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移動切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移動切換裝置包括車架、平移組件、彎管和至少一個頂升件;車架包括兩根間隔設置的縱梁和連接在兩根縱梁之間的至少兩根橫梁;平移組件包括至少兩個能轉動地連接在縱梁上的驅動輪,各縱梁分別連接至少一個驅動輪,驅動輪在軌道上的滾動帶動車架沿縱梁往復平移;彎管的兩端開口均朝下設置;頂升件具有固定端和能做伸縮運動的伸縮端,固定端連接在車架上,伸縮端能向上伸出或向下縮進,伸縮端連接在彎管的外壁上;伸縮端的伸縮分別帶動彎管升起和落下,車架的往復平移帶動彎管往復平移。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對垂直空間的需求小,而且彎管的升降運動平穩,定位準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冶金行業的真空精煉系統的
,特別涉及一種移動切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
技術介紹
在冶金領域中,鋼液真空循環脫氣精煉系統(即RH真空精煉系統)具有真空脫氫脫碳、吹氧脫碳、噴粉脫硫、溫度補償、均勻溫度和成分等多種功能,因其處理周期短、精煉效果好而被廣泛應用。移動切換裝置(也可稱為:移動彎管裝置)用于水平移動彎管,是針對雙工位RH真空精煉系統而設計,實現共用的真空泵系統在兩個工位間快速切換,即第一處理位或第二處理位的氣冷器管道分別與共用真空泵管道相連。現有技術中,彎管由吊掛在上方的兩個電動葫蘆通過鏈條卷揚實現升降,由設置高處的電機帶動整個移動切換裝置行走移動。這種結構的裝置雖然結構簡單,但是其安裝和使用對垂直空間需求很大,而且由于用于卷揚的鏈條為柔性連接,升降移動時彎管難免發生晃動,所以偶爾出現落下定位不準的現象,導致系統密封不嚴。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移動切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不僅結構簡單,對垂直空間的需求小,而且彎管的升降運動平穩,定位準確。本技術提出一種移動切換裝置,其包括:車架,包括兩根間隔設置的縱梁和連接在兩根所述縱梁之間的至少兩根橫梁;平移組件,其包括至少兩個能轉動地連接在所述縱梁上的驅動輪,各所述縱梁分別連接至少一個所述驅動輪,通過所述驅動輪在外界軌道上的滾動帶動所述車架沿所述縱梁的長度方向往復平移;彎管,其兩端開口均朝下設置;至少一個頂升件,其具有固定端和能相對于所述固定端做伸縮運動的伸縮端,所述固定端連接在所述車架上,所述伸縮端能向上伸出或向下縮進,所述伸縮端連接在所述彎管的外壁上;通過所述伸縮端的伸縮分別帶動所述彎管升起和落下,通過所述車架的往復平移帶動所述彎管往復平移。進一步地,所述頂升件為豎直設置的單桿活塞式液壓缸,所述液壓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車架上。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頂升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頂升件分別設置在各所述縱梁上,在所述彎管的外壁上對應于各所述頂升件分別橫向設置支撐板,各所述伸縮端分別頂抵在對應的所述支撐板上。進一步地,所述彎管的縱截面呈U形,所述彎管包括兩個工位對接段和連接段,兩個所述工位對接段相互平行且豎直設置,所述連接段的兩端開口分別與兩個所述工位對接段的上端開口連通;所述移動切換裝置還包括固定在所述車架上的導向組件,所述導向組件包括至少兩個導向輪,所述彎管的中心線的兩側分別設置至少一個所述導向輪,所述導向輪能滾動地抵靠在所述工位對接段的外壁上。更進一步地,所述導向輪的軸向均垂直于所述工位對接段的軸向,在所述導向輪的外壁上沿周向設置凹槽,所述工位對接段的外壁上豎直設置與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導向柱,通過所述彎管的升起和落下帶動所述導向輪沿所述導向柱上下滾動。更進一步地,所述導向組件還包括固定在所述車架上的底板和通過螺栓連接到所述底板上的支架,所述導向輪通過銷軸能轉動地連接到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能朝向所述工位對接段移動并帶動所述導向輪貼緊所述工位對接段的外壁。進一步地,所述移動切換裝置還包括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與所述驅動輪電連接并驅動所述驅動輪在所述軌道上滾動,所述控制機構還與所述頂升件電連接并控制所述伸縮端的伸縮運動。本技術還提出一種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所述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包括真空泵管道、第一工位管道、第二工位管道、用于承載驅動輪的軌道和上述的移動切換裝置;所述真空泵管道具有朝上設置的真空端口,所述第一工位管道具有朝上設置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工位管道具有朝上設置的第二端口;所述真空端口位于所述第一端口與所述第二端口的中心連線上,且所述真空端口與所述第一端口的間距、所述真空端口與所述第二端口的間距、所述彎管的兩端開口的間距均相等;所述彎管的其中一端開口能與所述真空端口對位且密封配合,所述彎管的另一端開口能與所述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對位且密封配合。進一步地,在所述移動切換裝置上設置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與所述驅動輪電連接并驅動所述驅動輪在所述軌道上滾動,所述控制機構還與所述頂升件電連接并控制所述伸縮端的伸縮運動;所述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還包括與所述控制機構分別電連接的第一限位開關、第二限位開關、高位限位開關和低位限位開關;所述第一限位開關和所述第二限位開關分別設置在所述軌道上,并將所述車架的水平位置信號傳輸到所述控制機構,所述高位限位開關和所述低位限位開關分別設置在所述彎管上,并將所述彎管的垂直位置信號傳輸到所述控制機構。進一步地,在所述移動切換裝置上設置分別與所述彎管連接的第一封蓋和第二封蓋;所述第一封蓋和所述第二封蓋均水平設置在所述彎管的中心線方向上,且所述第一封蓋和所述第二封蓋分別與所述彎管的兩端開口相鄰,所述第一封蓋與其相鄰的所述開口在水平方向的間距等于所述第二封蓋與另一個所述開口在水平方向的間距;通過所述彎管的平移和落下能帶動所述第一封蓋扣合在所述第一端口上,通過所述彎管的平移和落下能帶動所述第二封蓋扣合在所述第二端口上。本技術相比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車架在軌道上行走,并采用頂升件驅動彎管升降,控制彎管在RH雙工位氣冷器管道之間進行切換。移動切換裝置的結構緊湊,有效降低了高度空間要求。移動切換裝置的液壓缸的動力源來自RH系統其它設備中的液壓站,互不影響,不增加投資成本。設置導向輪,且導向輪的位置可以調整到貼緊彎管,在彎管上設置相應的導向柱,明顯降低了彎管的加工難度和制造成本,并且在零件磨損后隨時可調整導向輪與導向柱之間的間隙,使兩者能貼緊配合,避免彎管晃動。本技術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采用電機驅動車架行走,采用頂升件驅動彎管升降,并通過第一限位開關、第二限位開關、高位限位開關和低位限位開關全程控制,無需工人現場操作監管,可遠程操作或自動控制,從而減輕勞動強度,節約人力成本。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中移動切換裝置定位準確,動作可靠,避免了彎管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經常密封不良的情況。本技術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為獨立設備單元,僅需在平臺上安裝軌道,無其它外部需求條件,拆裝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放置在軌道上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的車架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放置在軌道上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放置在軌道上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的彎管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的彎管與頂升件的連接關系的局部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的彎管與導向組件的連接關系的俯視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的導向組件的立體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的移動切換裝置的彎管與導向組件的連接關系的局部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技術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在彎管處于最高位置時第一封蓋與彎管的連接關系的局部示意圖;圖12為本技術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的第一封蓋與第一支撐柱的連接關系的示意圖;圖13為本技術的雙工位真空精煉系統在彎管處于最低位置時第一封蓋與彎管的連接關系的局部示意圖。附圖標記:1-移動切換裝置;10-車架;12-縱梁;1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切換裝置包括:車架,包括兩根間隔設置的縱梁和連接在兩根所述縱梁之間的至少兩根橫梁;平移組件,其包括至少兩個能轉動地連接在所述縱梁上的驅動輪,各所述縱梁分別連接至少一個所述驅動輪,通過所述驅動輪在外界軌道上的滾動帶動所述車架沿所述縱梁的長度方向往復平移;彎管,其兩端開口均朝下設置;至少一個頂升件,其具有固定端和能相對于所述固定端做伸縮運動的伸縮端,所述固定端連接在所述車架上,所述伸縮端能向上伸出或向下縮進,所述伸縮端連接在所述彎管的外壁上;通過所述伸縮端的伸縮分別帶動所述彎管升起和落下,通過所述車架的往復平移帶動所述彎管往復平移。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移動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切換裝置包括:車架,包括兩根間隔設置的縱梁和連接在兩根所述縱梁之間的至少兩根橫梁;平移組件,其包括至少兩個能轉動地連接在所述縱梁上的驅動輪,各所述縱梁分別連接至少一個所述驅動輪,通過所述驅動輪在外界軌道上的滾動帶動所述車架沿所述縱梁的長度方向往復平移;彎管,其兩端開口均朝下設置;至少一個頂升件,其具有固定端和能相對于所述固定端做伸縮運動的伸縮端,所述固定端連接在所述車架上,所述伸縮端能向上伸出或向下縮進,所述伸縮端連接在所述彎管的外壁上;通過所述伸縮端的伸縮分別帶動所述彎管升起和落下,通過所述車架的往復平移帶動所述彎管往復平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升件為豎直設置的單桿活塞式液壓缸,所述液壓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所述缸筒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車架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升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頂升件分別設置在各所述縱梁上,在所述彎管的外壁上對應于各所述頂升件分別橫向設置支撐板,各所述伸縮端分別頂抵在對應的所述支撐板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管的縱截面呈U形,所述彎管包括兩個工位對接段和連接段,兩個所述工位對接段相互平行且豎直設置,所述連接段的兩端開口分別與兩個所述工位對接段的上端開口連通;所述移動切換裝置還包括固定在所述車架上的導向組件,所述導向組件包括至少兩個導向輪,所述彎管的中心線的兩側分別設置至少一個所述導向輪,所述導向輪能滾動地抵靠在所述工位對接段的外壁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輪的軸向均垂直于所述工位對接段的軸向,在所述導向輪的外壁上沿周向設置凹槽,所述工位對接段的外壁上豎直設置與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導向柱,通過所述彎管的升起和落下帶動所述導向輪沿所述導向柱上下滾動。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動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組件還包括固定在所述車架上的底板和通過螺栓連接到所述底板上的支架,所述導向輪通過銷軸能轉動地連接到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能朝向所述工位對接段移動并帶動所述導向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長儀,韓柏金,呂士金,張寒松,陳魁,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