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在移動臺中發生了對于副小區的隨機接入過程時,確定應發送隨機接入信道的副小區的技術。在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以所述第一基站作為主基站而連接的移動臺的移動通信系統中,在所述移動臺中,啟動了對于所述第二基站運用的小區的隨機接入過程時,所述移動臺通過以下的任一個方法,對副小區實施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a)根據來自所述第一基站的指示,選擇應發送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b)在移動臺中,使用隱式的信息來選擇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或者(c)在移動臺中,自主地決定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移動通信系統和移動臺裝置。
技術介紹
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Thi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標準化規格中,規定了捆綁多個分量載波(CC:componentcarrier)而進行通信的載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到LTE(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Release10為止的載波聚合中,通過使用在一個eNB(演進的NodeB(evolvedNodeB):基站)內運用的多個分量載波來進行同時通信,從而提高吞吐量。在Release12中,正在研究將eNB內載波聚合擴展,使用在不同的eNB中運用的分量載波來進行同時通信的“雙重連接(DualConnectivity)”(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以及非專利文獻2)。“雙重連接”相當于基站間載波聚合(eNB間載波聚合(Inter-eNBCarrierAggregation)),可期待吞吐量的進一步的提高。例如,在無法將全部分量載波容納在單一的eNB內的情況下,為了實現與Release10相同程度的吞吐量,雙重連接是有用的。Release10以后的LTE被稱為LTE-Advanced。在LTE-Advanced中,為了使移動臺和基站的定時同步,啟動了隨機接入過程“RA過程(RAprocedure)”。隨機接入過程在初始接入時、間歇接收后的數據重新開始(DL/UL數據恢復(DL/ULdataresuming))時、切換時、SCell中的定時調整(TimingAlignment)時等被觸發。在隨機接入過程中,有基于非競爭(Contention-free)的隨機接入和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CBRA:ContentionBasedRandomAccess)。基于非競爭的隨機接入是通過網絡的指示而被啟動的隨機接入過程(DL數據恢復(DLdataresuming)或切換),通過網絡指定的專用的前導碼來啟動隨機接入順序。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包括UE自主地啟動的隨機接入過程(初始接入或DL數據恢復)、在專用前導碼不足時網絡主導而被啟動的隨機接入過程。現有技術文獻非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1:3GPPTS36.842非專利文獻2:3GPPTSG-RANWG2Meeting#82,Fukuoka,Japan20-24May2013,R2-131782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到Release11為止,只有運用主要的分量載波(CC)的主小區(PCell),才支持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CBRA)。因此,若啟動了CBRA,則移動臺(UE)唯一地在PCell中發送了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另一方面,在雙重連接中,使用不同的基站的載波分量,例如主eNB(MeNB)運用的載波分量和副eNB(SeNB)運用的載波分量。在SeNB中,只支持副小區(SCell)。這是因為:在從MeNB或者UE看時,SeNB運用的小區全部作為副小區(SCell)來處理。當前狀況下,沒有規定在對SeNB啟動了CBRA過程的情況下,應在哪個SCell中發送PRACH。因此,其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在啟動了對于副小區的隨機接入過程時,能夠適當地進行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CBRA)過程的技術。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大致考慮以下的方法。(1)eNB顯式地指定發送PRACH的SCell;(2)UE基于隱式的信息來確定要發送PRACH的SCell;以及(3)UE只根據內部信息來自主地決定要發送PRACH的SCell。因此,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中,一種移動通信系統,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以所述第一基站作為主基站而連接的移動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動臺中,啟動了對于所述第二基站運用的小區的隨機接入過程時,所述移動臺通過以下的任一個方法,對副小區實施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a)根據來自所述第一基站的指示,選擇應發送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b)在所述移動臺中,使用隱式的信息來選擇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或者(c)在所述移動臺中,自主地決定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專利技術效果在啟動了對于副小區的隨機接入過程時,能夠適當地進行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附圖說明圖1是雙重連接的概略圖。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隨機接入方法的概要的流程圖。圖3是表示根據來自eNB的指示來指定PRACH發送用的SCell的第一例的流程圖。圖4是表示根據來自eNB的指示來指定PRACH發送用的SCell的第二例的流程圖。圖5是表示UE使用系統上的信息來選擇PRACH發送用的SCell的方法的流程圖。圖6是表示UE只使用內部信息來自主地決定PRACH發送用的SCell的方法的流程圖。圖7是UE的概略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是雙重連接(Dualconnectivity)的概略圖。移動臺(UE)10在作為第一基站的主eNB(MeNB)的PCell和作為第二基站的副eNB(SeNB)的SCell中同時進行通信。在圖1的例中,宏eNB作為MeNB來發揮作用,小型eNB作為SeNB來發揮作用。一般,在MeNB20-1實施雙重連接時,使用個別的RRC(RadioResourceControl:無線資源控制)信號,將雙重連接設定/變更請求通知給UE10。在該設定/變更請求中,包括與成為雙重連接的對象的SeNB20-2的分量載波CC#2有關的信息。UE10根據設定/變更請求,將SeNB20-2設定或者追加為雙重連接的對象,對SeNB20-2啟動隨機接入過程。此時,需要決定應發送PRACH的SCell。對于SCell的隨機接入過程不僅在雙重連接的設定/變更時的初始接入中需要,在間歇接收后的UL數據重新開始時等中也需要。圖2是實施方式的隨機接入方法的流程圖。若在UE10中對于SCell的隨機接入過程被觸發(S11),則UE10根據預定的規則,確定應發送PRACH的SCell(S12)。預定的規則是以下中的任一個:(a)對由eNB顯式地表示的SCell發送PRACH;(b)對UE使用隱式的信息來確定的SCell發送PRACH;或者(c)對UE自主地決定的SCell發送PRACH。圖3是表示規則(a)的第一例的流程圖。在圖3的方法中,應發送PRCH的SCell通過RRC專用信號而被顯式地指定。在該例中,UE10接收RRC信號(S21),若對SeNB20-2,隨機接入過程被觸發(S11),則UE10從RRC信號中提取用于指定PRACH發送用的SCell的信息,并在所指定的SCell中發送PRACH(S22)。另外,RCC信號的接收(S21)和SCell中的隨機接入過程的觸發(S11)未必是這個順序,也可以相反。基于RRC信號的SCell的指定也可以通過SCell/SeNB追加(addition)時的RRC信號而被半靜態地指定。或者,也可以在SCell/SeNB變更(modification)時能夠通過RRC信號來進行變更。另外,在RRC信號內包括特定的信息元素(IE:InformationElement)、例如“RACH-ConfigCommon”的情況下,UE10也可以當作該SCell被指定為進行CBRA過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通信系統,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以所述第一基站作為主基站而連接的移動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動臺中,啟動了對于所述第二基站運用的小區的隨機接入過程時,所述移動臺通過以下的任一個方法,對副小區實施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a)根據來自所述第一基站的指示,選擇應發送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b)在所述移動臺中,使用隱式的信息來選擇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或者(c)在所述移動臺中,自主地決定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4.01.30 JP 2014-0160031.一種移動通信系統,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以所述第一基站作為主基站而連接的移動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動臺中,啟動了對于所述第二基站運用的小區的隨機接入過程時,所述移動臺通過以下的任一個方法,對副小區實施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a)根據來自所述第一基站的指示,選擇應發送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b)在所述移動臺中,使用隱式的信息來選擇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或者(c)在所述移動臺中,自主地決定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來自所述第一基站的指示通過無線資源控制信號或者比所述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低層的信號而被通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隱式的信息來選擇所述副小區的情況下或者在自主地決定所述副小區的情況下,對所述移動臺預先設定有對于多個副小區的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用的設定項目,所述移動臺從所述多個副小區中選擇或者決定應發送所述隨機接入信號的所述副小區。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臺在從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隨機接入用副小區的變更指示的情況下,將所述第二基站中的所述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全部中止。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通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臺在從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隨機接入用副小區的變更指示的情況下,對所述第二基站報告變更過程完成。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內野徹,高橋秀明,武田一樹,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NTT都科摩,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