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物料攪拌均勻,不易形成盲區,且能有效將粘在脫硫罐體進口端側壁上的物料刮下來的再生橡膠脫硫裝置,包括罐體,所述罐體內設有攪拌裝置與防粘裝置,所述攪拌裝置位于所述罐體的底部,所述防粘裝置位于所述罐體的頂部,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轉軸及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與所述第一轉軸連接,所述防粘裝置包括第二轉軸、連接桿及刮刀,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轉軸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刮刀連接,所述刮刀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罐體的高度方向平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再生橡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再生橡膠脫硫裝置。
技術介紹
廢橡膠的處理是當今人們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大量的廢舊橡膠造成了比塑料污染(白色污染)更難處理的黑色污染,還浪費了寶貴的橡膠資源,為此,各國科學家紛紛研究有效的廢橡膠再生處理技術。再生橡膠是指廢舊硫化橡膠經過粉碎、加熱、機械處理等物理化學過程,使其從彈性狀態變成具有塑性和粘性的、能夠再硫化的橡膠。再生過程的實質是在熱、氧、機械作用和再生劑的化學與物理作用等的綜合作用下,使硫化膠網絡破壞降解,斷裂位置既有交聯鍵,也有交聯鍵之間的大分子鍵。目前,連續脫硫的再生橡膠脫硫裝置一般包括罐體、罐體內轉動連接有由動力裝置驅動的攪拌軸,攪拌軸上連接有攪拌葉片,由于脫硫裝置中的攪拌葉片與罐體壁的間隙很大達20-30mm,會出現結焦現象,同時,攪拌葉片呈螺旋形安裝在攪拌軸上,但這樣的攪拌裝置,攪拌葉片受力差,在使用時發現還容易造成攪拌盲區,攪拌均勻度不好,物料受熱不均勻,反應不充分,影響再生橡膠脫硫質量;另外,在脫硫時,將軟化劑等脫硫藥劑與橡膠粉混合后加入脫硫罐內,混合物料具有一定的粘性,在反應過程中易粘在罐體的側壁上,現有的攪拌不易將粘在側壁上的物料清理下來,導致反應不均勻;而改進后的非連續脫硫的再生橡膠脫硫裝置,為了減小攪拌葉片的空轉浪費能源,只在脫硫罐體的下半部分安裝了攪拌葉片,導致脫硫罐體的進口端(罐體的上半部分)的內壁在進料時會粘附一層細小的混合物料,形成了罐體中新的攪拌盲區,當積到一定厚度時,部分混合物料掉落到已在加熱脫硫的物料中,導致物料反應不均進而影響再生橡膠脫硫質量。因此,為了提高再生橡膠的脫硫質量,有必要專利技術一種攪拌均勻,不易形成盲區,且能有效將粘在脫硫裝置進口端側壁上的物料刮下來的再生橡膠脫硫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物料攪拌均勻,不易形成盲區,且能有效將粘在脫硫罐體進口端側壁上的物料刮下來的再生橡膠脫硫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再生橡膠脫硫裝置,包括罐體,所述罐體內設有攪拌裝置與防粘裝置,所述攪拌裝置位于所述罐體的底部,所述防粘裝置位于所述罐體的頂部,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轉軸及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與所述第一轉軸連接,所述防粘裝置包括第二轉軸、連接桿及刮刀,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轉軸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刮刀連接,所述刮刀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罐體的高度方向平行。進一步的,所述刮刀與所述罐體的側壁距離為1-10mm。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轉軸的長度為所述罐體的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刮刀的長度為所述罐體的高度的三分之一。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葉片為一字型葉片,所述攪拌葉片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罐體的底面平行,所述攪拌葉片的末端面與所述罐體的側壁距離為2-5mm。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葉片包括二個攪拌葉片,二個攪拌葉片錯開設置于所述第一轉軸的兩側。進一步的,所述罐體設有進料口與出料口,所述進料口位于所述罐體的頂部,所述進料口呈漏斗形,所述出料口位于靠近所述罐體底部的側壁。進一步的,所述罐體的下方設有用于驅動所述攪拌裝置的第一電機,所述罐體的上方設有用于驅動所述防粘裝置的第二電機。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罐體內的上半部設置緊挨著脫硫罐體側壁的防粘裝置,使得由于進料及下方攪拌揚起的積累在脫硫罐體進口端側壁的細小混合物料被刮下;加工一脫硫罐體的廢橡膠粉只需開啟一次防粘裝置,且時間在20-60s,避免了設置過長的攪拌葉片引起的上部空轉,節約了能源;利用刮刀將粘附在進口端的物料及時刮下,結合下半部分高速運轉的攪拌裝置,使得物料攪拌均勻,不易形成盲區,有效防止了物料結焦,提高了再生脫硫橡膠的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脫硫裝置中罐體的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脫硫裝置的立體圖。標號說明:1-罐體;2-攪拌裝置;21-第一轉軸;22-攪拌葉片;3-防粘裝置;31-第二轉軸;32-連接桿;33-刮刀;4-進料口;5-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本技術最關鍵的構思在于:通過在罐體內的上半部設置緊挨著脫硫罐體側壁的防粘裝置,將積累在脫硫罐體進口端側壁的混合物料及時刮下;將防粘裝置與攪拌裝置結合使用,使得物料攪拌均勻,不易形成盲區,有效防止了物料結焦,提高了再生脫硫橡膠的質量。請參照圖1及圖2,一種再生橡膠脫硫裝置,包括罐體1,所述罐體1內設有攪拌裝置2與防粘裝置3,所述攪拌裝置2位于所述罐體1的底部,所述防粘裝置3位于所述罐體1的頂部,所述攪拌裝置2包括第一轉軸21及攪拌葉片22,所述攪拌葉片22與所述第一轉軸21連接,所述防粘裝置3包括第二轉軸31、連接桿32及刮刀33,所述連接桿32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轉軸31連接,所述連接桿32的另一端與所述刮刀33連接,所述刮刀33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罐體1的高度方向平行。在混合物料進料7-8min后,啟動防粘裝置,轉速控制在20-30r/min,運行時間20-60s,加工一罐再生脫硫橡膠只需啟動防粘裝置一次;所述攪拌裝置自物料進料開始一直運行,攪拌速度控制在250-350r/min。從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罐體內的上半部設置緊挨著脫硫罐體側壁的防粘裝置,使得由于進料及下方攪拌揚起的積累在脫硫罐體進口端側壁的細小混合物料被刮下;加工一脫硫罐體的廢橡膠粉只需開啟一次防粘裝置,且時間在20-60s,避免了設置過長的攪拌葉片引起的上部空轉,節約了能源;利用刮刀將粘附在進口端的物料及時刮下,結合下半部分高速運轉的攪拌裝置,使得物料攪拌均勻,不易形成盲區,有效防止了物料結焦,提高了再生脫硫橡膠的質量。進一步的,所述刮刀33與所述罐體1的側壁距離為1-10mm。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刮刀與側壁距離控制在1-10mm之間,使得刮刀的刮粘效果更好。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轉軸21的長度為所述罐體1的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刮刀33的長度為所述罐體1的高度的三分之一。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一般脫硫罐體加工時所盛物料的體積占脫硫罐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左右,為了防止攪拌過程中物料翻起粘附在脫硫罐體的側壁,所以攪拌裝置的轉軸設置為罐體的三分之二,攪拌葉片分布在所述轉軸的兩端,而罐體上端的三分之一也會有少許細小物料粘附,所以將刮刀長度設置為罐體的三分之一,這樣使得整個罐體的物料被攪拌均勻,不存在攪拌盲區。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葉片22為一字型葉片,所述攪拌葉片22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罐體1的底面平行,所述攪拌葉片22的末端面與所述罐體1的側壁距離為2-5mm。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攪拌葉片為一字型攪拌葉片,方便平時的清理維護,同時攪拌葉片的末端面緊挨罐體側壁,加上高速運轉,使得罐體側壁幾乎不會粘附物料,防止物料結焦。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葉片22包括二個攪拌葉片,二個攪拌葉片錯開設置于所述第一轉軸21的兩側。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將攪拌葉片錯在設置于轉軸兩側,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將物料攪拌均勻,還可以節約攪拌葉片數量,降低脫硫裝置的造價成本,同時還方便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再生橡膠脫硫裝置,包括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內設有攪拌裝置與防粘裝置,所述攪拌裝置位于所述罐體的底部,所述防粘裝置位于所述罐體的頂部,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轉軸及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與所述第一轉軸連接,所述防粘裝置包括第二轉軸、連接桿及刮刀,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轉軸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刮刀連接,所述刮刀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罐體的高度方向平行。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再生橡膠脫硫裝置,包括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內設有攪拌裝置與防粘裝置,所述攪拌裝置位于所述罐體的底部,所述防粘裝置位于所述罐體的頂部,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第一轉軸及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與所述第一轉軸連接,所述防粘裝置包括第二轉軸、連接桿及刮刀,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轉軸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刮刀連接,所述刮刀的長度延伸方向與所述罐體的高度方向平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生橡膠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的長度為所述罐體的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刮刀的長度為所述罐體的高度的三分之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再生橡膠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云標,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邵武市恒暉橡膠再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