安裝在船體的前端;密封墊圈設置在傳動軸的內(nèi)部空腔,位于傳動軸與水泵的連接處;挖泥裝置位于船體的尾部下側,內(nèi)部設置有防水電機和挖泥刀;所述防水電機與挖泥刀連接;所述挖泥刀安裝在防水電機的下側;后抽泥機安裝在船體的尾部上側,位于儲泥艙的右側,左端與噴泥管連接,右端與挖泥裝置連接;控制室設置在船體的尾部上側,內(nèi)部設置有顯示屏;電氣室設置在船體尾部上側,位于控制室的右側;動力艙設置在船體的尾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清理卸載裝置的河道清淤船,包括前抽泥機、溢流板、伸縮頭、挖泥裝置和船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抽泥機安裝在溢流板的頂端左側位置,右端與抽泥漿管連接;所述溢流板安裝在船體的上側,側面開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抽泥漿管位于儲泥艙的前側位置;攪泥葉片安裝在傳動軸外圓上;所述傳動軸安裝在儲泥艙的左下角,左端通過帶傳動與電動機連接,表面開有若干出水孔;所述電動機安裝在船體的前端;密封墊圈設置在傳動軸的內(nèi)部空腔,位于傳動軸與水泵的連接處;挖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肖良輝,嚴馨華,
申請(專利權)人:嚴馨華,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