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4561010 閱讀: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17:06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包括行星差速機構、履帶輪機構及傳動連接機構。所述傳動連接機構主要由主支架、轉向節、主支架連接盤、中心軸、傳動軸及傳動鏈條組成。所述行星差速機構包括與內齒圈共軸線設置的太陽齒輪,以及套裝并轉動連接于行星架的輸出轉軸上的、與太陽齒輪和內齒圈分別相互嚙合連接的行星齒輪。所述履帶輪機構是在主支架的外側位置設置與主支架軸連接、與履帶內切的張緊輪,在主支架的頂端位置分別設置與主支架軸承連接、與履帶內切的主動支承輪和從動支承輪。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傳動平穩、性價比高、可有效提高過垂壁的能力,是一種使用安全可靠的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全地形車用差速機構,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全地形車所用的履帶輪結構,主要由履帶、主動輪及從動支承輪構成,采用主動輪驅動履帶形成向前的動力,將主動輪的下方所設的兩對從動支承輪作為引導輪,以控制履帶運動時的方向。現有的履帶輪過垂壁的高度h,一般為右下前方引導輪離地面的中心高度,h≈15---25cm,過垂壁的高度體現全地形車克服障礙物的能力。現有全地形車用的履帶輪結構因其設計的不合理性存在如下缺點:1、當全地形車裝上履帶輪后,全地形車重心升高,過垂壁h的能力較差,即h約為主動輪中心高的一半,當經過雪地,或水洼地路面出現垂直高度高于h的障礙物時,很容易給車輛造成急停,從而給架駛員帶來意外,速度高時,甚至會翻車。2、要提高克服障礙物的能力,必須要增加履帶輪過垂壁的高度,這時就需要在設計時把右下前方引導輪向右上前方提升移動,這樣,履帶輪的整體體積就會增加,且履帶輪過垂壁的高度最高不能高于主動輪的高度(因引導輪越高,履帶越容易打滑),這樣的設計不僅提高生產成本,外觀及結構也不合理,甚至會造成全地形車遇障礙物時無法行駛的嚴重后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履帶輪結構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該履帶輪結構具有結構設計合理、性價比高、可有效提高過垂壁的能力,是一種使用安全可靠的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主要的技術方案要是,包括行星差速機構、履帶輪機構及傳動連接機構。所述傳動連接機構主要由主支架、轉向節、主支架連接盤、中心軸、傳動軸及傳動鏈條組成。在主支架的中心內壁設置有內齒圈,主支架連接盤與內齒圈共軸線且固連設置,以形成其內的行星差速機構的支撐,所述行星差速機構包括與內齒圈共軸線設置的太陽齒輪,以及套裝并轉動連接于行星架的輸出轉軸上的、與太陽齒輪和內齒圈分別相互嚙合連接的行星齒輪。所述履帶輪機構是通過如下結構來實現的,在主支架的外側位置設置與主支架軸連接、與履帶內切的張緊輪,在主支架的頂端位置分別設置與主支架軸承連接、與履帶內切的主動支承輪和從動支承輪。優選的,所述的行星齒輪以相同的半徑均勻設置在太陽齒輪的周向位置。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中心軸貫穿內齒圈、鏈輪和主支架連接盤,與轉向節同軸心設置,其中心軸與太陽齒輪和鏈輪為一體結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傳動軸貫穿主動支承輪和從動支承輪設置在中心軸的周向位置,與中心軸軸心線平行設置,所述傳動鏈條的兩端分別鏈合連接在中心軸(12)的鏈輪和貫穿主動支承輪(2)的傳動軸(13)的鏈輪上。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主支架連接盤的盤身內圈與外圈分別與行星架、轉向節軸承連接,同時通過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與主支架螺栓連接,所述行星架的輸入端與驅動源的傳動軸連接。優選的,所述行星架為三爪形形狀,在三個爪上分別套裝設置第一行星齒輪、第二行星齒輪及第三行星齒輪。優選的,所述主支架為等邊三角形形狀,在等邊三角形邊的外側位置以相同半徑分別設置第一張緊輪、第二張緊輪及第三張緊輪,在等邊三角形的頂端位置以相同半徑分別設置主動支承輪、第一從動支承輪及第二從動支承輪。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主動支承輪、第一從動支承輪及第二從動支承輪均為成對設置結構,對稱設置在主支架的兩側位置。本專利技術與現有鋼托輥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傳動平穩、性價比高、有效提高過垂壁的能力,是一種使用安全可靠的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2、因本專利技術是由行星差速機構經傳動連接機構與履帶輪機構的有機組合結構,遇障礙時差速行駛,相同體積的履帶輪其過垂壁的能力可提高50%以上。3、因本專利技術采用行星差速機構,配置本設計的全地形車,能適應多種復雜地形路面行駛。4、配置本設計的全地形車,傳動平穩、可大幅度提高行駛安全可靠性,特別是在雪地、水塘等看不清的路面出現較高障礙時,履帶輪能及時向前翻轉,從而減小因車輛急停給駕駛帶來的危險。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無障礙時的傳動關系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遇障礙時的傳動關系示意圖。圖中:1.履帶,2.主動支承輪,3.第一從動支承輪,4.第二從動支承輪,5.第一張緊輪,6.第二張緊輪,7.第三張緊輪,8.主支架,9.轉向節,10.主支架連接盤,11.行星架,12.中心軸,13.傳動軸,14.第一行星齒輪,15.第二行星齒輪,16.第三行星齒輪,17.第一安裝孔,18.第二安裝孔,19,傳動鏈條,20、內齒圈。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非限制性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理解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本專利技術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該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包括行星差速機構、履帶輪機構及傳動連接機構。所述傳動連接機構主要由主支架、轉向節、主支架連接盤、中心軸、傳動軸及傳動鏈條組成。在主支架的中心內壁設置有內齒圈,主支架連接盤與內齒圈共軸線且通過螺紋固連設置,以形成其內的行星差速機構的支撐,所述行星架為三爪形形狀,在三個爪上分別套裝設置第一行星齒輪、第二行星齒輪及第三行星齒輪,所述的行星齒輪以相同的半徑均勻設置在太陽齒輪的周向位置,與太陽齒輪和內齒圈分別相互嚙合連接。所述的中心軸貫穿內齒圈、鏈輪和主支架連接盤,與轉向節同軸心設置,其中心軸與太陽齒輪和鏈輪為一體結構。所述傳動軸貫穿主動支承輪和從動支承輪設置在中心軸的周向位置,與中心軸軸心線平行設置,共設置三根傳動軸,所述傳動鏈條的兩端分別鏈合連接在鏈輪和貫穿主動支承輪的傳動軸上。主支架連接盤的盤身分別與行星架、轉向節軸承連接,通過連接盤部分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與主支架螺栓連接,所述行星架的輸入端與驅動源的傳動軸經花鍵連接再由卡簧限位。所述主動支承輪、第一從動支承輪及第二從動支承輪均為成對設置結構,對稱設置在主支架的兩側位置,與傳動軸經花鍵連接再由螺紋緊固連接。本專利技術驅動源采用發動機。本專利技術可采用沖壓、旋壓和/或鍛造成型制造。下面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動力傳動關系。1、無障礙正常行駛狀態:驅動源發動機通過球籠軸—三爪形行星架—行星齒輪—中心軸(太陽齒輪)—鏈條—貫穿主動支承輪的傳動軸—主動支承輪—履帶輪—轉動。這時主支架8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球籠軸逆時針旋轉,帶動三爪形行星架11逆時針旋轉,行星齒輪14、15及16順時針自轉同時繞中心軸12逆時針公轉,中心軸12逆時針旋轉,此時其三爪形行星架與中心軸的轉速比為1比4。2、遇障礙行駛狀態:驅動源發動機通過球籠軸—三爪形行星架—行星齒輪—內齒圈—履帶輪向前翻轉前進。這時中心軸12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球籠軸逆時針旋轉,帶動三爪形行星架11逆時針旋轉,行星齒輪14、15及16逆時針自轉同時繞中心軸12逆時針公轉,主支架8逆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

    【技術保護點】
    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包括行星差速機構、履帶輪機構及傳動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連接機構主要由主支架(8)、轉向節(9)、主支架連接盤(10)、中心軸(12)、傳動軸(13)及傳動鏈條(19)組成,在主支架(8)的中心內壁設置有內齒圈(20),主支架連接盤(10)與內齒圈(20)共軸線且固連設置,以形成其內的行星差速機構的支撐,所述行星差速機構包括與內齒圈(20)共軸線設置的太陽齒輪,以及套裝并轉動連接于行星架(11)的輸出轉軸上的、與太陽齒輪和內齒圈(20)分別相互嚙合連接的行星齒輪,所述履帶輪機構是通過如下結構來實現的,在主支架(8)的外側位置設置與主支架(8)軸連接、與履帶(1)內切的張緊輪,在主支架(8)的頂端位置分別設置與主支架(8)軸承連接、與履帶(1)內切的主動支承輪(2)和從動支承輪。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包括行星差速機構、履帶輪機構及傳動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連接機構主要由主支架(8)、轉向節(9)、主支架連接盤(10)、中心軸(12)、傳動軸(13)及傳動鏈條(19)組成,在主支架(8)的中心內壁設置有內齒圈(20),主支架連接盤(10)與內齒圈(20)共軸線且固連設置,以形成其內的行星差速機構的支撐,所述行星差速機構包括與內齒圈(20)共軸線設置的太陽齒輪,以及套裝并轉動連接于行星架(11)的輸出轉軸上的、與太陽齒輪和內齒圈(20)分別相互嚙合連接的行星齒輪,所述履帶輪機構是通過如下結構來實現的,在主支架(8)的外側位置設置與主支架(8)軸連接、與履帶(1)內切的張緊輪,在主支架(8)的頂端位置分別設置與主支架(8)軸承連接、與履帶(1)內切的主動支承輪(2)和從動支承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齒輪以相同的半徑均勻設置在太陽齒輪的周向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軸(12)貫穿內齒圈(20)、鏈輪和主支架連接盤(10),與轉向節(9)同軸心設置,其中心軸(12)與太陽齒輪和鏈輪為一體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星差速全地形履帶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13)貫穿主動支承輪(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霞民高峰戴磊張偉成王祥朱文博朱華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林海動力機械集團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免费看无码特级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无码少妇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成年男人裸j照无遮挡无码|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白嫩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百度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