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玻鋼復合木模板,多塊長寬尺寸相同的木質芯板相互重疊,玻纖布包覆于多塊木質芯板的四周邊緣外,固化樹脂包覆于多塊木質芯板和玻纖布外形成厚薄均勻的玻鋼復合木模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玻鋼復合木模板不易脫層、表面光滑、厚薄均勻、耐高溫、防水耐酸堿,而且模板厚薄均勻,表面高分子不滲水不粘混凝土,強度極高,循環周轉利用次數輕松高達30次以上;玻纖布只包覆于木質芯板邊緣,既達到使多塊木質芯板保持整齊并提高強度的目的,又節約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復合木模板,尤其涉及一種包括木板、玻纖布和固化樹脂的玻鋼復合木模板。
技術介紹
傳統建筑模板多為膠合板的一種,其存在如下缺陷:1、原木旋切需要砍伐大量的林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2、單板干燥整理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建烘干房且運行成本較高;3、單板涂膠組坯采用橫豎交錯的組坯方式,坯板錯位重疊的幾率極高重,拼縫較大,受力不均,強度不高,成本極高,極其容易脫層;4、模板表面易粘接混凝土,混凝土表面不平整,達不到清水效果,周轉次數不高,多次周轉模板邊角脫層不平整,影響再次周轉效果。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人已經提出了木皮與芯板疊加膠合的復合模板,這種模板可利用廢舊木材加工,可節省大量木材,但還是存在如下缺陷:縱向運用多層木皮疊加膠合熱壓成型,四周板邊木質吸水容易膨脹后導致脫層;工藝上木皮采用隔層過膠容易出現膠水局部漏白而導致成型板木皮脫層,原材料在木皮選用上采用少量二級皮或洞板,修補無法完善,重疊處易脫層;其表面采用膠面熱處理或覆塑,從而使模板表面在與混泥土結合時不粘接,易脫模。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申請人又提出了豎向碳纖維模板,包括碳纖維復合面皮和芯板,所述碳纖維復合面皮由碳纖維布、水刺無紡布、無規共聚聚丙烯和粘結劑共同制成,所述芯板由多個木條拼接固化形成,兩塊所述碳纖維復合面皮分別與所述芯板的兩側大平面粘貼連接。但是這種模板還是存在質量受粘結劑影響較大且加工復雜的問題。另外,上述所有模板都存在如下問題:易脫層、通水膨脹、厚薄不均、表面粗糙,成型的混凝土表面粗糙,需要摸灰使其光滑,而且反復使用的次數不多,一般為6-8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不易脫層、表面光滑、厚薄均勻、耐高溫、防水耐酸堿的玻鋼復合木模板。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玻鋼復合木模板,包括木質芯板,還包括玻纖布和固化樹脂,多塊長寬尺寸相同的所述木質芯板相互重疊,所述玻纖布包覆于多塊所述木質芯板的四周邊緣外,所述固化樹脂包覆于多塊所述木質芯板和所述玻纖布外形成厚薄均勻的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作為優選,所述木質芯板為由多條木條拼裝而成的拼裝板。這樣的木質芯板可以利用建筑廢舊模板作為主材,通過開條、拼條、拼板等流程完成加工,減少了原生態樹木的采伐,利于環保。作為優選,所述玻纖布為玻璃鋼基布;所述固化樹脂為不飽和聚酯樹脂。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通過在多層木質芯板的邊緣包覆玻纖布使其位置固定,然后在木質芯板和玻纖布的外面整體覆蓋樹脂形成整體結構的玻鋼表面,得到的玻鋼復合木模板不易脫層、表面光滑、厚薄均勻、耐高溫、防水耐酸堿,而且模板厚薄均勻,表面高分子不滲水不粘混凝土,強度極高,循環周轉利用次數輕松高達30次以上;玻纖布只包覆于木質芯板邊緣,既達到使多塊木質芯板保持整齊并提高強度的目的,又節約了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的多層木質芯板疊裝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的多層木質芯板疊裝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的多層木質芯板疊裝并包覆玻纖布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4所示,本技術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包括木質芯板1、玻纖布2和固化樹脂3,木質芯板1為由多條木條拼裝而成的拼裝板,玻纖布2為玻璃鋼基布,固化樹脂3為不飽和聚酯樹脂,多塊(圖中顯示為三塊)長寬尺寸相同的木質芯板1相互重疊,玻纖布2包覆于多塊木質芯板1的四周邊緣外,固化樹脂3包覆于多塊木質芯板1和玻纖布2外形成厚薄均勻的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為了證明本技術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的可生產性,下面以優選的生產工藝進行說明,但下述生產工藝不是本技術的唯一工藝,也不是本技術的創新方案,更不是本技術的保護對象。結合圖1-圖4,本技術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的優選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 制作木質芯板1:包括以下步驟:(1.1)建筑廢舊模板回收及處理:回收無發霉、腐爛且含水率低于25%的建筑廢舊模板,處理后表面無釘且沒有水泥層或水泥層厚度小于1mm;(1.2)開條、涂膠:將處理后的建筑廢舊模板切割成木條,木條無彎曲或彎曲弧度不超過2mm,在木條的表面涂膠;(1.3)拼條、拼板形成芯板:將完成涂膠的木條齊頭拼接在一起形成固化的芯板;(1.4)芯板砂光后得到木質芯板1的成品:砂光后的芯板表面的高度差小于1mm;(2) 將多塊長寬尺寸相同的木質芯板1重疊在一起,將玻纖布2包覆于多塊木質芯板1的四周邊緣外,這里的包覆方法采用任何常規方法都可以,只要能夠穩固多塊木質芯板1的位置即可;(3) 灌裝高溫液態樹脂制備玻鋼復合木模板,具體包括如下步驟:(3.1)向模具內灌裝少量高溫液態樹脂,具體灌裝量由以下公式確定:V=S板×h1+L左右外×L前后全×(h1+h2)+ L前后外×L左右全×(h1+h2)其中,V表示少量高溫液態樹脂的體積,S板表示木質芯板的表面積,h1表示玻鋼復合木模板的下側樹脂厚度,L左右外表示玻鋼復合木模板中位于木質芯板左右側外的樹脂寬度和,L前后全表示玻鋼復合木模板中前后方向的樹脂總寬度,L前后外表示玻鋼復合木模板中位于木質芯板前后側外的樹脂寬度和,L左右全表示玻鋼復合木模板中左右方向的樹脂總寬度,h2表示木質芯板置于下述步驟(3.2)中半凝固狀態的少量高溫液態樹脂中時浸入少量高溫液態樹脂中的木質芯板的厚度;(3.2)冷卻,待少量高溫液態樹脂處于半凝固狀態時,將包覆有玻纖布2的多塊木質芯板1放在半凝固的少量高溫液態樹脂上,然后迅速灌裝高溫液態樹脂直至達到預設灌裝量,蓋上模具上蓋后靜置冷卻;(3.3)冷卻固化后取出包覆有玻纖布2和固化樹脂3的多塊木質芯板1,得到玻鋼復合木模板。步驟(3)采用液態樹脂二次澆灌法,并嚴格計算首次澆灌量,確保生產所得的玻鋼復合木模板的樹脂無縫包覆效果且長寬高尺寸符合設計要求。上述實施例只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即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實現的技術方案,均應視為落入本技術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玻鋼復合木模板,包括木質芯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玻纖布和固化樹脂,多塊長寬尺寸相同的所述木質芯板相互重疊,所述玻纖布包覆于多塊所述木質芯板的四周邊緣外,所述固化樹脂包覆于多塊所述木質芯板和所述玻纖布外形成厚薄均勻的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玻鋼復合木模板,包括木質芯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玻纖布和固化樹脂,多塊長寬尺寸相同的所述木質芯板相互重疊,所述玻纖布包覆于多塊所述木質芯板的四周邊緣外,所述固化樹脂包覆于多塊所述木質芯板和所述玻纖布外形成厚薄均勻的所述玻鋼復合木模板。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鑫崍山控股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