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包括一臂件活動配置于一垂向調整座上,該臂件經由一驅動器的驅動而沿一弧線路徑位移,該垂向調整座上固定有一坐落于弧線路徑中的承座,該承座形成有一放置刃柄的容置槽,其中該臂件一端延伸形成有一壓持刃柄的壓持部以及一鄰近該壓持部的抵持部,該抵持部抵觸因壓持刃柄而彈性變形的壓持部,憑借抵持部提升壓持部壓持刃柄時的壓力,以改善傳統固定刃柄時牢固性欠佳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夾具的結構技術,特別有關于一種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
技術介紹
鉆頭是一種鉆鑿刀具,目前已普遍運用在物件的鉆孔作業上。由于鉆頭在經過多次使用后,其刃面勢必發生磨耗現象,造成鉆頭的鉆孔精度下降,導致鉆頭不堪使用,為了延長鉆頭的使用壽命,現階段的作法是將已磨耗的刃面利用研磨機加以研磨,使刃面回復到可供鉆鑿精確孔徑的狀態。且知,鉆頭的構造包含一圓柱形的刃柄,該刃柄的一端延伸形成一直徑相異于刃柄的圓柱形的刃桿,上述的刃面是形成于刃桿的一端。當刃面在接受研磨機研磨前,需要先將刃柄通過夾爪以束持或夾壓的方式來加以固定,以控制刃面的研磨精度。所述束持是指夾爪由分布等圓周的位置以朝中心移動的方式來束緊刃柄;所述夾壓是指夾爪由雙側以相對接近的移動方式來夾緊刃柄。然而,夾爪無論是以束持或夾壓的方式來固定刃柄,由于夾爪的動力通常是來自氣壓缸,而氣壓缸所輸出的力量是固定不變,因此當刃面在接受研磨機研磨時,刃柄受到刃面所傳遞過來的作用力的影響而很容易發生搖晃的不穩定現象,使得刃面的研磨精度不易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旨在改善傳統固定刃柄時牢固性欠佳的問題。為了能夠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臂件,活動配置于一垂向調整座上,該臂件經由一驅動器的驅動而沿一弧線路徑位移;一承座,固定于該垂向調整座上且坐落于該弧線路徑中,該承座形成有一放置刃柄的容置槽;其中,該臂件一端延伸形成有一壓持刃柄的壓持部以及一鄰近該壓持部的抵持部,該抵持部抵觸因壓持刃柄而彈性變形的壓持部。所述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其中:還包含一固定于垂向調整座上的固定座,該固定座經由兩個相互平行的連桿與臂件相連接,所述兩個相互平行的連桿用以拘束臂件沿該弧線路徑位移。所述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其中:該臂件與固定座之間配置有一彈性元件,該臂件接受彈性元件的推觸而復歸原位。所述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其中:該垂向調整座螺紋連接于一機臺上,該機臺上滑設有用來護持刃桿的一第一夾爪及一第二夾爪,該第一夾爪接受一第一水平驅動器的驅動而沿一水平路徑移動,該第二夾爪接受一第二水平驅動器的驅動而沿該水平路徑相對接近及相對遠離第一夾爪移動,該刃桿坐落于該水平路徑中。根據上述技術手段,本技術所能產生的技術效果在于:憑借壓持部及抵持部施加于刃柄的二段式壓力,相對于傳統施加于刃柄的一段式壓力來說,能有效的提升刃柄在接受壓持時的牢固性,進而控制刃面的研磨精度。除此之外,有關本技術可供據以實施的相關技術細節,將在后續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圖式中加以闡述。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1a是圖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2是圖1的前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示圖;圖4及圖5分別是圖2中臂件沿弧線路徑移動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6及圖7分別是圖2中臂件壓持刃柄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是圖2中第一夾爪及第二夾爪的不同視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機臺;11垂向調整座;12第一滑座;13第二滑座;20臂件;21壓持部;22抵持部;23缺槽;231槽口;232槽底;24連桿;25彈性元件;26弧線路徑;27固定座;30承座;31容置槽;41第一夾爪;411壓觸面;42第二夾爪;421V形夾槽;43水平路徑;50驅動器;51第一水平驅動器;52第二水平驅動器;61刃柄;62刃桿。具體實施方式首先,請合并參閱圖1至圖3,揭示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態樣,說明本技術提供的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包括一臂件20及一承座30,其中:該臂件20在實施上是活動配置于一垂向調整座11上,該垂向調整座11是以螺紋連接的方式定位于一機臺10上,使操作者能通過垂向調整座11來調整臂件20所在高度。進一步的說,該臂件20經由一驅動器50的驅動而沿一弧線路徑26位移(如圖4所示),該驅動器50在實施上可以是氣壓缸。在具體實施上,該垂向調整座11上固定有一固定座27,該臂件20在實施上是經由二相互平行的連桿24而活動配置于固定座27上,所述二連桿24的雙端分別樞接于臂件20與固定座27之間,使臂件20、二連桿24及固定座27構成一平行四連桿機構。當臂件20接受驅動器50的驅動而移動時,所述二連桿24能以固定座27作為固定端來拘束臂件20沿弧線路徑26位移(如圖4所示)。在具體實施上,該臂件20與固定座27之間配置有一彈性元件25,該彈性元件25雙端分別推觸臂件20與固定座27,該彈性元件25在實施上可以是螺旋壓簧。當驅動器50停止驅動臂件20后,該臂件20能憑借彈性元件25的推觸及所述二連桿24的拘束而沿弧線路徑26復歸原位(如圖5所示)。請合并參閱圖1a、圖2及圖6,說明該承座30是配置于垂向調整座11上,該承座30在實施上是坐落在弧線路徑26上(如圖4所示),該承座30形成有一用來擺放刃柄61的容置槽31,該容置槽31是呈現出V字形。操作者能憑借將刃柄61擺放于容置槽31內,并利用臂件20來壓持刃柄61,進而達到固定刃柄61的目的。進一步的說,由于該臂件20與承座30是配置于垂向調整座11上,乃至于操作者能通過垂向調整座11來調整臂件20與承座30所在高度,能提升刃柄61在接受臂件20與承座30固定時的穩定性,以便于鉆頭的刃面接受研磨機的研磨。請合并參閱圖2及圖6,說明該臂件20一端向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有一舌片狀的壓持部21,該壓持部21具有彈性,該臂件20是經由壓持部21來彈性壓持刃柄61,該臂件20于同一端還延伸形成有一鄰近壓持部21的抵持部22,該壓持部21與抵持部22之間形成有一缺槽23,該缺槽23一端形成對外開放的槽口231,該缺槽23內形成有一大于槽口231的槽底232,使該缺槽23呈現出水滴狀。請合并參閱圖6及圖7,說明該臂件20沿弧線路徑26移動而使壓持部21壓觸刃柄61(如圖6所示),該刃柄61憑借壓持部21所施加第一段壓力而定位于承座30的容置槽31中,接著,由于壓持部21受到刃柄61所生成的反作用力的影響,因此發生彈性變形,使壓持部21朝向抵持部22的位置彎曲,令壓持部21與抵持部22之間的槽口231逐漸縮小,當壓持部21接觸到抵持部22時(如圖7所示),該抵持部22能通過壓持部21對刃柄61施加第二段壓力,憑借壓持部21與抵持部22所施加于刃柄61的二段式壓力,來提升刃柄61定位于承座30時的牢固性。請合并參閱圖1a、圖2、圖3及圖8,說明該機臺上還滑設有用來護持刃桿62的一第一夾爪41與一第二夾爪42,該第一夾爪41與第二夾爪42能分別沿一水平路徑43位移,該刃桿62是坐落于水平路徑43中。進一步的說,該第一夾爪41與第二夾爪42能以相對接近的移動方式來夾緊并護持刃桿62,反之,該第一夾爪41與第二夾爪42能以相對遠離的移動方式來釋放刃桿62。該第一夾爪41在實施上是配置于一第一滑座12上,該機臺10固定有一第一水平驅動器51,該第一水平驅動器51在實施上可以是氣壓缸,該第一夾爪41經由第一滑座12接受第一水平驅動器51的驅動而沿一水平路徑43位移。該第二夾爪42在實施上是配置于一第二滑座13上,該機臺10固定有一第二水平驅動器52,該第二水平驅動器52在實施上可以是馬達,該第二夾爪42經由第二滑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臂件,活動配置于一垂向調整座上,該臂件經由一驅動器的驅動而沿一弧線路徑位移;一承座,固定于該垂向調整座上且坐落于該弧線路徑中,該承座形成有一放置刃柄的容置槽;其中,該臂件一端延伸形成有一壓持刃柄的壓持部以及一鄰近該壓持部的抵持部,該抵持部抵觸因壓持刃柄而彈性變形的壓持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臂件,活動配置于一垂向調整座上,該臂件經由一驅動器的驅動而沿一弧線路徑位移;一承座,固定于該垂向調整座上且坐落于該弧線路徑中,該承座形成有一放置刃柄的容置槽;其中,該臂件一端延伸形成有一壓持刃柄的壓持部以及一鄰近該壓持部的抵持部,該抵持部抵觸因壓持刃柄而彈性變形的壓持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頭的刃柄壓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固定于垂向調整座上的固定座,該固定座經由兩個相互平行的連桿與臂件相連接,所述兩個相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福來,
申請(專利權)人:姚福來,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