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到一種人工濕地處理裝置,尤其涉及到一種用于人工濕地的植生預制基塊。
技術介紹
人工濕地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它利用自然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重協同作用來實現污水的凈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氮磷去除率高、運轉維護方便、工程基建和運轉費用低等優勢,因而被廣泛應用到生活污水處理、農業點源和面源污染處理等領域。但傳統的方法多以石子、礫石等作為填料,潛流通過率低,當顆粒物負荷較高時,不溶物質淤積,易發生堵塞,濕地功能下降,因此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人工濕地的植生預制基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了下述的技術方案:包括一多微孔結構的長方體,其頂部設種植孔,貫通至底部,其余4面設有與種植孔相通的潛流孔;所述主體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制備而成的多微孔結構。優選的,所述的長方體植生預制基塊鋪設在濕地河床上,根據現場條件和預制基塊的厚度可多層疊加鋪設。優選的,所述的頂部種植孔為直徑3-4cm的圓孔,種植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為香根草、蘆葦、美人蕉、風車草、空心蓮子草等根系發達、景觀效果好、去污能力強的植物。優選的,所述的潛流孔為直徑1-2cm的圓孔,與種植孔相貫通。優選的,所述的主體用建筑垃圾、粉煤灰和水預制而成的多微孔結構,利用建筑垃圾以廢治廢,節約能源;多微孔結構比表面積大,易于附著微生物生長,吸附能力更好,污水處理效果更好。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以廢治廢,節約資源;模塊化生產運行,方便拆卸及防堵塞;多微孔結構并提供更大比表面積,易于附著微 ...
【技術保護點】
用于人工濕地的植生預制基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多微孔結構的長方體,其頂部設種植孔,貫通至底部,其余4面設有與種植孔相通的潛流孔;所述主體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制備而成的多微孔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人工濕地的植生預制基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多微孔結構的長方體,其頂部設種植孔,貫通至底部,其余4面設有與種植孔相通的潛流孔;所述主體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制備而成的多微孔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濕地的植生預制基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長方體植生預制基塊鋪設在濕地河床上,根據現場條件和預制基塊的厚度可多層疊加鋪設。3.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華英,譙曉君,曹莉,謝云軍,武艷芳,蔡金術,王迅,王任,吳以鋒,張斌,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文科生態環境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