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多點同步風速測試管,包括測管管體,所述的測管管體為圓筒形,測管管體的一端為敞口端,另一端為通過堵頭封堵的封閉端,所述的測管管體開設有多個管體測孔,多個管體測孔沿測管管體的軸向等間距均勻設置,并且多個管體測孔位于一條直線上,所述的測試管還包括多根取壓管,取壓管的數量與管體測孔的數量相等,每一根取壓管的一端均對應插裝在一個管體測孔內,與管體測孔相連通,取壓管的管體位于測管管體內,取壓管的另一端從測管管體的敞口端伸出。該測試管造價成本低、測試方便,能夠用于建筑風洞多點同步風速測試試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風速測試設備,具體是指一種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多點同步風速測試管。
技術介紹
風速測試是風洞試驗的重要內容之一。圓柱體在迎風時,其正面形成駐點,通過測量該駐點處的風壓,結合伯努力方程可以得到風速;通過不同高度測點的測試,可以同時得到同一時刻不同高度處的風速。目前風洞試驗中測量風速主要采用熱線、熱膜風速測試儀,通過測量熱變量來測試風速,這種測量儀器使用一種特殊的金屬線,對其加熱,不同的風速會耗散不同的熱量,根據此原理來得到風速。其中的金屬熱線非常脆弱,很容易被損壞,對測試環境的要求很高,并且儀器的動態響應速度很慢,整套測量設備的成本較高,要實現多點同步測試成本更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多點同步風速測試管,該測試管造價成本低、測試方便,能夠用于建筑風洞多點同步風速測試試驗。本技術的上述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多點同步風速測試管,包括測管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管管體為圓筒形,測管管體的一端為敞口端,另一端為通過堵頭封堵的封閉端,所述的測管管體開設有多個管體測孔,多個管體測孔沿測管管體的軸向等間距均勻設置,并且多個管體測孔位于一條直線上,所述的測試管還包括多根取壓管,取壓管的數量與管體測孔的數量相等,每一根取壓管的一端均對應插裝在一個管體測孔內,與管體測孔相連通,取壓管的管體位于測管管體內,取壓管的另一端從測管管體的敞口端伸出。本技術中,所述的多個管體測孔中,相鄰的兩個管體測孔之間的間距為100mm,最靠近測管管體敞口端的管體測孔與測管管體的敞口端之間的距離為50mm。本技術中,所述的管體測孔為十一個。本技術中,所述測管管體的內徑為10~12mm,壁厚為1~2mm,多根取壓管為管徑相同的毛細圓管,取壓管的外徑為0.8~1mm,壁厚為0.1~0.2mm,多個管體測孔為孔徑相同的圓孔,管體測孔的孔徑與取壓管的外徑相適配,也為0.8~1mm。本技術中,所述測管管體為銅管或鋼管。本技術中,所述取壓管為鋼管。本技術測試管利用圓柱繞流原理,在圓筒形的測管管體上布置多個測點進行多點同步測試風洞中不同高度位置的風速,通過取壓管獲取圓柱體風速駐點處的壓力來得到風洞中不同高度處的風速,風速高度由取壓管的安裝高度確定,從而獲得行風洞內不同高度的風速場。本技術利用圓柱繞流原理同步測量風洞內不同高度處的風場速度,布置靈活,且管路均沿管體內部布置,不會對流場產生影響,與壓力掃描設備相連,可以方便、靈活的進行風洞試驗中不同建筑高度的風速,方便地進行邊界層流場調測與不同建筑高度的風速測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顯著優點:(1)本技術的測試管測管構造簡單,可靠性高,制作方便;(2)本技術的測試管采用圓柱繞流原理,只需測試絕對壓力,方便與風洞測壓試驗壓力采集設備聯合使用;(3)本技術的測試管無布線問題,對風洞流場影響小;(4)本技術的測試管可同步測試不同高度的風速,獲得保證測試的風速的同步性,以確定風速沿高度的分布情況。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技術測試管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測試管的整體結構剖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面放大圖;圖4是圖2的B-B剖面放大圖。附圖標記說明1、測管管體;1a、堵頭;1b、管體測孔;2、取壓管。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4所示的一種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多點同步風速測試管,包括測管管體1,測管管體1為圓筒形,測管管體1的一端為敞口端,另一端為通過堵頭1a封堵的封閉端,測管管體1開設有十一個管體測孔1b,十一個管體測孔1b沿測管管體1的軸向等間距均勻設置,并且十一個管體測孔1b位于一條直線上,測試管還包括十一根取壓管2,取壓管2的數量與管體測孔1b的數量相等,每一根取壓管2的一端均對應插裝在一個管體測孔1b內,與管體測孔1b相連通,取壓管2的管體位于測管管體1內,取壓管2的另一端從測管管體1的敞口端伸出。取壓管2從測管管體1的敞口端伸出的一端用于與壓力掃描設備相連接。本實施例的十一個管體測孔1b中,相鄰的兩個管體測孔1b之間的間距為100mm,最靠近測管管體1敞口端的管體測孔1b與測管管體1的敞口端之間的距離為50mm。本實施例中,測管管體1為鋼管,也可以采用銅管,測管管體1的內徑為12mm,壁厚為2mm,十一根取壓管2為管徑相同的毛細圓鋼管,取壓管2的外徑為1mm,壁厚為2mm,十一個管體測孔1b為孔徑相同的圓孔,管體測孔1b的孔徑與取壓管2的外徑相適配,也為1mm,且用公差設計來保證取壓管2能插裝到管體測孔1b內。本實施例的測試管利用氣流在圓柱迎風前沿形成駐點的圓柱繞流規律,在圓筒形的測管管體上布置多個測點進行多點同步測試風洞中不同高度位置的風速,通過測試得到的不同風壓,利用風壓與風速關系換算成不同高度下的風速。取壓管從測管管體的敞口端伸出的一端用于與壓力掃描設備相連接,直接通過壓力掃描設備獲得取壓管內的風速,可以方便、靈活的進行風洞試驗中不同建筑高度的風速,方便地進行邊界層流場調測與不同建筑高度的風速測試。本實施例的測試管利用圓柱繞流原理同步測量風洞內不同高度處的風場速度,該測管布置靈活,且管路均沿管體內部布置,不會對流場產生影響,與壓力掃描設備相連,可以方便、靈活的進行風洞試驗中不同建筑高度的風速,方便地進行邊界層流場調測與不同建筑高度的風速測試。作為本實施例的變換,管體測孔1b的設置可以根據建筑風洞試驗測試要求設置多個,比如十五個或二十個等,多個管體測孔1b沿測管管體1的軸向等間距均勻設置,并且多個管體測孔1b位于一條直線上,與此同時,取壓管2的數量與管體測孔1b的數量相等,測管管體1的長度也根據建筑風洞試驗測試要求適當增長。作為本實施例的變換,測管管體1的內徑在10~12mm范圍內均可,壁厚在1~2mm范圍內均可,取壓管2的外徑在0.8~1mm范圍內均可,壁厚在0.1~0.2mm范圍內均可,管體測孔1b的孔徑與取壓管2的外徑相適配,在0.8~1mm范圍內均可。本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并不是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種種根據本技術的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技術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對本技術上述結構做出的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均應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多點同步風速測試管,包括測管管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管管體(1)為圓筒形,測管管體(1)的一端為敞口端,另一端為通過堵頭(1a)封堵的封閉端,所述的測管管體(1)開設有多個管體測孔(1b),多個管體測孔(1b)沿測管管體(1)的軸向等間距均勻設置,并且多個管體測孔(1b)位于一條直線上,所述的測試管還包括多根取壓管(2),取壓管(2)的數量與管體測孔(1b)的數量相等,每一根取壓管(2)的一端均對應插裝在一個管體測孔(1b)內,與管體測孔(1b)相連通,取壓管(2)的管體位于測管管體(1)內,取壓管(2)的另一端從測管管體(1)的敞口端伸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多點同步風速測試管,包括測管管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管管體(1)為圓筒形,測管管體(1)的一端為敞口端,另一端為通過堵頭(1a)封堵的封閉端,所述的測管管體(1)開設有多個管體測孔(1b),多個管體測孔(1b)沿測管管體(1)的軸向等間距均勻設置,并且多個管體測孔(1b)位于一條直線上,所述的測試管還包括多根取壓管(2),取壓管(2)的數量與管體測孔(1b)的數量相等,每一根取壓管(2)的一端均對應插裝在一個管體測孔(1b)內,與管體測孔(1b)相連通,取壓管(2)的管體位于測管管體(1)內,取壓管(2)的另一端從測管管體(1)的敞口端伸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風洞試驗的多點同步風速測試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管體測孔(1b)中,相鄰的兩個管體測孔(1b)之間的間距為100mm,最靠近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啟明,李慶祥,左太輝,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