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夾持式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測量裝置,它由葉片夾持裝置和測量手柄構成;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為一體化結構;所述一體化彈性構件的兩端分別為發光端和接收端,發光端的外表面上設有按壓式開關,所述的發光端內表面上設有第一透光窗口,所述的第一透光窗口內部的內艙設置光源;所述的接收端內表面上設有第二透光窗口;所述的第二透光窗口內部的內艙設置光敏傳感器;所述的測量手柄內部設置電池和控制電路板,所述的控制電路板設置數據存儲元件和數據傳輸元件;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與測量手柄外殼通過連接固定裝置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組裝和操作都很方便,葉片夾持深度更深,可靈活應用于不同規格的葉片及葉片不同部位的夾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測定植物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的裝置。
技術介紹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利用的光能是通過葉綠體色素吸收的。葉綠體色素由葉綠素a、葉綠素b、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組成。葉片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是反映葉片生理狀態的重要指標。在植物光合生理、發育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經常需要測定葉綠素含量。傳統的葉綠素含量測定方法耗時長、花費高且損傷葉片,無法進行實地測定和長期監測。近年來,采用光電無損檢測方法測量葉綠素含量的應用在農業和林業研究中日漸廣泛。葉綠素是吸收光線的主要物質,葉片對紅光和紅外光的吸收量不同,通過測量葉片對兩個波長光線的吸收率來評估當前葉片中葉綠素的相對含量。人們基于此原理開發出了可快速測量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的裝置。測得的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與實測葉綠素含量及濃度具有顯著相關性,能夠為農林科研提供可靠依據。現有的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的測量裝置由葉片夾持裝置和測量主機構成,其中的葉片夾持裝置的發光端和接收端是分體式結構,由合頁連接固定并通過彈簧復位,這在實際操作中會產生配合不暢的問題,而且這種結構安裝復雜、模具數量多、要求高。總之,現有的測量裝置總體上還存在諸多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裝置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生產組裝、操作和維護的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測量裝置。本技術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提供一種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的測量裝置,它由葉片夾持裝置和測量手柄構成;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為具有U形截面的一體化彈性構件,所述一體化彈性構件的兩端分別為發光端和接收端,各自具有外表面、內表面和內艙,其中發光端的內表面與接收端的內表面平行且正向相對;所述的發光端的外表面上設有按壓式開關;所述的發光端內表面上設有第一透光窗口,所述的第一透光窗口內部的內艙設置光源,所述的光源包括一個660nm的紅光光源和一個940nm的紅外光源;所述的接收端內表面上設有第二透光窗口;所述的第二透光窗口內部的內艙設置光敏傳感器;所述的接收端外表面開放并設置連接固定裝置;所述的測量手柄由外殼和外殼內部元件構成;所述的外殼一端開口并設置連接固定裝置;所述的外殼內部設置電池和控制電路板,所述的控制電路板設置數據存儲元件和數據傳輸元件;所述的電池和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接收端外表面的連接固定裝置與測量手柄外殼開口處的連接固定裝置相配合,將葉片夾持裝置固定安裝在測量手柄的外殼開口處;所述的發光端的按壓式開關、光源、接收端的光敏傳感器分別通過電線連接所述控制電路板。本技術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一體化彈性構件內部設有從發光端到接收端整體貫通的內艙,來自所述發光端的按壓式開關和光源的電線途經一體化彈性構件的所述貫通的內艙從手柄外殼的開口處進入手柄與電池和控制電路板連接。本技術優選的方案中,為了最大程度減少來自外界的光學干擾,所述的發光端第一透光窗口和接收端第二透光窗口周圍還設有黑色的密封圈或密封墊。本技術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接收端外表面的連接固定裝置和所述測量手柄外殼的連接固定裝置均包括限位卡槽和螺孔。本技術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測量手柄外殼還設置液晶顯示屏,所述的液晶顯示屏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用于顯示來自控制電路板的測量結果。本技術的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測量裝置使用時,操作者手持測量手柄,將植物葉片在離體或非離體狀態下置于所述發光端與接收端中間,操作者用食指或拇指置于所述發光端外表面向下按壓葉片夾持裝置,將葉片夾緊的同時可以按下按壓式開關啟動整個測量裝置;測量裝置啟動后,控制電路板通過預設程序控制光源發光的順序和時間,接收端的光敏傳感器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傳輸至控制電路板,電路板根據預設程序計算出葉片綠色程度值。本技術的裝置可用于對農林植物的氮素營養狀況、葉片光合能力、環境影響程度等進行的調查和研究。本技術的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測量裝置的葉片夾持裝置是一體化結構,該結構可通過現有的多種方法直接成型,夾持操作的開合利用材料自身彈性完成,無需合頁及彈簧;按壓開關的位置不會限制葉片夾持深度,且加工更簡便。總之,本技術的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組裝和操作都很方便,葉片夾持深度更深,可靈活應用于不同規格的葉片及葉片不同部位的夾持。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例1所述的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測量裝置的葉片夾持裝置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1所述的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測量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1所述的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測量裝置的整體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的測量裝置,它由葉片夾持裝置和測量手柄構成;如圖1、2所示,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為具有U形截面的一體化彈性構件,所述一體化彈性構件的兩端分別為發光端1和接收端2,內部設有從發光端1到接收端2整體貫通的內艙3,發光端1和接收端2各自具有外表面(11、21)、內表面(12、22),其中發光端的內表面12與接收端的內表面22平行且正向相對;所述的發光端的外表面11上設有按壓式開關13;所述的發光端內表面12上設有第一透光窗口14,所述的第一透光窗口14內部的內艙3內設置兩個LED光源,一個是660nm的紅光光源31,另一個是940nm的紅外光源32;所述的接收端內表面22上設有第二透光窗口23;所述的第二透光窗口23內部的內艙3內設置光敏傳感器33;第一透光窗口14和第二透光窗口23周圍均設有黑色的密封墊4;所述的接收端外表面21開放并設置連接板24,連接板24兩側設有限位卡槽241,連接板24兩端設有螺孔242;如圖3所示,所述的測量手柄由外殼5和外殼5內部元件構成;所述的外殼5一端開口并設置與所述連接板24相配合的固定連接裝置;所述的外殼5內部設置電池51和控制電路板52,所述的控制電路板51設置數據存儲元件和數據傳輸元件;所述的電池51和控制電路板52電連接;所述的外殼5外表面還設置液晶顯示屏53,所述的液晶顯示屏53與控制電路板52電連接,用于顯示來自控制電路板的測量結果。如圖3所示,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接收端外表面的限位卡槽241和螺孔242與測量手柄外殼開口處的連接固定裝置相配合,將葉片夾持裝置固定安裝在測量手柄的外殼開口處;所述的發光端的按壓式開關13、光源31、32、接收端的光敏傳感器33分別通過電線連接所述控制電路板52,來自所述發光端的按壓式開關13和光源31、32的電線6途經一體化彈性構件的所述貫通的內艙3從手柄外殼的開口處進入手柄與電池51和控制電路板52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葉片夾持裝置和測量手柄構成;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為具有U形截面的一體化彈性構件,所述一體化彈性構件的兩端分別為發光端和接收端,各自具有外表面、內表面和內艙,其中發光端的內表面與接收端的內表面平行且正向相對;所述的發光端的外表面上設有按壓式開關;所述的發光端內表面上設有第一透光窗口,所述的第一透光窗口內部的內艙設置光源,所述的光源包括一個660nm的紅光光源和一個940nm的紅外光源;所述的接收端內表面上設有第二透光窗口;所述的第二透光窗口內部的內艙設置光敏傳感器;所述的接收端外表面開放并設置連接固定裝置;所述的測量手柄由外殼和外殼內部元件構成;所述的外殼一端開口并設置連接固定裝置;所述的外殼內部設置電池和控制電路板,所述的控制電路板設置數據存儲元件和數據傳輸元件;所述的電池和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接收端外表面的連接固定裝置與測量手柄外殼開口處的連接固定裝置相配合,將葉片夾持裝置固定安裝在測量手柄的外殼開口處;所述的發光端的按壓式開關、光源、接收端的光敏傳感器分別通過電線連接所述控制電路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的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葉片夾持裝置和測量手柄構成;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為具有U形截面的一體化彈性構件,所述一體化彈性構件的兩端分別為發光端和接收端,各自具有外表面、內表面和內艙,其中發光端的內表面與接收端的內表面平行且正向相對;所述的發光端的外表面上設有按壓式開關;所述的發光端內表面上設有第一透光窗口,所述的第一透光窗口內部的內艙設置光源,所述的光源包括一個660nm的紅光光源和一個940nm的紅外光源;所述的接收端內表面上設有第二透光窗口;所述的第二透光窗口內部的內艙設置光敏傳感器;所述的接收端外表面開放并設置連接固定裝置;所述的測量手柄由外殼和外殼內部元件構成;所述的外殼一端開口并設置連接固定裝置;所述的外殼內部設置電池和控制電路板,所述的控制電路板設置數據存儲元件和數據傳輸元件;所述的電池和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的葉片夾持裝置接收端外表面的連接固定裝置與測量手柄外殼開口處的連接固定裝置相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瑜,張榮,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雅欣理儀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