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后視鏡
,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防震功能的車內后視鏡。
技術介紹
汽車后視鏡反映汽車后方、側方和下方的情況,使駕駛者可以間接看清楚這些位置的情況,它起著“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擴大了駕駛者的視野范圍,目前國內汽車的車內后視鏡作為車外后視鏡的補充,可有效的防止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身安全。車內后視鏡一般安裝于汽車的前擋風玻璃上接近上邊緣的位置處,用于幫助駕駛員坐在駕駛室座位上直接獲取汽車后方、側方等外部信息的裝置。汽車在行駛過程難免會產生抖動或震動,尤其是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抖動幅度更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具有防震功能的車內后視鏡,防止車內后視鏡隨汽車的抖動而產生異響,避免車內后視鏡因振動而造成反光鏡片的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具有防震功能的車內后視鏡。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防震功能的車內后視鏡,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側設有第一開槽,所述第一開槽的內壁上開設有第二開槽,所述第二開槽內設有彈簧裝置,所述彈簧裝置遠離第二開槽的一端設有減震裝置,所述減震裝置遠離第二開槽的一側焊接有反光鏡,且反光鏡位于第一開槽內,所述第一開槽的內壁上設有橡膠緩沖墊,且橡膠緩沖墊分別與反光鏡和減震裝置連接,所述固定座上側的四個端角處分別設有兩個第一支座和兩個第二支座,兩個所述第一支座上均貫穿設有第一滑道,兩個所述第一支座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第一滑道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兩端均設有第一限位塊,兩個所述第二支座上均貫穿設有第二滑道,兩個所述第二支座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防震功能的車內后視鏡,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一側設有第一開槽(12),所述第一開槽(12)的內壁上開設有第二開槽(13),所述第二開槽(13)內設有彈簧裝置(14),所述彈簧裝置(14)遠離第二開槽(13)的一端設有減震裝置(11),所述減震裝置(11)遠離第二開槽(13)的一側焊接有反光鏡(2),且反光鏡(2)位于第一開槽(12)內,所述第一開槽(12)的內壁上設有橡膠緩沖墊(10),且橡膠緩沖墊(10)分別與反光鏡(2)和減震裝置(11)連接,所述固定座(1)上側的四個端角處分別設有兩個第一支座(3)和兩個第二支座(9),兩個所述第一支座(3)上均貫穿設有第一滑道,兩個所述第一支座(3)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15),所述第一支撐桿(15)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第一滑道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支撐桿(15)的兩端均設有第一限位塊(5),兩個所述第二支座(9)上均貫穿設有第二滑道,兩個所述第二支座(9)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第二滑道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兩端均設有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一支撐桿(15)和第二支撐桿之間設有支撐板(8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防震功能的車內后視鏡,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一側設有第一開槽(12),所述第一開槽(12)的內壁上開設有第二開槽(13),所述第二開槽(13)內設有彈簧裝置(14),所述彈簧裝置(14)遠離第二開槽(13)的一端設有減震裝置(11),所述減震裝置(11)遠離第二開槽(13)的一側焊接有反光鏡(2),且反光鏡(2)位于第一開槽(12)內,所述第一開槽(12)的內壁上設有橡膠緩沖墊(10),且橡膠緩沖墊(10)分別與反光鏡(2)和減震裝置(11)連接,所述固定座(1)上側的四個端角處分別設有兩個第一支座(3)和兩個第二支座(9),兩個所述第一支座(3)上均貫穿設有第一滑道,兩個所述第一支座(3)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15),所述第一支撐桿(15)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第一滑道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支撐桿(15)的兩端均設有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貴榮,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索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