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橫流式造流泵,包括形成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葉輪外殼、樞接于葉輪外殼兩端的葉輪組件、用于驅動葉輪組件工作的電機,葉輪組件旋轉時可使從進水口吸入葉輪外殼內的流體經過葉輪組件后從出水口排出,其中:所述葉輪外殼的壁面上設有格柵,所述進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格柵之間,所述進水口或者出水口位置的格柵外圍設有遮光板。通過所述遮光板遮擋住外部光線,避免了葉輪外殼在光照后,依附在葉輪外殼上的青苔或藻類生長,減少了葉輪外殼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被堵塞的機會。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橫流式造流泵。
技術介紹
現有的橫流式造流泵是利用橫流風機(也稱貫流風機)的工作原理演變而來的。橫流式造流泵一般在液體(例如水)環境中工作,其工作時排出的液體均勻,無紊流,具有很好的造流效果。例如中國技術專利說明書CN203743014U公開的一種橫流式造流泵,其包括形成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葉輪外殼、樞接于葉輪外殼兩端的葉輪組件、用于驅動葉輪組件工作的電機,葉輪組件旋轉時可使從進水口吸入葉輪外殼內的流體經過葉輪組件后從出水口排出;該專利公開的橫流式造流泵通過電機驅動樞接于葉輪外殼兩端的葉輪組件的工作,進而帶動液體容器內液體的循環流動,且可使得液體容器內液體充分循環,顯著減少液體流動較少的死角位。然而,所述葉輪外殼在工作過程中會被水中的雜質(如青苔、藻類的孢子、魚類的糞便等)所依附,如再有充足的光線照射,所述葉輪外殼上很容易會長出青苔或藻類堵塞進水口和出水口,這樣會嚴重影響橫流式造流泵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橫流式造流泵,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葉輪外殼在光照后長出青苔或藻類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橫流式造流泵,包括形成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葉輪外殼、樞接于葉輪外殼兩端的葉輪組件、用于驅動葉輪組件工作的電機,葉輪組件旋轉時可使從進水口吸入葉輪外殼內的流體經過葉輪組件后從出水口排出,其中:所述葉輪外殼的壁面上設有格柵,所述進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格柵之間,所述進水口或者出水口位置的格柵外圍設有遮光板。上述所述橫流式造流泵還包括機殼和支架,所述電機安裝于機殼內,所述葉輪外殼裝配于機殼上,所述遮光板由所述支架向葉輪外殼延伸形成。上述所述遮光板由所述葉輪外殼的外表面延伸形成。上述所述葉輪外殼包括兩個端部,兩個端部之間設有若干軸向加強筋,所述格柵設在所述加強筋之間,其中一條加強筋外表面沿切線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遮光板。上述所述遮光板兩側與所述葉輪外殼之間由側板連接。上述所述格柵為“從”字形結構。上述所述遮光板設置于所述進水口或出水口位置。上述所述遮光板設置于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位置。上述所述一葉輪外殼和一葉輪組件組成一套造流單元,所述橫流式造流泵包括兩套造流單元,兩套造流單元分別位于電機的兩側,所述電機為雙出軸電機,電機的每一個輸出軸與一套造流單元配合。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1)所述進水口或者出水口位置的格柵外圍設有遮光板,通過所述遮光板遮擋住外部光線,避免了葉輪外殼在光照后,依附在葉輪外殼上的青苔或藻類生長,減少了葉輪外殼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被堵塞的機會。2)所述遮光板由所述支架向葉輪外殼延伸形成,結構簡單。3)所述遮光板所述葉輪外殼的外表面延伸形成,遮光板和葉輪外殼一體成形,加工方便,遮光板既能遮擋光線又不會影響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工作。4)所述遮光板兩側與所述葉輪外殼之間由側板連接,側板可遮擋從所述端部射入的光線,遮光效果更好。5)所述格柵為“從”字形結構,縮小了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大小,防止水中的雜物隨水流進入葉輪外殼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橫流式造流泵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葉輪外殼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橫流式造流泵的元件爆炸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一套造流單元的元件爆炸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一: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橫流式造流泵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葉輪外殼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施例提供的橫流式造流泵的元件爆炸圖;圖4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套造流單元的元件爆炸圖。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橫流式造流泵,包括形成有進水口41和出水口42的葉輪外殼1、樞接于葉輪外殼1兩端的葉輪組件、用于驅動葉輪組件工作的電機,葉輪組件旋轉時可使從進水口41吸入葉輪外殼1內的流體經過葉輪組件后從出水口42排出,其中:所述葉輪外殼1的壁面上設有格柵12,所述進水口41和所述出水口42形成于格柵12之間,所述進水口41或者出水口42位置的格柵12外圍設有遮光板14。本技術通過所述遮光板14遮擋住外部光線,避免了葉輪外殼1在光照后,依附在葉輪外殼1上的青苔或藻類生長,減少了葉輪外殼1的進水口41和出水口42被堵塞的機會。所述遮光板14由所述葉輪外殼1的外表面延伸形成。具體的,上述所述葉輪外殼1包括兩個端部13,兩個端部13之間設有若干軸向加強筋11,所述格柵12設在所述加強筋11之間,其中一條加強筋11外表面沿切線方向延伸形成所述遮光板14。遮光板14和葉輪外殼1一體成形,加工方便,遮光板14既能遮擋光線又不會影響進水口41和出水口42的工作。上述所述遮光板14兩側與所述葉輪外殼1之間由側板15連接。側板15可遮擋從所述端部13射入的光線,遮光效果更好。上述所述格柵12為“從”字形結構。“從”字形結構縮小了進水口41和出水口42的大小,防止水中的雜物隨水流進入葉輪外殼1內。上述所述遮光板14設置于所述進水口41或出水口42位置。上述所述遮光板14也可同時設置于所述進水口41和出水口42位置。上述所述一葉輪外殼1和一葉輪組件組成一套造流單元3,所述橫流式造流泵包括兩套造流單元3,兩套造流單元3分別位于電機的兩側,所述電機為雙出軸電機,電機的每一個輸出軸與一套造流單元3配合。所述橫流式造流泵還包括機殼2、支架31和基座32,所述電機安裝于機殼2內,所述葉輪外殼1裝配于機殼2上,機殼2通過支架31安裝在基座32上,基座32可支承在液體容器(圖中未示出)內。所述支架31底部設有具有磁性的上吸盤33,所述基座32與所述上吸盤33對應地設有具有磁性的下吸盤34,當下吸盤34固定在液體容器內時,上吸盤33與下吸盤34可吸附在一起以實現該橫流式造流泵的定位。實施例二:本實施例所述的橫流式造流泵的結構與實施例一所述的橫流式造流泵結構類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遮光板14由所述支架31向葉輪外殼1延伸形成。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技術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橫流式造流泵,包括形成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葉輪外殼、樞接于葉輪外殼兩端的葉輪組件、用于驅動葉輪組件工作的電機,葉輪組件旋轉時可使從進水口吸入葉輪外殼內的流體經過葉輪組件后從出水口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外殼的壁面上設有格柵,所述進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格柵之間,所述進水口或者出水口位置的格柵外圍設有遮光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橫流式造流泵,包括形成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葉輪外殼、樞接于葉輪外殼兩端的葉輪組件、用于驅動葉輪組件工作的電機,葉輪組件旋轉時可使從進水口吸入葉輪外殼內的流體經過葉輪組件后從出水口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外殼的壁面上設有格柵,所述進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格柵之間,所述進水口或者出水口位置的格柵外圍設有遮光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流式造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流式造流泵還包括機殼和支架,所述電機安裝于機殼內,所述葉輪外殼裝配于機殼上,所述遮光板由所述支架向葉輪外殼延伸形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流式造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由所述葉輪外殼的外表面延伸形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橫流式造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外殼包括兩個端部,兩個端部之間設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小雄,
申請(專利權)人:朱小雄,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