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沿厚度方向,從內之外依次包括墻體、粉刷層、飾面層和鋪設于飾面層上的隔熱板。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與墻體的結合方便快捷,且其可根據施工現場情況調整相應的粘附和大小,從而解決了結構復雜且不能根據施工情況調整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
技術介紹
隔熱板作為常用的一種板材,已被廣泛的運用于建筑隔熱。然而,相關技術中的隔熱板結構過于復雜,且不易根據場地施工情況調整。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沿厚度方向,從內之外依次包括墻體、粉刷層、飾面層和鋪設于飾面層上的隔熱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與墻體的結合方便快捷,且其可根據施工現場情況調整相應的粘附和大小,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附圖說明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的隔熱涂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專利技術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專利技術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應用場景1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如圖1所示,沿厚度方向,從內之外依次包括墻體1、粉刷層2、飾面層3和鋪設于飾面層3上的隔熱板4。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與墻體的結合方便快捷,且其可根據施工現場情況調整相應的粘附和大小,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優選地,墻體1由混凝土梁柱和保溫磚堆砌而成。優選地,粉刷層2中使用抹灰砂漿為保溫磚砌筑專用砂漿。優選地,隔熱板4上涂刷有隔熱涂料,隔熱板4粘附于飾面層3上。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的隔熱涂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參照圖2,所述的隔熱涂料,制備方法如下:A.篩選:取500份重量的蛭石,經過風選去除蛭石表面的灰塵等雜質,得到蛭石原料;B.處理液配制:將100gAl(NO3)3.9H2O溶解于等體積的二硫化碳,加入50ml環氧丙烷及20ml甲酰胺;C.將經過A處理的蛭石原料投入步驟B配制好的處理液中2小時,得到初步膨脹蛭石;將初步膨脹蛭石置于電弧爐中1000℃中,以20℃/min升溫速率,處理2小時,得到二次膨脹蛭石;D.將經過步驟C處理的二次膨脹蛭石使用超微粉碎機粉碎和超微磨粉機細化后,獲得粒度約為150目的蛭石粉末;E.將經過步驟D處理得到的蛭石粉末置于馬弗爐中,以1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300℃后自然冷卻到室溫,將得到的蛭石粉末分別過300目網篩,去除大于300目的蛭石粉末;然后將冷卻蛭石粉末加入到2.0M的硝酸和硫酸混合溶液中,磁力攪拌加熱至70~90℃持續2小時,得到固液混合物;F.在經過步驟E得到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沖液,使用氨水調節pH值至7.0±0.5,得到混合溶液,并依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濃度為0.5M的硝酸銀和1M的NiC2O4溶液,將上述混合溶液置于5~10Gy137Cs產生的γ射線下照射1~2小時,然后加入50g碳納米管,再次使用10~30Gy137Cs產生的γ射線下照射1~1.5小時;G.在F步驟處理的溶液中加入納米蒙脫石和TiO2溶液,保持3小時,使用20Gy的60Coγ射線照射3小時,置于超聲中分散30min,過濾得到固體;H.將經過步驟G處理的固體物質置于烘箱中干燥過夜,然后采用超微磨粉機細化,過300目網篩,即可得到蛭石隔熱涂料;I.使用時,將由步驟H制備的蛭石隔熱涂料溶于適量水和環氧樹脂融合即可。對上述應用場景的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隔熱涂料的性能應用場景2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如圖1所示,沿厚度方向,從內之外依次包括墻體1、粉刷層2、飾面層3和鋪設于飾面層3上的隔熱板4。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與墻體的結合方便快捷,且其可根據施工現場情況調整相應的粘附和大小,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優選地,墻體1由混凝土梁柱和保溫磚堆砌而成。優選地,粉刷層2中使用抹灰砂漿為保溫磚砌筑專用砂漿。優選地,隔熱板4上涂刷有隔熱涂料,隔熱板4粘附于飾面層3上。圖2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的隔熱涂料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參照圖2,所述的隔熱涂料,制備方法如下:A.篩選:取500份重量的蛭石,經過風選去除蛭石表面的灰塵等雜質,得到蛭石原料;B.處理液配制:將100gAl(NO3)3.9H2O溶解于等體積的二硫化碳,加入50ml環氧丙烷及20ml甲酰胺;C.將經過A處理的蛭石原料投入步驟B配制好的處理液中2小時,得到初步膨脹蛭石;將初步膨脹蛭石置于電弧爐中1000℃中,以20℃/min升溫速率,處理2小時,得到二次膨脹蛭石;D.將經過步驟C處理的二次膨脹蛭石使用超微粉碎機粉碎和超微磨粉機細化后,獲得粒度約為150目的蛭石粉末;E.將經過步驟D處理得到的蛭石粉末置于馬弗爐中,以1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300℃后自然冷卻到室溫,將得到的蛭石粉末分別過300目網篩,去除大于300目的蛭石顆粒;然后將冷卻蛭石粉末加入到2.0M的硝酸和硫酸混合溶液中,磁力攪拌加熱至70~90℃持續2小時,得到固液混合物;F.在經過步驟E得到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沖液,使用氨水調節pH值至7.0±0.5,得到混合溶液,并依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濃度為0.5M的硝酸銀和1M的NiC2O4溶液,將上述混合溶液置于5~10KG137Cs產生的γ射線下照射1~2小時,然后加入50g碳納米管,再次使用10~30KG137Cs產生的γ射線下照射1~1.5小時;G.在F步驟處理的溶液中加入納米蒙脫石和TiO2溶液,保持3小時,使用20Gy的60Coγ射線照射3小時,置于超聲中分散30min,過濾得到固體;H.將經過步驟G處理的固體物質置于烘箱中干燥過夜,然后采用超微磨粉機細化,過300目網篩,即可得到蛭石隔熱涂料;I.使用時,將由步驟H制備的蛭石隔熱涂料溶于適量水和環氧樹脂融合即可。對上述應用場景的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隔熱涂料的性能應用場景3圖1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如圖1所示,沿厚度方向,從內之外依次包括墻體1、粉刷層2、飾面層3和鋪設于飾面層3上的隔熱板4。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與墻體的結合方便快捷,且其可根據施工現場情況調整相應的粘附和大小,從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優選地,墻體1由混凝土梁柱和保溫磚堆砌而成。優選地,粉刷層2中使用抹灰砂漿為保溫磚砌筑專用砂漿。優選地,隔熱板4上涂刷有隔熱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從內之外依次包括墻體(1)、粉刷層(2)、飾面層(3)和鋪設于飾面層(3)上的隔熱板(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其特征在于,沿厚度方向,從內之外依次包括墻體(1)、粉刷層(2)、飾面層(3)和鋪設于飾面層(3)上的隔熱板(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領域用的建筑隔熱板,其特征在于,墻體(1)由混凝土梁柱和保溫磚堆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孟玲,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