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手持式逆反射標志測量儀,包括機箱,機箱的左側壁上固定連接有導光筒和底座b,導光筒上安裝有半透鏡,且導光筒和底座b之間可拆卸連接有一擋板;機箱的右側壁上安裝有底座a和遮光筒,其中底座a和導光筒、底座b和遮光筒分別相互對應;底座a和底座b上分別固定連接有相互平行的反射鏡a和反射鏡b;機箱頂壁與半透鏡對應處開設有通光孔,通光孔與半透鏡的位置相互對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保證光線路程的基礎上,縮短了機箱的長度,擴大了機箱的寬度,從而解決了裝置操作不方便手持的問題;同時還能避免了漫反射及相鄰光路的干擾,集中了光源發出和試樣逆反射的光,使探測器檢測的光強值提高,從而解決檢測結果精度偏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公路交通標志安全測量
,特別涉及一種手持式逆反射標志測量儀。
技術介紹
逆反射標志測量儀是用來測量交通標志材料逆反射系數的專用儀器,適用于材料生產單位、質量監督部門、工程施工和監理單位等對逆反射標志材料的質量控制和檢測。申請號為201420234977.5的中國技術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逆反射測量裝置,其技術要點是包括光學暗箱、光源和光探測器,光源和光探測器均設置在光學暗箱內,光學暗箱的表面設置有開口,試樣放置在開口處,通過試樣遮擋開口,光探測器用于對試樣反射的光進行檢測。該技術通過將光探測器和光源放入光學暗箱中,并將逆反射材料放在光學暗箱的開口處,使得光探測器在光學暗箱內只能檢測到逆反射材料對光源反射的光線,并且通過固定光源、逆反射材料和光探測器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使得能夠為實際中支座逆反射產品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由于測量時對箱體內光線路程的要求,該逆反射標志測量裝置的體積呈長筒形,其長度大致為光路的長度,這樣的逆反射標志測量裝置因其體積過大而導致操作起來不方便,同時也不方便手持。鑒于此,專利技術人認為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逆反射標志測量儀,其能夠在減小測量儀體積時,依然能保證光路的長度,確保測量的精確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持式逆反射標志測量儀,通過機箱內部反射鏡對光源光線的反射,在達到測量光線路程要求的基礎上,縮短了機箱的長度,從而解決了裝置操作不方便手持的問題。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手持式逆反射標志測量儀,包括機箱,機箱的左側壁上固定連接有導光筒和底座b,導光筒上安裝有半透鏡,且導光筒和底座b之間可拆卸的連接有一擋板;機箱的右側壁上安裝有底座a和遮光筒,其中底座a和導光筒、底座b和遮光筒分別相互對應;底座a和底座b上分別固定連接有反射鏡a、反射鏡b,反射鏡a和反射鏡b相互平行且與機箱的側壁均形成一傾角α;機箱頂壁與半透鏡對應處開設有通光孔,通光孔與半透鏡的位置相互對應。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光源光線從導光筒透過半透鏡射入機箱后,到達反射鏡a表面,光線經反射鏡a反射后到達反射鏡b表面,然后經反射鏡b進一步反射進入遮光筒中,照射到遮光筒口處固定的試樣上,隨后光線依次經試樣、反射鏡b、反射鏡a反射后到達半透鏡表面,經半透鏡反射后,光線進入機箱頂壁與半透鏡對應開設的通光孔,通光孔外連接的探測器對透出通光孔的光線進行檢測。通過反射鏡a和反射鏡b對進入機箱的光線的反射,在保證光線路程的基礎上,縮短了機箱的長度,同時適當擴大了機箱的寬度,機箱整體呈長方體形,從而解決了裝置操作不方便手持的問題。同時,通過對相關角度和尺寸的計算,確定擋板和遮光筒的長度,使得機箱內部光路傳播不受擋板和遮光筒阻擋的同時,光線傳播過程中發生的漫反射光線能夠被擋板和遮光筒遮擋,解決了漫反射及相鄰光路的干擾,集中了光源發出和試樣逆反射的光,使探測器檢測的光強值提高,從而解決了檢測結果精度偏低的問題。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導光筒和底座b之間開設有插槽,擋板與插槽插接配合,且擋板與插槽的插接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機箱的左側壁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螺栓固定連接擋板和機箱,使得擋板固定穩定不會隨著機箱的移動而發生偏移,同時擋板的拆卸都比較方便。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擋板靠近插槽的端面處沿著機箱的左側壁方向突出形成一固定部,固定部通過螺栓固定于機箱的左側壁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擋板的長度不變,不會影響擋板對漫反射光線的遮擋效果;此外,固定部厚度要大于擋板,使螺栓對擋板的固定連接更為牢固。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遮光筒與機箱為可拆卸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測量試樣不同角度的逆反射系數時,只需將角度對應的遮光筒安裝在機箱上即可,拆卸方便,測量準確。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遮光筒與機箱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螺栓連接結構簡單,拆卸方便,使用廣泛,用在這里使遮光筒的更換更為便捷。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機箱上可拆卸連接有遮光罩。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遮光罩與機箱密封連接,使得外部光線無法進入機箱內對光源光線造成干擾,這樣有光或者無光的場合對試樣的測量都沒有影響。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機箱頂壁均勻開設有凹槽,相鄰凹槽之間形成加強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開設有的凹槽不僅減輕了機箱的重量,使得攜帶更加便捷,同時相鄰凹槽之間還可以形成加強筋,在降低整個機箱重量的同時,也能保證機箱側壁的強度。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在導光筒和底座a之間設置擋板以及在機箱側壁安裝遮光筒,避免了漫反射及相鄰光路的干擾,集中了光源發出和試樣逆反射的光,使探測器檢測的光強值提高,從而解決了檢測結果精度偏低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機箱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部分爆炸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圖中:1、機箱;11、導光筒;111、半透鏡;12、底座a;121、反射鏡a;13、底座b;131、反射鏡b;14、遮光筒;15、通光孔;16、凹槽;17、加強筋;18、擋板;181、固定部;19、插槽;2、遮光罩。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一種手持式逆反射標志測量儀,包括機箱1,機箱1的左側壁上固定連接有導光筒11和底座b13,導光筒11上安裝有半透鏡111,且導光筒11和底座b13之間可拆卸連接有一擋板18;機箱1的右側壁上安裝有底座a12和遮光筒14,其中底座a12和導光筒11、底座b13和遮光筒14分別相互對應;底座a12和底座b13上分別固定連接有反射鏡a121、反射鏡b131,反射鏡a121和反射鏡b131相互平行且與機箱1的側壁均形成一傾角α;機箱1頂壁與半透鏡111對應處開設有通光孔15,通光孔15與半透鏡111的位置相互對應。光源光線從導光筒11透過半透鏡111射入機箱1后,到達反射鏡a121表面,光線經反射鏡a121反射后到達反射鏡b131表面,然后經反射鏡b131進一步反射進入遮光筒14中,照射到遮光筒14口處固定的試樣上,隨后光線依次經試樣、反射鏡b131、反射鏡a121反射后到達半透鏡111表面,經半透鏡111反射后,光線進入機箱1頂壁與半透鏡111對應開設的通光孔15,通光孔15外連接的探測器對透出通光孔15的光線進行檢測。通過反射鏡a121和反射鏡b131對進入機箱1的光線的反射,在保證光線路程的基礎上,縮短了機箱1的長度,同時適當擴大了機箱1的寬度,從而解決了裝置操作不方便手持的問題。同時,通過對相關角度和尺寸的計算,確定擋板18和遮光筒14的長度,使得機箱1內部光路傳播不受擋板18和遮光筒14阻擋的同時,光線傳播過程中發生的漫反射光線能夠被擋板18和遮光筒14遮擋,解決了漫反射及相鄰光路的干擾,集中了光源發出和試樣逆反射的光,使探測器檢測的光強值提高,從而解決了檢測結果精度偏低的問題。前述實施例中,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持式逆反射標志測量儀,包括機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箱(1)的左側壁上固定連接有導光筒(11)?和底座b(13),導光筒(11)上安裝有半透鏡(111),且導光筒(11)和底座b(13)之間可拆卸的連接有一擋板(18);機箱(1)的右側壁上安裝有底座a(12)和遮光筒(14),其中底座a(12)和導光筒(11)、底座b(13)和遮光筒(14)分別相互對應;底座a(12)和底座b(13)上分別固定連接有反射鏡a(121)、反射鏡b(131),反射鏡a(121)和反射鏡b(131)相互平行且與機箱(1)的側壁均形成一傾角α;機箱(1)頂壁與半透鏡(111)對應處開設有通光孔(15),通光孔(15)與半透鏡(111)的位置相互對應;當光源光線從導光筒(11)透過半透鏡(111)射入機箱(1)后,可經過反射鏡a(121)和反射鏡b(131)反射從遮光筒(14)射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持式逆反射標志測量儀,包括機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箱(1)的左側壁上固定連接有導光筒(11) 和底座b(13),導光筒(11)上安裝有半透鏡(111),且導光筒(11)和底座b(13)之間可拆卸的連接有一擋板(18);機箱(1)的右側壁上安裝有底座a(12)和遮光筒(14),其中底座a(12)和導光筒(11)、底座b(13)和遮光筒(14)分別相互對應;底座a(12)和底座b(13)上分別固定連接有反射鏡a(121)、反射鏡b(131),反射鏡a(121)和反射鏡b(131)相互平行且與機箱(1)的側壁均形成一傾角α;機箱(1)頂壁與半透鏡(111)對應處開設有通光孔(15),通光孔(15)與半透鏡(111)的位置相互對應;當光源光線從導光筒(11)透過半透鏡(111)射入機箱(1)后,可經過反射鏡a(121)和反射鏡b(131)反射從遮光筒(14)射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逆反射標志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宗文,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中交工程儀器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