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它包括主梁、行走部和旋轉部;主梁的數量為2個,2個主梁之間焊接有加固板;行走部包括行走梁,行走梁的一端安裝有主動輪,主動輪連接有減速機,減速機的動力輸入端連接有行走電機,行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制動器,行走梁的另一端安裝有從動輪;旋轉部包括焊接在主梁一側的加筋板和固定在地面的下支撐座;加筋板上安裝有拉桿鉸軸,拉桿鉸軸連接有拉桿;下支承座上固定有集電器安裝座,下支承座的上端固定有上支撐座,上支承座的上端固定有鉸支架,絞支架連接有鉸軸,鉸軸的中部穿設有鉸支座,上支承座上安裝有碳刷安裝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能夠360°旋轉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轉車盤,屬于起重機械
,具體涉及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
技術介紹
在進行軌道交通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在地下空間的結構施工搭建的時候,需要在地下空間進行旋轉施工,與此同時,地下的建筑材料也需要采用可以旋轉的設備進行運送,來提高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工期,提高各環節的配合度;然而,現在的市面上缺乏這樣的旋轉設備來完成地下空間的施工。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能夠360°旋轉的軌道交通轉車盤。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它包括主梁、行走部以及旋轉部;所述的主梁的數量為2個,所述的2個主梁之間焊接有加固板;所述的行走部為兩個,對稱的設置在主梁的兩端;行走部包括行走梁,所述的行走梁的一端安裝有主動輪,所述的主動輪通過軸連接有減速機,所述的減速機的動力輸入端通過軸連接有行走電機,所述的行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制動器,行走梁的另一端安裝有從動輪;所述的旋轉部設置于主梁的中部,旋轉部包括焊接在主梁一側的加筋板以及通過螺栓固定在地面的下支撐座;所述的加筋板上安裝有拉桿鉸軸,所述的拉桿鉸軸連接有拉桿;所述的下支承座上固定有集電器安裝座,下支承座的上端通過螺栓固定有上支撐座,所述的上支承座的上端固定有鉸支架,所述的絞支架連接有鉸軸,所述的鉸軸的中部穿設有鉸支座,所述的鉸支座焊接在加筋板的下側面,上支承座上安裝有碳刷安裝座。所述的減速機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有固定梁,所述的固定梁的另一端焊接在主梁上。所述的制動器為等退距常開操縱鼓式。所述的加筋板的數量為2個,對稱在焊接在2個主梁的內側。所述的上支承座的上端的中部安裝有防護罩,所述的防護罩的下側設置有墊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行走梁上的行走電機運行時,帶動行走梁上的主動輪運行,進而帶動行走梁另一端的從動輪運行;在主動輪與從動輪運行的過程中,主梁以旋轉部為支撐點進行360°的圓周運動;為了能有效的保證本技術的運行與停止可控,在行走電機的輸出軸端安裝了等退距常開操縱鼓式制動器;為了減小本技術在旋轉的過程中的力矩,采用下支承座與上支承座的高度配合,來實現辦專利技術的順暢旋轉;本技術具有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能夠360°旋轉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的行走部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的行走部的側視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的旋轉部主視圖。圖5為本技術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的旋轉部側視圖。其中:1、主梁2、行走部201、行走梁202、主動輪203、減速機204、行走電機205、制動器206、從動輪207、固定梁3、旋轉部301、加筋板302、下支撐座303、拉桿鉸軸304、拉桿305、集電器安裝座306、上支撐座307、鉸支架308、鉸軸309、鉸支座310、碳刷安裝座311、防護罩312、墊圈。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如圖1-5所示,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它包括主梁1、行走部2以及旋轉部3;所述的主梁1的數量為2個,所述的2個主梁1之間焊接有加固板4;所述的行走部2為兩個,對稱的設置在主梁1的兩端;行走部包2括行走梁201,所述的行走梁201的一端安裝有主動輪202,所述的主動輪202通過軸連接有減速機203,所述的減速機203的動力輸入端通過軸連接有行走電機204,所述的行走電機204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制動器205,行走梁1的另一端安裝有從動輪206;所述的旋轉部3設置于主梁1的中部,旋轉部3包括焊接在主梁1一側的加筋板301以及通過螺栓固定在地面的下支撐座302;所述的加筋板301上安裝有拉桿鉸軸303,所述的拉桿鉸軸303連接有拉桿304;所述的下支承座302上固定有集電器安裝座305,下支承座302的上端通過螺栓固定有上支撐座306,所述的上支承座306的上端固定有鉸支架307,所述的絞支架307連接有鉸軸308,所述的鉸軸308的中部穿設有鉸支座309,所述的鉸支座309焊接在加筋板301的下側面,上支承座306上安裝有碳刷安裝座310。本技術的行走梁上的行走電機運行時,帶動行走梁上的主動輪運行,進而帶動行走梁另一端的從動輪運行;在主動輪與從動輪運行的過程中,主梁以旋轉部為支撐點進行360°的圓周運動;為了能有效的保證本技術的運行與停止可控,在行走電機的輸出軸端安裝了等退距常開操縱鼓式制動器;為了減小本技術在旋轉的過程中的力矩,采用下支承座與上支承座的高度配合,來實現辦專利技術的順暢旋轉;本技術具有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能夠360°旋轉的優點。實施例2如圖1-5所示,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它包括主梁1、行走部2以及旋轉部3;所述的主梁1的數量為2個,所述的2個主梁1之間焊接有加固板4;所述的行走部2為兩個,對稱的設置在主梁1的兩端;行走部包2括行走梁201,所述的行走梁201的一端安裝有主動輪202,所述的主動輪202通過軸連接有減速機203,所述的減速機203的動力輸入端通過軸連接有行走電機204,所述的行走電機204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制動器205,行走梁1的另一端安裝有從動輪206;所述的旋轉部3設置于主梁1的中部,旋轉部3包括焊接在主梁1一側的加筋板301以及通過螺栓固定在地面的下支撐座302;所述的加筋板301上安裝有拉桿鉸軸303,所述的拉桿鉸軸303連接有拉桿304;所述的下支承座302上固定有集電器安裝座305,下支承座302的上端通過螺栓固定有上支撐座306,所述的上支承座306的上端固定有鉸支架307,所述的絞支架307連接有鉸軸308,所述的鉸軸308的中部穿設有鉸支座309,所述的鉸支座309焊接在加筋板301的下側面,上支承座306上安裝有碳刷安裝座310;所述的減速機203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有固定梁207,所述的固定梁207的另一端焊接在主梁1上;所述的制動器205為等退距常開操縱鼓式;所述的加筋板301的數量為2個,對稱在焊接在2個主梁1的內側;所述的上支承座306的上端的中部安裝有防護罩311,所述的防護罩311的下側設置有墊圈312。本技術的行走梁上的行走電機運行時,帶動行走梁上的主動輪運行,進而帶動行走梁另一端的從動輪運行;在主動輪與從動輪運行的過程中,主梁以旋轉部為支撐點進行360°的圓周運動;為了能有效的保證本技術的運行與停止可控,在行走電機的輸出軸端安裝了等退距常開操縱鼓式制動器;為了減小本技術在旋轉的過程中的力矩,采用下支承座與上支承座的高度配合,來實現辦專利技術的順暢旋轉;本技術具有操作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能夠360°旋轉的優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它包括主梁、行走部以及旋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的數量為2個,所述的2個主梁之間焊接有加固板;所述的行走部為兩個,對稱的設置在主梁的兩端;行走部包括行走梁,所述的行走梁的一端安裝有主動輪,所述的主動輪通過軸連接有減速機,所述的減速機的動力輸入端通過軸連接有行走電機,所述的行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制動器,行走梁的另一端安裝有從動輪;所述的旋轉部設置于主梁的中部,旋轉部包括焊接在主梁一側的加筋板以及通過螺栓固定在地面的下支撐座;所述的加筋板上安裝有拉桿鉸軸,所述的拉桿鉸軸連接有拉桿;所述的下支承座上固定有集電器安裝座,下支承座的上端通過螺栓固定有上支撐座,所述的上支承座的上端固定有鉸支架,所述的鉸支架連接有鉸軸,所述的鉸軸的中部穿設有鉸支座,所述的鉸支座焊接在加筋板的下側面,上支承座上安裝有碳刷安裝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軌道交通轉車盤,它包括主梁、行走部以及旋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的數量為2個,所述的2個主梁之間焊接有加固板;所述的行走部為兩個,對稱的設置在主梁的兩端;行走部包括行走梁,所述的行走梁的一端安裝有主動輪,所述的主動輪通過軸連接有減速機,所述的減速機的動力輸入端通過軸連接有行走電機,所述的行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制動器,行走梁的另一端安裝有從動輪;所述的旋轉部設置于主梁的中部,旋轉部包括焊接在主梁一側的加筋板以及通過螺栓固定在地面的下支撐座;所述的加筋板上安裝有拉桿鉸軸,所述的拉桿鉸軸連接有拉桿;所述的下支承座上固定有集電器安裝座,下支承座的上端通過螺栓固定有上支撐座,所述的上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繼偉,范武軍,胡哲濤,張三豹,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新科起重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