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驅動件保持機構,適用于連接一個包含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的第一機械元件,并包含一個機械單元、一個球狀驅動件、多個球狀支撐件,及一個保持單元。該機械單元包括一個外周面、至少一個形成于該外周面的凹槽,及一個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的槽側面。該槽側面具有一個鄰近該外周面的曲面部。該驅動件能轉動地設置于該凹槽內,且一個部分外露于該凹槽外并抵接該溝槽。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曲面部與該驅動件之間。該保持單元使該驅動件與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凹槽。通過該驅動件轉動的過程中,因與所述支撐件為以點接觸的形式而能有效減少能量損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驅動件保持機構與機械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減速機的驅動件保持機構與機械裝置。
技術介紹
參閱圖1,現有一種機械裝置,如日本特開平5-302649號所公開的蝸桿減速機,包含一個固設于一個輸入軸8并包括一個螺旋狀溝槽91的蝸桿9、一個固設于一個輸出軸10并包括多個環向凹設的凹槽201的蝸輪20、多個分別設置于所述凹槽201且嚙合該溝槽91的球體30,及一個使所述球體30分別設置于所述凹槽201內的殼套40。通過所述球體30使該蝸桿9帶動該蝸輪20旋轉,且通過該蝸桿9與該蝸輪20之間的轉速差達到減速的效果。然而,所述球體30與該蝸輪20之間的接觸方式為面接觸,造成的摩擦阻力大,而使得該蝸桿9傳遞至該蝸輪20的能量極易發生損耗。此外,該殼套40的保持設計需占用大量外部空間,而大幅阻礙了減速機或是其他相關機械裝置的小型化及輕量化的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少能量傳遞損耗的驅動件保持機構。本專利技術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種減少能量傳遞損耗的驅動件保持機構。本專利技術的驅動件保持機構,適用于連接一個包含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的第一機械元件,并包含一個機械單元、一個球狀驅動件、多個球狀支撐件,及一個保持單元。該機械單元包括一個外周面、至少一個形成于該外周面的凹槽,及一個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的槽側面。該槽側面具有一個鄰近該外周面的曲面部。該驅動件能轉動地設置于該凹槽內,且一個部分外露于該凹槽外并抵接該溝槽。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曲面部與該驅動件之間。該保持單元使該驅動件與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凹槽。本專利技術的驅動件保持機構,該槽側面環向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所述支撐件沿該槽側面相互連接呈環狀。本專利技術的驅動件保持機構,該保持單元包括一個圍繞該機械單元的該外周面的夾固面,該驅動件設置于該夾固面與所述支撐件之間。本專利技術的驅動件保持機構,該驅動件的材質為磁性材料,該保持單元包括一個磁鐵,該磁鐵設置于該凹槽內,且吸引該驅動件使該驅動件具有朝所述支撐件靠抵的勢能。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驅動件保持機構,適用于連接一個包含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的第一機械元件,且設置在一個第二機械元件上。該驅動件保持機構包含一個殼套、一個球狀驅動件、多個球狀支撐件,及一個保持單元。該殼套能拆卸地設置于該第二機械元件上,并包括一個外端面、一個形成于該外端面的凹槽,及一個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的槽側面。該槽側面具有一個鄰近該外端面的曲面部。該驅動件能轉動地設置于該凹槽內,且一個部分外露于該凹槽外并抵接該溝槽。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曲面部與該驅動件之間。該保持單元使該驅動件與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凹槽。本專利技術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少能量傳遞損耗的機械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種減少能量傳遞損耗的機械裝置。本專利技術的機械裝置,包含一個第一機械元件、一個第二機械單元、一個球狀驅動件、多個球狀支撐件,及一個保持單元。該第一機械元件包括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該第二機械單元包括一個外周面、至少一個形成于該外周面的凹槽,及一個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的槽側面。該槽側面具有一個鄰近該外周面的曲面部。該驅動件能轉動地設置于該凹槽內,且一個部分外露于該凹槽外并抵接該溝槽。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曲面部與該驅動件之間。該保持單元使該驅動件與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凹槽。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機械裝置,包含一個第一機械元件、一個第二機械元件、一個殼套、一個球狀驅動件、多個球狀支撐件,及一個保持單元。該第一機械元件包括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該殼套能拆卸地設置于該第二機械元件上,并包括一個外端面、一個形成于該外端面的凹槽,及一個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的槽側面。該槽側面具有一個鄰近該外端面的曲面部。該驅動件能轉動地設置于該凹槽內,且一個部分外露于該凹槽外并抵接該溝槽。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曲面部與該驅動件之間。該保持單元使該驅動件與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凹槽。本專利技術的驅動件保持機構,該槽側面環向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所述支撐件沿該槽側面相互連接呈環狀。本專利技術的驅動件保持機構,該驅動件的材質為磁性材料,該保持單元包括一個磁鐵,該磁鐵設置于該凹槽內,且吸引該驅動件使該驅動件具有朝所述支撐件靠抵的勢能。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該球狀驅動件與該凹槽之間設置了所述支撐件,使得該驅動件轉動的過程中,因與所述支撐件為以點接觸的形式而能減少摩擦,進而有效減少能量損耗。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將于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個平面局部剖視圖,說明現有一種機械裝置;圖2是一個平面圖,說明本專利技術驅動件保持機構與機械裝置的一個第一較佳實施例;圖3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局部放大剖視圖;圖4是由該圖3的F1方向的視角的一個局部放大示意圖,說明其中一個支撐體環向圍繞所對應的驅動件;圖5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平面圖,說明一個變化態樣;圖6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局部放大圖,說明另外一個變化態樣;圖7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局部放大圖,說明另外一個變化態樣;圖8是由該圖3的F1方向的視角的一個局部放大示意圖,說明所述支撐體的一個變化態樣;圖9是一個局部平面圖,說明本專利技術驅動件保持機構與機械裝置的一個第二較佳實施例;圖10是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局部放大剖視圖;圖11是一個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本專利技術驅動件保持機構與機械裝置的一個第三較佳實施例;及圖12是該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一個變化態樣。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參閱圖2至圖4,本專利技術機械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個第一機械元件1、一個第二機械單元2、多個球狀驅動件3、多個支撐體4,及一個保持單元5。該第一機械元件1固設于一個輸入軸6,并包括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11。該溝槽11具有多個相互銜接且環繞該輸入軸6一圈的溝槽部111。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機械元件1為一個蝸桿。該第二機械單元2固設于一個與該輸入軸6實質上呈垂直的輸出軸7,并包括一個外周面21、多個形成于該外周面21的凹槽22、多個分別環向界定出所述凹槽22的側部的槽側面23,及多個分別界定出所述凹槽22的底部的槽底面24。每一個槽側面23具有一個鄰近該外周面21的曲面部231。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機械單元2為一個蝸輪,且所述凹槽22為等間隔地環向配置于該外周面21上。所述驅動件3能轉動地分別設置于所述凹槽22內,并分別與各自的槽底面24相配合界定出一個積油空間31,且一個部分外露于各自的凹槽22外并抵接該溝槽11。所述積油空間31能防止所述驅動件3直接旋轉摩擦所述槽底面24,并具有積油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其中兩個相鄰的驅動件3分別嵌接于其中兩個溝槽部111時,所述兩個溝槽部111之間間隔一個溝槽部111。所述支撐體4分別設置于所述曲面部231與所述驅動件3之間,并分別包括多個沿各自的槽側面23相互連接呈環狀的球狀支撐件41。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支撐體4的位置低于各自的驅動件3的球體中心。該保持單元5包括一個圍繞該第二機械單元2的該外周面21的夾固面51。所述驅動件3設置于該夾固面51與所述支撐體4之間。通過該夾固面51的設置使所述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驅動件保持機構,適用于連接一個包含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的第一機械元件,并包含:一個機械單元,包括一個外周面、至少一個形成于該外周面的凹槽,及一個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的槽側面;一個球狀驅動件,能轉動地設置于該凹槽內,且一個部分外露于該凹槽外并抵接該溝槽;及一個保持單元;其特征在于:該驅動件保持機構還包含多個球狀支撐件,該槽側面具有一個鄰近該外周面的曲面部,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曲面部與該驅動件之間,該保持單元使該驅動件與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凹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驅動件保持機構,適用于連接一個包含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的第一機械元件,并包含:一個機械單元,包括一個外周面、至少一個形成于該外周面的凹槽,及一個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的槽側面;一個球狀驅動件,能轉動地設置于該凹槽內,且一個部分外露于該凹槽外并抵接該溝槽;及一個保持單元;其特征在于:該驅動件保持機構還包含多個球狀支撐件,該槽側面具有一個鄰近該外周面的曲面部,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曲面部與該驅動件之間,該保持單元使該驅動件與所述支撐件設置于該凹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件保持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槽側面環向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所述支撐件沿該槽側面相互連接呈環狀。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驅動件保持機構,其特征在于:該保持單元包括一個圍繞該機械單元的該外周面的夾固面,該驅動件設置于該夾固面與所述支撐件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驅動件保持機構,其特征在于:該驅動件的材質為磁性材料,該保持單元包括一個磁鐵,該磁鐵設置于該凹槽內,且吸引該驅動件使該驅動件具有朝所述支撐件靠抵的勢能。5.一種驅動件保持機構,適用于連接一個包含一個形成于外周面的螺旋狀溝槽的第一機械元件,且設置在一個第二機械元件上,其特征在于:該驅動件保持機構包含:一個殼套,能拆卸地設置于該第二機械元件上,并包括一個外端面、一個形成于該外端面的凹槽,及一個界定出該凹槽的側部的槽側面,該槽側面具有一個鄰近該外端面的曲面部;一個球狀驅動件,能轉動地設置于該凹槽內,且一個部分外露于該凹槽外并抵接該溝槽;多個球狀支撐件,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町田昌弘,町田善弘,巖瀨義雄,
申請(專利權)人:吉徑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