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組合式新型舵柄,包括吊環(huán)螺釘、舵柄和舵桿,舵柄安裝在舵桿上端,吊環(huán)螺釘連接在舵桿頂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舵柄座、舵柄基座、豎直軸承和水平軸承;所述舵柄座固定安裝在舵柄基座上,舵柄座頂部設有一安裝凹腔,所述舵柄下部置于該安裝凹腔內,舵柄下部外壁周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周面之間設有豎直軸承,舵柄下部與豎直軸承之間為間隙配合,舵柄下部外壁底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底面之間設有水平軸承,舵柄座與舵柄之間設有密封組件。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結構緊湊合理,通過將舵柄和舵柄座設計成一體式結構,為舵機的集成設計提供了先決條件,不僅簡化了整個舵系的結構,同時大量節(jié)約了舵機所占空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組合式新型舵柄,其屬于舵機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用于各類型的、各種大小的撥叉式、擺缸式舵機。
技術介紹
船舶在正常航行時,需要舵機驅動舵桿和舵葉的轉動,從而調節(jié)船舶的航行方向。同時也需要依靠舵機將舵葉維持在設定的角度,以保證船舶的航行。目前舵機主要分為三種型式:擺缸式、撥叉式和轉葉式。其中擺缸式電動液壓舵機通過活塞式油缸驅動舵柄,撥叉式電動液壓舵機通過柱塞桿驅動舵柄。兩種型式的舵機的舵柄通過鍵、無鍵錐度等型式與舵桿連接,從而帶動舵葉的轉動。而轉葉式舵機通過推舵裝置內部的轉葉和靜葉形成密封容積,通過轉葉驅動舵桿的轉動,該型式的舵機沒有舵柄。目前擺缸式、撥叉式電動液壓舵機本身不可以承受舵葉產生的徑向力和舵葉自身產生的軸向力,所以該兩種型式的舵機還需要額外增加上舵承(平面摩擦上舵承或者水密上舵承),用來承受上述的徑向力和軸向力,造成舵機系統(tǒng)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制造成本高。而且以往技術中的上舵承為了承受舵系的軸向力,必須加工出卡環(huán)槽,通過卡環(huán)將舵桿上的軸向力傳遞至上舵承。由于該卡環(huán)槽的存在,導致相同條件下,舵桿承受的彎矩和強度降低,并在卡環(huán)槽處形成應力集中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組合式新型舵柄,其結構緊湊合理,通過將舵柄和舵柄座設計成一體式結構,為舵機的集成設計提供了先決條件,不僅簡化了整個舵系的結構,同時大量節(jié)約了舵機所占空間。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組合式新型舵柄,包括吊環(huán)螺釘、舵柄和舵桿,舵柄安裝在舵桿上端,吊環(huán)螺釘連接在舵桿頂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舵柄座、舵柄基座、豎直軸承和水平軸承;所述舵柄座固定安裝在舵柄基座上,舵柄座頂部設有一安裝凹腔,所述舵柄下部置于該安裝凹腔內,舵柄下部外壁周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周面之間設有豎直軸承,舵柄下部與豎直軸承之間為間隙配合,舵柄下部外壁底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底面之間設有水平軸承,舵柄座與舵柄之間設有密封組件。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舵柄套裝在舵桿上并用套裝在舵桿上端的液壓螺母進行鎖緊,舵柄與舵桿之間采用液壓無鍵連接方式相互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豎直軸承過盈安裝在舵柄座的安全凹腔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密封組件包括密封圈和軸套,所述密封圈安裝在舵柄座內孔中,密封圈上端與水平軸承接觸壓緊,所述軸套安裝在舵桿上,軸套與密封圈之間形成可以防止?jié)櫥椭男孤┑拿芊饷妗W鳛楸緦@夹g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豎直軸承和水平軸承可以采用銅軸承或非金屬合成材料制造的軸承。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舵柄座采用鑄鋼件制造。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舵柄座下表面與舵柄基座上表面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安裝在舵柄基座上表面設有的密封圈槽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舵柄座內部設有用于注入潤滑油脂的注油孔,所述豎直軸承壁上設有通孔,所述注油孔內端經所述通孔連通至豎直軸承與舵柄之間的間隙,注油孔外端安裝有油嘴。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軸套通過紅套工藝安裝在舵桿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軸套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1)、本專利技術將舵柄和舵柄座設計成一體式結構,為舵機的集成設計提供了先決條件,不僅簡化了整個舵系的結構,同時大量節(jié)約了舵機所占空間,便于船廠安裝,適用于各種擺缸式和撥叉式舵機的使用。2)、本專利技術中的舵柄座通過螺栓與事先焊接在舵機甲板上的舵柄基座連接,舵柄座內安裝有豎直軸承和水平軸承,豎直軸承承受舵葉產生的徑向力,水平軸承可以承受舵系自身的軸向力,從而取消了用來承受軸向力的卡環(huán)槽,增加了舵桿的強度。3)、本專利技術中的舵柄座上安裝有油嘴,通過該油嘴可以給豎直軸承和水平軸承內進行加注潤滑油脂,起到潤滑作用,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俯視圖。圖3為圖1中的A部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圖3所示,實施例中的組合式新型舵柄主要由吊環(huán)螺釘1、液壓螺母2、舵柄3、舵桿4、油嘴5、舵柄座6、舵柄基座7、螺栓8、O型密封圈9、豎直軸承10、水平軸承11、密封圈12和軸套13等組成所述舵柄3安裝在舵桿4上端,所述吊環(huán)螺釘1通過螺紋連接在舵桿4頂部,吊環(huán)螺釘1主要起到吊裝作用;所述舵柄座6通過螺栓8固定安裝在舵柄基座7上,舵柄基座7焊接連接船體甲板上,舵柄座6頂部設有一安裝凹腔,所述舵柄3下部置于該安裝凹腔內,舵柄3下部外壁周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周面之間設有豎直軸承10,所述豎直軸承10過盈安裝在舵柄座6的安全凹腔內,舵柄3下部與豎直軸承10之間為間隙配合,舵柄3下部外壁底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底面之間設有水平軸承11,舵柄座6與舵柄3之間設有密封組件。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舵柄3套裝在舵桿4上并用套裝在舵桿4上端的液壓螺母2進行鎖緊,舵柄3與舵桿4之間采用液壓無鍵連接方式相互連接;這樣取消了傳統(tǒng)的鍵和鍵槽連接設計,避免了舵桿4上由于鍵槽的存在而帶來的應力集中的現象,提高了舵桿4的強度。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密封組件主要由密封圈12和軸套13組成,所述密封圈12安裝在舵柄座6內孔中,密封圈12上端與水平軸承11接觸壓緊,所述軸套13通過紅套工藝安裝在舵桿4上,軸套13與密封圈12之間形成可以防止?jié)櫥椭男孤┑拿芊饷妗1緦@夹g中,所述豎直軸承10和水平軸承11可以采用銅軸承或非金屬合成材料制造的軸承。所述軸套13優(yōu)選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所述舵柄座6優(yōu)選采用鑄鋼件制造,這樣使得零件的強度和剛度大大提高。本實施例中,所述舵柄座6下表面與舵柄基座7上表面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9,所述O型密封圈9安裝在舵柄基座7上表面設有的密封圈12槽內。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舵柄座6內部設有用于注入潤滑油脂的注油孔,所述豎直軸承10壁上設有通孔,所述注油孔內端經所述通孔連通至豎直軸承10與舵柄3之間的間隙,注油孔外端安裝有油嘴5,這樣可以通過該油嘴5可以給豎直軸承10和水平軸承11內進行加注潤滑油脂,起到潤滑作用,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組合式新型舵柄,包括吊環(huán)螺釘(1)、舵柄(3)和舵桿(4),舵柄(3)安裝在舵桿(4)上端,吊環(huán)螺釘(1)連接在舵桿(4)頂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舵柄座(6)、舵柄基座(7)、豎直軸承(10)和水平軸承(11);所述舵柄座(6)固定安裝在舵柄基座(7)上,舵柄座(6)頂部設有一安裝凹腔,所述舵柄(3)下部置于該安裝凹腔內,舵柄(3)下部外壁周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周面之間設有豎直軸承(10),舵柄(3)下部與豎直軸承(10)之間為間隙配合,舵柄(3)下部外壁底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底面之間設有水平軸承(11),舵柄座(6)與舵柄(3)之間設有密封組件。
【技術特征摘要】
1.組合式新型舵柄,包括吊環(huán)螺釘(1)、舵柄(3)和舵桿(4),舵柄(3)安裝在舵桿(4)上端,吊環(huán)螺釘(1)連接在舵桿(4)頂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舵柄座(6)、舵柄基座(7)、豎直軸承(10)和水平軸承(11);所述舵柄座(6)固定安裝在舵柄基座(7)上,舵柄座(6)頂部設有一安裝凹腔,所述舵柄(3)下部置于該安裝凹腔內,舵柄(3)下部外壁周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周面之間設有豎直軸承(10),舵柄(3)下部與豎直軸承(10)之間為間隙配合,舵柄(3)下部外壁底面與安裝凹腔內壁底面之間設有水平軸承(11),舵柄座(6)與舵柄(3)之間設有密封組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新型舵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柄(3)套裝在舵桿(4)上并用套裝在舵桿(4)上端的液壓螺母(2)進行鎖緊,舵柄(3)與舵桿(4)之間采用液壓無鍵連接方式相互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新型舵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軸承(10)過盈安裝在舵柄座(6)的安全凹腔內。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新型舵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組件包括密封圈(12)和軸套(13),所述密封圈(12)安裝在舵柄座(6)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宋勇榮,樊巖,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市東舟船舶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