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OPPC光纜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及其施工方法,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設有OPPC光纜(1)、預絞絲組件(3)、第一連接金具(4)、第二連接金具(6)、絕緣子串(7)和電連接跳線(8),還設有光單元引出接頭(2)。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構造能夠將掛在高空中的OPPC光纜的塑管光單元分離出來并直接引下,并且,適用于塑管光單元安裝在OPPC光纜內任意位置的OPPC光纜;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施工方法能夠在地面上完成“OPPC光纜與光單元引出接頭的連接,預絞絲組件、第一連接金具、余纜架、第二連接金具和絕緣子串的連接安裝,以及余纜段的盤繞”后,再拉到高空中連接到鐵塔或電線桿的橫擔上,最后實現塑管光單元的直接引下,具有施工簡易方便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OPPC光纜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光纖復合相線(OpticalPhaseConductor,以下簡稱OPPC)將光單元復合在相線中,在傳送電能的同時又可以傳送光信號,架設送電線路的同時,沿線同時建成了光信號傳送鏈路,一物兩用既省材料又省工。2009年始廣東電網公司開發了新型的OPPC光單元分離引下技術,這種新的技術避免了原有OPPC施工中兩大困擾:其一是預先根據接口位置距離,定長配盤訂貨;其二是要在桿塔上安裝對地高壓絕緣的接線裝置,將光單元接續一段全絕緣的普通光纜。新的施工技術,解除了傳統施工方法的困擾,現場應用的結果表明,它不但做到了免除定纜長配盤和無需登高熔接,還可以采用常規的線路接續金具。2014年,廣東電網再開發出沿用2009年光電分離原理的塑管光單元直接引下新技術。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和試驗,同年11月14日,在江門供電局110kV開崗線完成架設,投入運行。塑管光單元的OPPC,使引下段的高電壓絕緣問題變得相當容易解決,同時光單元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施工更加方便。然而目前所達成的OPPC光單元分離引下技術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一般的OPPC光纜,是將光單元放在內層。從加強光單元的保護來說,是合理的做法。但2009年開發的光單元分離套管在裝配的時候,是要求光單元放在次外層。其二,遇到復合光纜是雙光單元的時候,要將兩個光單元都分離引下,難度極大。第三,由于耐張金具安裝于光單元分離后的纜段,故不利于盤留將來維修用的余纜。為了加快智能電網的實現,國家已經要求在進行10千伏配電線路建設的同時,電網自動控制的通信鏈路應該同步建設。因此有必要繼續克服2009版光電分離技術尚存的缺點,以便快速推進配電線路光電同步建設的目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OPPC光纜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及其施工方法。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OPPC光纜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設有OPPC光纜、預絞絲組件、第一連接金具、第二連接金具、絕緣子串和電連接跳線,所述預絞絲組件安裝在所述OPPC光纜上,且所述預絞絲組件依次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金具和第二連接金具連接所述絕緣子串的一端,所述絕緣子串的另一端連接在鐵塔或電線桿的橫擔上,所述電連接跳線安裝在所述OPPC光纜上,其中,所述OPPC光纜由塑管光單元、多根鋼線和多根鋁線絞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還設有光單元引出接頭;所述光單元引出接頭設有基座、上蓋、引出管和絕緣密封組件,其中,所述基座為設有蓋口和引出孔的異型管體,所述基座沿軸向依次劃分為復合段、分離段和復原段,所述蓋口開設在所述基座的管壁頂部并貫穿所述復合段和分離段且覆蓋部分所述復原段,所述引出孔開設在所述基座的管壁底部并位于所述分離段中,所述引出管為具有異徑管腔的異型管體,所述異徑管腔由第一管腔、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依次相連組成,所述第二管腔為半球形管腔,所述引出管位于所述第三管腔所在一側的端部設有外螺紋,所述絕緣密封組件設有球形密封墊圈、絕緣護套、加強套管和緊固螺帽,所述絕緣護套為具有半球形管腔和主管腔且由大徑管部與小徑管部相連構成的變徑管體,所述半球形管腔位于所述大徑管部的端部位置,所述主管腔穿管所述小徑管部并與所述半球形管腔相連,所述加強套管位于中一個端部位置的外壁設有凸臺,所述緊固螺帽位于中一個端部位置的內壁設有凸臺;所述引出管與所述基座相連,使得所述引出管的第一管腔通過所述引出孔與所述基座的管腔連通;所述OPPC光纜位于尾部的光纜段通過剝除覆蓋所述塑管光單元的外層股線分離成保留股線和所述塑管光單元,并且,所述保留股線被剪斷末端成為長度比所述分離段與復原段的長度之和長△L的股線段,且所述股線段在長度為所述復原段與△L的長度之和的末端部分通過與鋁質股線重新絞合成為外徑與所述OPPC光纜相同的復原段電纜,其中,△L在1cm至2cm之間,所述外層股線為所述OPPC光纜覆蓋在所述塑管光單元之外的鋁線或鋼線和鋁線;所述復原段電纜穿入所述基座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復原段,且所述復原段電纜長度為△L的末端伸出到所述基座之外,使得所述保留股線穿入所述基座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分離段、所述OPPC光纜鄰近所述保留股線的光纜段伸入所述基座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復合段、所述被分離出來的塑管光單元通過所述引出孔伸入所述引出管的異徑管腔中,并且,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復原段一側的端部通過液壓鉗壓緊在所述復原段電纜上,所述伸入引出管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通過所述絕緣密封組件引出,所述上蓋蓋合在所述基座的蓋口上;其中,所述伸入引出管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通過所述絕緣密封組件引出的安裝方式為:所述球形密封墊圈和所述絕緣護套的大徑管部依次安裝到所述引出管的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中,使得所述球形密封墊圈位于所述引出管的第二管腔與絕緣護套的半球形管腔所組成的球形腔體中、且所述引出管的第一管腔通過所述球形密封墊圈的中心通孔與所述絕緣護套的主管腔連通;所述伸入引出管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通過所述球形密封墊圈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絕緣護套的主管腔穿出;所述加強套管套裝在所述絕緣護套的小徑管部上,并使所述加強套管的凸臺坐落在所述絕緣護套的大徑管部上;所述緊固螺帽套裝在所述加強套管上并與所述引出管的外螺紋連接,使得所述緊固螺帽的凸臺依次通過所述加強套管的凸臺和所述絕緣護套的大徑管部將所述球形密封墊圈壓緊在所述引出管的第二管腔與絕緣護套的半球形管腔所組成的球形腔體中,并使得所述球形密封墊圈被壓緊在所述塑管光單元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改進實施方式:所述OPPC光纜設有兩根所述塑管光單元;所述光單元引出接頭設有兩根所述引出管和兩套所述絕緣密封組件,所述上蓋設有上蓋引出孔,且所述上蓋引出孔在所述上蓋蓋合在所述基座的蓋口上時位于所述復合段;第一根所述引出管與所述基座相連,使得第一根所述引出管的第一管腔通過所述引出孔與所述基座的管腔連通,第二根所述引出管與所述上蓋的外壁相連,使得第二根所述引出管的第一管腔通過所述上蓋引出孔與所述基座的管腔連通;所述兩根塑管光單元均通過剝除所述外層股線與所述保留股線分離,第一根所述被分離出來的塑管光單元通過所述引出孔伸入所述連接基座的出管的異徑管腔中并通過第一套所述絕緣密封組件引出,第二根所述被分離出來的塑管光單元通過所述上蓋引出孔伸入所述連接上蓋的引出管的異徑管腔中并通過第二套所述絕緣密封組件引出。為了便于塑管光單元的引出,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引出管由第一管腔向第三管腔的軸向方向與所述引出管由復合段向復原段的軸向方向形成銳角夾角。為了便于塑管光單元伸入引出管的異徑管腔中,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管腔為管徑沿由第一管腔向第三管腔的軸向方向逐漸變小的錐臺形管腔。為了確保光單元引出接頭的強度,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基座與引出管之間連接有三角形加強部,所述基座、引出管和三角形加強部一體成型。為了確保光單元引出接頭的強度,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蓋合在基座的蓋口上的上蓋通過螺栓與所述基座連接固定。作為本專利技術的改進實施方式:所述OPPC光纜在所述預絞絲組件的安裝位置與所述光單元引出接頭的安裝位置之間留有維修用的余纜段;所述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還設有余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OPPC光纜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設有OPPC光纜(1)、預絞絲組件(3)、第一連接金具(4)、第二連接金具(6)、絕緣子串(7)和電連接跳線(8),所述預絞絲組件(3)安裝在所述OPPC光纜(1)上,且所述預絞絲組件(3)依次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金具(4)和第二連接金具(6)連接所述絕緣子串(7)的一端,所述絕緣子串(7)的另一端連接在鐵塔或電線桿的橫擔上,所述電連接跳線(8)安裝在所述OPPC光纜(1)上,其中,所述OPPC光纜(1)由塑管光單元(11)、多根鋼線(12)和多根鋁線(13)絞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還設有光單元引出接頭(2);所述光單元引出接頭(2)設有基座(21)、上蓋(22)、引出管(23)和絕緣密封組件(24),其中,所述基座(21)為設有蓋口(21a)和引出孔(21b)的異型管體,所述基座(21)沿軸向依次劃分為復合段(D1)、分離段(D2)和復原段(D3),所述蓋口(21a)開設在所述基座(21)的管壁頂部并貫穿所述復合段(D1)和分離段(D2)且覆蓋部分所述復原段(D3),所述引出孔(21b)開設在所述基座(21)的管壁底部并位于所述分離段(D2)中,所述引出管(23)為具有異徑管腔的異型管體,所述異徑管腔由第一管腔(23a)、第二管腔(23b)和第三管腔(23c)依次相連組成,所述第二管腔(23b)為半球形管腔,所述引出管(23)位于所述第三管腔(23c)所在一側的端部設有外螺紋(231),所述絕緣密封組件(24)設有球形密封墊圈(241)、絕緣護套(242)、加強套管(243)和緊固螺帽(244),所述絕緣護套(242)為具有半球形管腔(242a)和主管腔(242b)且由大徑管部(2421)與小徑管部(2422)相連構成的變徑管體,所述半球形管腔(242a)位于所述大徑管部(2421)的端部位置,所述主管腔(242b)穿管所述小徑管部(2422)并與所述半球形管腔(242a)相連,所述加強套管(243)位于中一個端部位置的外壁設有凸臺(2431),所述緊固螺帽(244)位于中一個端部位置的內壁設有凸臺(2441);所述引出管(23)與所述基座(21)相連,使得所述引出管(23)的第一管腔(23a)通過所述引出孔(21b)與所述基座(21)的管腔連通;所述OPPC光纜(1)位于尾部的光纜段通過剝除覆蓋所述塑管光單元(11)的外層股線分離成保留股線(14)和所述塑管光單元(11),并且,所述保留股線(14)被剪斷末端成為長度比所述分離段(D2)與復原段(D3)的長度之和長△L的股線段,且所述股線段在長度為所述復原段(D3)與△L的長度之和的末端部分通過與鋁質股線重新絞合成為外徑與所述OPPC光纜(1)相同的復原段電纜(15),其中,△L在1cm至2cm之間,所述外層股線為所述OPPC光纜(1)覆蓋在所述塑管光單元(11)之外的鋁線(13)或鋼線(12)和鋁線(13);所述復原段電纜(15)穿入所述基座(21)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復原段(D3),且所述復原段電纜(15)長度為△L的末端伸出到所述基座(21)之外,使得所述保留股線(14)穿入所述基座(21)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分離段(D2)、所述OPPC光纜(1)鄰近所述保留股線(14)的光纜段伸入所述基座(21)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復合段(D1)、所述被分離出來的塑管光單元(11)通過所述引出孔(21b)伸入所述引出管(23)的異徑管腔中,并且,所述基座(21)位于所述復原段(D3)一側的端部通過液壓鉗壓緊在所述復原段電纜(15)上,所述伸入引出管(23)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11)通過所述絕緣密封組件(24)引出,所述上蓋(22)蓋合在所述基座(21)的蓋口(21a)上;其中,所述伸入引出管(23)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11)通過所述絕緣密封組件(24)引出的安裝方式為: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和所述絕緣護套(242)的大徑管部(2421)依次安裝到所述引出管(23)的第二管腔(23b)和第三管腔(23c)中,使得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位于所述引出管(23)的第二管腔(23b)與絕緣護套(242)的半球形管腔(242a)所組成的球形腔體中、且所述引出管(23)的第一管腔(23a)通過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的中心通孔與所述絕緣護套(242)的主管腔(242b)連通;所述伸入引出管(23)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11)通過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絕緣護套(242)的主管腔(242b)穿出;所述加強套管(243)套裝在所述絕緣護套(242)的小徑管部(2422)上,并使所述加強套管(243)的凸臺(2431)坐落在所述絕緣護套(242)的大徑管部(2421)上;所述緊固螺帽(244)套裝在所述加強套管(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OPPC光纜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設有OPPC光纜(1)、預絞絲組件(3)、第一連接金具(4)、第二連接金具(6)、絕緣子串(7)和電連接跳線(8),所述預絞絲組件(3)安裝在所述OPPC光纜(1)上,且所述預絞絲組件(3)依次通過所述第一連接金具(4)和第二連接金具(6)連接所述絕緣子串(7)的一端,所述絕緣子串(7)的另一端連接在鐵塔或電線桿的橫擔上,所述電連接跳線(8)安裝在所述OPPC光纜(1)上,其中,所述OPPC光纜(1)由塑管光單元(11)、多根鋼線(12)和多根鋁線(13)絞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單元直接引下構造還設有光單元引出接頭(2);所述光單元引出接頭(2)設有基座(21)、上蓋(22)、引出管(23)和絕緣密封組件(24),其中,所述基座(21)為設有蓋口(21a)和引出孔(21b)的異型管體,所述基座(21)沿軸向依次劃分為復合段(D1)、分離段(D2)和復原段(D3),所述蓋口(21a)開設在所述基座(21)的管壁頂部并貫穿所述復合段(D1)和分離段(D2)且覆蓋部分所述復原段(D3),所述引出孔(21b)開設在所述基座(21)的管壁底部并位于所述分離段(D2)中,所述引出管(23)為具有異徑管腔的異型管體,所述異徑管腔由第一管腔(23a)、第二管腔(23b)和第三管腔(23c)依次相連組成,所述第二管腔(23b)為半球形管腔,所述引出管(23)位于所述第三管腔(23c)所在一側的端部設有外螺紋(231),所述絕緣密封組件(24)設有球形密封墊圈(241)、絕緣護套(242)、加強套管(243)和緊固螺帽(244),所述絕緣護套(242)為具有半球形管腔(242a)和主管腔(242b)且由大徑管部(2421)與小徑管部(2422)相連構成的變徑管體,所述半球形管腔(242a)位于所述大徑管部(2421)的端部位置,所述主管腔(242b)穿管所述小徑管部(2422)并與所述半球形管腔(242a)相連,所述加強套管(243)位于中一個端部位置的外壁設有凸臺(2431),所述緊固螺帽(244)位于中一個端部位置的內壁設有凸臺(2441);所述引出管(23)與所述基座(21)相連,使得所述引出管(23)的第一管腔(23a)通過所述引出孔(21b)與所述基座(21)的管腔連通;所述OPPC光纜(1)位于尾部的光纜段通過剝除覆蓋所述塑管光單元(11)的外層股線分離成保留股線(14)和所述塑管光單元(11),并且,所述保留股線(14)被剪斷末端成為長度比所述分離段(D2)與復原段(D3)的長度之和長△L的股線段,且所述股線段在長度為所述復原段(D3)與△L的長度之和的末端部分通過與鋁質股線重新絞合成為外徑與所述OPPC光纜(1)相同的復原段電纜(15),其中,△L在1cm至2cm之間,所述外層股線為所述OPPC光纜(1)覆蓋在所述塑管光單元(11)之外的鋁線(13)或鋼線(12)和鋁線(13);所述復原段電纜(15)穿入所述基座(21)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復原段(D3),且所述復原段電纜(15)長度為△L的末端伸出到所述基座(21)之外,使得所述保留股線(14)穿入所述基座(21)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分離段(D2)、所述OPPC光纜(1)鄰近所述保留股線(14)的光纜段伸入所述基座(21)的管腔中并位于所述復合段(D1)、所述被分離出來的塑管光單元(11)通過所述引出孔(21b)伸入所述引出管(23)的異徑管腔中,并且,所述基座(21)位于所述復原段(D3)一側的端部通過液壓鉗壓緊在所述復原段電纜(15)上,所述伸入引出管(23)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11)通過所述絕緣密封組件(24)引出,所述上蓋(22)蓋合在所述基座(21)的蓋口(21a)上;其中,所述伸入引出管(23)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11)通過所述絕緣密封組件(24)引出的安裝方式為: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和所述絕緣護套(242)的大徑管部(2421)依次安裝到所述引出管(23)的第二管腔(23b)和第三管腔(23c)中,使得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位于所述引出管(23)的第二管腔(23b)與絕緣護套(242)的半球形管腔(242a)所組成的球形腔體中、且所述引出管(23)的第一管腔(23a)通過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的中心通孔與所述絕緣護套(242)的主管腔(242b)連通;所述伸入引出管(23)異徑管腔中的塑管光單元(11)通過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的中心通孔和所述絕緣護套(242)的主管腔(242b)穿出;所述加強套管(243)套裝在所述絕緣護套(242)的小徑管部(2422)上,并使所述加強套管(243)的凸臺(2431)坐落在所述絕緣護套(242)的大徑管部(2421)上;所述緊固螺帽(244)套裝在所述加強套管(243)上并與所述引出管(23)的外螺紋(231)連接,使得所述緊固螺帽(244)的凸臺(2441)依次通過所述加強套管(243)的凸臺(2431)和所述絕緣護套(242)的大徑管部(2421)將所述球形密封墊圈(241)壓緊在所述引出管(23)的第二管腔(23b)與絕緣護套(242)的半球形管腔(242a)所組成的球形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楊,
申請(專利權)人:林楊,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