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三通電磁閥,包括閥體(2)以及套設在所述閥體(2)外周的線圈(1),所述閥體(2)包括閥本體(21),所述閥本體(21)內部形成閥腔(22),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本體(21)的周向側壁上設置有對向設置的第一閥座(41)和第二閥座(42);所述閥體(2)還包括與所述閥本體(21)固定連接的套管(23),所述套管(23)由封頭(25)封堵,所述套管(23)內部設置有芯鐵(24),所述芯鐵(24)與滑塊(6)連接,使得所述滑塊(6)隨所述芯鐵(24)的運動而運動;所述第一閥座(41)設置有第一流通孔(412),所述第二閥座(42)設置有第二流通孔(422);所述滑塊(6)可選擇地對所述第一流通孔(412)或所述第二流通孔(422)進行封堵。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熱交換系統用電磁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冷暖氣用空氣調節裝置中切換制冷劑流道的三通電磁閥。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冷暖空氣調節裝置中通常需要對制冷劑的流道進行切換,通過滑動閥體在閥座面上滑動以打開或關閉相應的閥口來實現。現有技術中大多采用三通電磁閥滿足上述功能需要,并通過控制其線圈通斷電控制制冷劑在二個流道之間的切換。具體請參見圖1、圖2,分別示出了一種三通電磁閥在兩種工作狀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第一接管2'與電磁閥的閥體6'的一側面連接,在閥體6'的另一側嵌入安裝并固定有形成有由圓形的貫通孔構成的兩個閥口14a'、14b'的閥座12',并且第二接管3'、第三接管4'分別與上述閥口14a'、14b'連通地連接,由此,成為第一接管2'與第二接管3'、第三接管4'借助于閥體6'連通的狀態。在閥座12'的閥座面12a'上配置有滑塊10',該滑塊10'以密封面10a'與閥座面12a'接觸的狀態配置在閥座面12a'上,使該平滑的密封面10a'與閥座面12a'滑動接觸。在軸方向延伸的連接桿16'與滑塊10'連接,并且,在滑塊10'的密封面10a'的相反側的面抵接有向密封面10a'側加力的板簧24'。在電磁線圈未通電時,柱塞18'因螺旋彈簧20'的彈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如圖1所示,從而使借助于連接桿16'與柱塞18'連接的滑塊10'也下降,其密封面10a'密封下方側的閥口14a'。在這時,由于滑動閥體10'因上述板簧24'的彈力和從第一接管2'流入的制冷劑被強力地推向閥座面12a',因此閥口14a'成為被可靠地密封的狀態。因此,從第一接管2'流入閥體6'內的制冷劑通過閥口14b'向第三接管4'流出。另一方面,在電磁線圈通電時,吸引子22'磁吸附柱塞18',使柱塞18'克服螺旋彈簧20'的彈力而上升,如圖2所示,借助于連接桿16'與柱塞18'連接的滑塊10'也上升,由其密封面10a'密封上方側的閥口14b'。在這時,由于滑塊10'因上述板簧24'的彈力和從第一接管2'流入的制冷劑被強力地推向閥座面12a',因此閥口14b'成為被可靠地密封的狀態。因此,從第一接管2'流入閥體6'內的制冷劑通過閥口14a'向第二接管3'流出。然而,這種結構的電磁閥,是靠連接桿帶動滑塊10'對同一側上下布置的兩個閥口14a'、14b'進行開閉操作,因此兩個閥口14a'、14b'在加工時必須具有一定的距離,而為了保證滑塊10在運行過程中能完全封堵住其中一個閥口,則滑塊10'的行程必須大于閥口14a'或14b'的直徑,即L>(L1+L2)/2,其中L為滑塊10'的行程,L1為閥口14a'的直徑,L2為閥口14b'的直徑。而由于滑塊10'是由柱塞18'帶動的,則滑塊10'的行程即為柱塞18'與吸引子22'之間的活動距離,該活動距離越大,必須需要更大的電磁力來驅動,這樣,為了滿足電磁閥的動作性能要求,必須加大線圈的功率以提高電磁力。因此,如何設計一種不需要大功率線圈,就可以提高電磁力,并且減少柱塞的動作行程的電磁閥,實現對空調系統管路的可靠切換,就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使用較小的電磁力,即可實現對空調系統管路的可靠切換的三通電磁閥,為此,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三通電磁閥,包括閥體以及套設在所述閥體外周的線圈,所述閥體包括閥本體,所述閥本體內部形成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本體的周向側壁上設置有對向設置的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所述閥體還包括與所述閥本體固定連接的套管,所述套管由封頭封堵,所述套管內部設置有芯鐵,所述芯鐵與滑塊連接,使得所述滑塊隨所述芯鐵的運動而運動;所述第一閥座設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閥座設置有第二流通孔;所述滑塊可選擇地對所述第一流通孔或所述第二流通孔進行封堵。所述滑塊具有第三密封面和第四密封面,所述第三密封面上設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四密封面上設置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反向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流通孔的中心軸線S1與所述第二流通孔的中心軸線S2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沿著所述滑塊的運動方向錯開一定的距離,使得當所述第一密封部封堵住所述第一流通孔時,所述第二流通孔處于導通狀態,當所述第二密封部封堵住所述第二流通孔時,所述第一流通孔處于導通狀態。所述滑塊還設置有支撐凸臺和凹槽,所述所述支撐凸臺與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高度大致相同,所述凹槽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撐凸臺或第一密封部的高度。所述滑塊具有外緣面,所述芯鐵具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形狀與所述外緣面的形狀相適應。所述滑塊設置有中心孔,所述芯鐵設置有小徑端,所述小徑端穿入所述中心孔中,并與擋圈固定。所述滑塊設置有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中心孔貫穿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滑塊的兩側面對稱設置,所述第一流通孔的中心軸線S1與所述第二流通孔的中心軸線S2相互平行,且在沿所述滑塊的運動方向上錯開一定的距離。所述支撐凸臺與所述第一密封部為一體結構。所述滑塊具有減小流體流阻的弧形面。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三通電磁閥,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對向設置,而滑塊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在縱向上的相錯開的距離;或者第一閥座和第二閥座在縱向上錯開一定的距離,滑塊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對稱設置,使得滑塊僅需要很小的運動行程即可實現流路的切換。滑塊的第三密封面和第四密封面相互平行,并且兩者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密封面與第二密封面的距離,這樣,滑塊就可以在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間來回運動,從而在封堵住第一流通孔時,使第二流通孔導通;在封堵住第二流通孔時,第一流通孔導通。采用上述滑塊結構的三通電磁閥,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極大地減小滑塊的運動行程,由于芯鐵是與滑塊同時運動的,因此芯鐵的行程也相應減小,這樣,驅動芯鐵運動的電磁力也可以減小,從而可以采用小功率的線圈就能夠實現。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三通電磁閥一種工作狀態的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三通電磁閥另一種工作狀態的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外觀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第一工作狀態剖視圖;圖5為圖4的局部放大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第二工作狀態剖視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滑塊外觀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芯鐵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芯鐵與滑塊配合示意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滑塊外觀示意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芯鐵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芯鐵與滑塊配合示意圖;圖13為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14為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方式的外觀示意圖;圖15為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方式的外觀示意圖;圖16為圖10另一方向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第一實施方式:請參照圖3,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如圖3、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三通電磁閥主要由閥體2和線圈1裝配而成,閥體2包括呈大體圓筒形結構的閥本體21,其內部形成閥腔22,在閥本體21的外周面連接有第一出口接管4和第二出口接管5以及進口接管3,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出口接管4的中心軸線S1與第二出口接管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三通電磁閥,包括閥體(2)以及套設在所述閥體(2)外周的線圈(1),所述閥體(2)包括閥本體(21),所述閥本體(21)內部形成閥腔(22),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本體(21)的周向側壁上設置有對向設置的第一閥座(41)和第二閥座(42);所述閥體(2)還包括與所述閥本體(21)固定連接的套管(23),所述套管(23)由封頭(25)封堵,所述套管(23)內部設置有芯鐵(24),所述芯鐵(24)與滑塊(6)連接,使得所述滑塊(6)隨所述芯鐵(24)的運動而運動;所述第一閥座(41)設置有第一流通孔(412),所述第二閥座(42)設置有第二流通孔(422);所述滑塊(6)可選擇地對所述第一流通孔(412)或所述第二流通孔(422)進行封堵。
【技術特征摘要】
1.三通電磁閥,包括閥體(2)以及套設在所述閥體(2)外周的線圈(1),所述閥體(2)包括閥本體(21),所述閥本體(21)內部形成閥腔(22),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本體(21)的周向側壁上設置有對向設置的第一閥座(41)和第二閥座(42);所述閥體(2)還包括與所述閥本體(21)固定連接的套管(23),所述套管(23)由封頭(25)封堵,所述套管(23)內部設置有芯鐵(24),所述芯鐵(24)與滑塊(6)連接,使得所述滑塊(6)隨所述芯鐵(24)的運動而運動;所述第一閥座(41)設置有第一流通孔(412),所述第二閥座(42)設置有第二流通孔(422);所述滑塊(6)可選擇地對所述第一流通孔(412)或所述第二流通孔(422)進行封堵。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6)具有第三密封面(63)和第四密封面(64),所述第三密封面(63)上設置有第一密封部(61),所述第四密封面(64)上設置有第二密封部(62),所述第一密封部(61)和所述第二密封部(62)反向相對設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通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孔(412)的中心軸線S1與所述第二流通孔(422)的中心軸線S2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密封部(61)和所述第二密封部(62)在沿著所述滑塊(6)的運動方向錯開一定的距離,使得當所述第一密封部(61)封堵住所述第一流通孔(412)時,所述第二流通孔(422)處于導通狀態,當所述第二密封部(62)封堵住所述第二流通孔(422)時,所述第一流通孔(412)處于導通狀態。4.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