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衛星通信、微波通信領域中高效率圓極化陣列天線,該天線設計的技術主要包括:共口徑雙圓極化技術、高隔離度技術。
技術介紹
目前在通信頻段越來越向高頻段發展,尤其在Ku、Ka波段,其頻率決定帶寬比工作在L、S波段的天線,工作在此頻段的要求天線具有尺寸小、增益高、點波束的特性,實現上述性能的天線主要有以下幾種天線形式,但各有優缺點。1、波導縫隙天線:該形式天線是在波導寬邊或窄邊進行開縫,通常有行波、駐波兩種陣列形式,但輻射單元縫隙的增益相對較低,通常只有7dB左右,由于為串饋形式,帶寬內出現頻掃現象,隨著工作頻率的增高,要求加工精度也越高,需借助較高的焊接工藝加工制造,成品率較低,導致成本較高。2、微帶貼片天線,該天線形式具有輪廓低、可集成有源器件、可實現輻射單元與網絡一體化設計的,但天線的介質損耗較大,且存在漏波效應,天線單元增益低、饋電網絡損耗大,不利用實現高增益天線設計。3、反射面天線,該形式天線在Ka頻段具有很好的射頻性能,差損低、輻射效率高、實現圓極化輻射相對技術較為簡單,但該形式天線物理尺寸較大,不適用在一些空間狹小的場合。4.透鏡天線,該天線形式與反射面天線類似,通常采用饋源照射介質球、介質餅等,使波束聚焦,實現高增益照射的目的,但與反射面天線同樣具有天線體積尺寸過大,無法實現波束調整的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雙圓極化腔式天線,本技術的特點是,雙圓極化輻射,損耗低,輻射效率高,高隔離度,結構緊湊。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雙圓極化腔式天線,包括輻射喇叭口1、上層介質板2、下層介質板3、水平極化探針 ...
【技術保護點】
雙圓極化腔式天線,包括輻射喇叭口(1)、圍框(12)、金屬腔(11)、水平極化探針(4)和垂直極化探針(5),金屬腔(11)的側壁上設置有相互垂直的水平極化探針(4)和垂直極化探針(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層介質板(2)、下層介質板(3)和金屬探針(8),輻射喇叭口(1)和圍框(12)之間設置有上層介質板(2),圍框(12)和金屬腔(11)之間設置有下層介質板(3),上層介質板(2)的上表面腐蝕形成有上極化金屬條(6),下層介質板(3)的下表面腐蝕形成有下極化金屬條(7),上極化金屬條(6)的一端通過金屬探針(8)與下極化金屬條(7)的一端固定連接,上極化金屬條(6)在下層介質板(3)的投影與下極化金屬條(7)相垂直,下極化金屬條(7)在金屬腔(11)底面的投影與水平極化探針(4)和垂直極化探針(5)的夾角均為45°。
【技術特征摘要】
1.雙圓極化腔式天線,包括輻射喇叭口(1)、圍框(12)、金屬腔(11)、水平極化探針(4)和垂直極化探針(5),金屬腔(11)的側壁上設置有相互垂直的水平極化探針(4)和垂直極化探針(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層介質板(2)、下層介質板(3)和金屬探針(8),輻射喇叭口(1)和圍框(12)之間設置有上層介質板(2),圍框(12)和金屬腔(11)之間設置有下層介質板(3),上層介質板(2)的上表面腐蝕形成有上極化金屬條(6),下層介質板(3)的下表面腐蝕形成有下極化金屬條(7),上極化金屬條(6)的一端通過金屬探針(8)與下極化金屬條(7)的一端固定連接,上極化金屬條(6)在下層介質板(3)的投影與下極化金屬條(7)相垂直,下極化金屬條(7)在金屬腔(11)底面的投影與水平極化探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長宏,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