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給出了一種預報復合材料基體開裂的失效判據,屬于復合材料設計領域。
技術介紹
在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合板的使用過程中,基體開裂是起始最早、最常發生的一類失效模式。尤其是對于具有90°疊層的層板復合材料,90°層中基體是主要的載荷承擔者,在外部載荷遠小于其極限載荷時,由于基體斷裂應變小于纖維的斷裂應變,基體橫向層將首先垂直于拉伸載荷方向發生開裂。由于復合材料基體開裂尖端存在應力場奇異問題,傳統的局部應力/應變方法難以表征復合材料基體開裂部位受力的大小,而能量判據則可避免裂紋尖端的應力場奇異問題,更好地描述復合材料基體開裂部位受力的強弱程度。因此,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預報復合材料基體開裂的失效判據,為復合材料結構的損傷容限設計提供技術支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預報復合材料基體開裂的判據,為復合材料的損傷容限設計提供技術支持。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步驟一、確定復雜應力狀態下復合材料基體主要失效模式復雜應力狀態下,復合材料基體的主要失效模式為相鄰纖維間的基體開裂。在橫向拉/壓力以及剪切力作用下,單層板相鄰纖維之間的樹脂基體可能發生的失效模式包括橫向拉伸/壓縮開裂和面內/面外剪切開裂(如圖1所示)。步驟二、計算基體開裂前儲存的彈性應變能在復雜應力狀態(即σ22、τ12和τ23)下,開裂前基體儲存的彈性應變能密度分別為 u 22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報復合材料基體開裂的失效判據,該判據的具體步驟如下:步驟一、確定復雜應力狀態下復合材料基體主要失效模式復雜應力狀態下,復合材料基體的主要失效模式為相鄰纖維間的基體開裂。在橫向拉/壓力以及剪切力作用下,單層板相鄰纖維之間的樹脂基體可能發生的失效模式包括橫向拉伸/壓縮開裂和面內/面外剪切開裂。步驟二、計算基體開裂前儲存的彈性應變能在復雜應力狀態(即σ22、τ12和τ23)下,開裂前基體儲存的彈性應變能密度分別為u22=σ2222E22u12=τ1222G12u23=τ2322G23---(1)]]>其中,下標1、2分別代表復合材料的縱向和橫向,3代表復合材料的厚度方向。u22代表基體開裂前的橫向拉壓彈性應變能密度,u12代表基體開裂前的面內剪切彈性應變能密度,u23代表基體開裂前的面外剪切彈性應變能密度。E22代表基體的橫向拉伸和壓縮模量,G12代表基體的面內剪切模量,G23代表基體的面外剪切模量。σ22代表基體的橫向正應力,τ12和τ23分別代表基體的面內和面外切應力。步驟三、計算基體開裂時釋放的彈性應變能在復雜應力狀態(即σ22、τ12和τ23)下,基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報復合材料基體開裂的失效判據,該判據的具體步驟如下:步驟一、確定復雜應力狀態下復合材料基體主要失效模式復雜應力狀態下,復合材料基體的主要失效模式為相鄰纖維間的基體開裂。在橫向拉/壓力以及剪切力作用下,單層板相鄰纖維之間的樹脂基體可能發生的失效模式包括橫向拉伸/壓縮開裂和面內/面外剪切開裂。步驟二、計算基體開裂前儲存的彈性應變能在復雜應力狀態(即σ22、τ12和τ23)下,開裂前基體儲存的彈性應變能密度分別為 u 22 = σ 22 2 2 E 22 u 12 = τ 12 2 2 G 12 u 23 = τ 23 2 2 G 23 - - - ( 1 ) ]]>其中,下標1、2分別代表復合材料的縱向和橫向,3代表復合材料的厚度方向。u22代表基體開裂前的橫向拉壓彈性應變能密度,u12代表基體開裂前的面內剪切彈性應變能密度,u23代表基體開裂前的面外剪切彈性應變能密度。E22代表基體的橫向拉伸和壓縮模量,G12代表基體的面內剪切模量,G23代表基體的面外剪切模量。σ22代表基體的橫向正應力,τ12和τ23分別代表基體的面內和面外切應力。步驟三、計算基體開裂時釋放的彈性應變能在復雜應力狀態(即σ22、τ12和τ23)下,基體發生開裂失效時釋放的彈性應變能密度分別為 u 22 , c r = Y 2 2 E 22 u 12 , c r = S 12 2 2 G 12 u 23 , c r = S 23 2 2 G 23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熊峻江,杜屹森,朱云濤,云新堯,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