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節能回轉窯,包括窯體和一次風預熱裝置,窯體在沿軸線的方向上由高端到低端依次分為過渡帶、高溫帶和冷卻帶,窯體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耐火內襯層、澆注料層和窯殼;一次風預熱裝置包括一次風機、過濾器和固定設置在高溫帶澆注料層內的隔熱管束和設置在高溫帶兩端的與隔熱管束連通的環形集氣罩;在靠近窯體高端的環形集氣罩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分支入風口,在窯體低端的環形集氣罩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分支出風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保證了回轉窯體高溫帶的窯殼在低溫輻射熱的狀態下長期運行,同時隔熱管束內的冷卻氣體在被加熱后又可作為預熱的一次風參與窯內燃料的燃燒,節約了燃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回轉窯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節能回轉窯。
技術介紹
回轉窯是對散狀或漿狀物料進行加熱處理的熱工設備,其廣泛應用于有色冶金、黑色冶金、耐火材料、水泥、化工和造紙等工業部門。回轉窯呈傾斜安裝,物料與煙氣一般為逆流換熱,物料從窯的高端(又稱冷端或窯尾端)加入,由于回轉窯的筒體呈傾斜安裝,在回轉時,窯內物料在沿周向翻滾的同時沿軸向移動。燃燒器在低端(又稱熱端或窯頭端)噴入燃料,煙氣由高端排出。物料在移動過程中得到加熱,經過物理與化學變化成為合格產品后從低端卸出。一般回轉窯的筒體內由高端向低端依次劃分為過渡帶、高溫帶和冷卻帶,高溫帶的氣體溫度高達1700℃,其物料溫度高達1450℃。回轉窯的最外層為窯殼,窯殼是回轉窯的主要組成部件,它是一個鋼制的殼體,一般在窯殼內砌筑單層的耐火材料以保護殼體,對窯體內部進行保溫,但目前回轉窯的這種窯體內由于保溫效果不好,導致窯殼溫度過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新型節能回轉窯,以解決現有的回轉窯中存在的窯殼溫度過高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新型節能回轉窯,包括窯體和一次風預熱裝置,所述窯體在沿軸線的方向上由高端到低端依次分為過渡帶、高溫帶和冷卻帶,所述窯體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耐火內襯層、澆注料層和窯殼,所述耐火內襯層、澆注料層和窯殼同軸設置;所述一次風預熱裝置包括一次風機、過濾器和固定設置在所述高溫帶澆注料層內的隔熱管束和設置在所述高溫帶兩端的與所述隔熱管束連通的環形集氣罩,所述隔熱管束與所述環形集氣罩隨窯體轉動;所述環形集氣罩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窯體的中心軸線重合,在靠近窯體高端的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支入風口,在靠近窯體低端的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支出風口,在每個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外側上均套設有相對于地面靜止的與所述環形集氣罩連通的環形密封罩,在靠近窯體高端的所述密封罩上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濾器的入風總管,在靠近窯體低端的所述密封罩上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一次風機的出風總管。所述隔熱管束的結構為由多根與所述窯殼的中心軸線平行設置的隔熱方管圍成的以所述窯殼的中心軸線為中心軸線的圓筒狀結構。所述密封罩的端面的內圓周面通過磁力密封的形式與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外圓周面密封連接。所述窯殼的結構為由鋼板圍成的圓柱形筒體。所述分支入風口的數量和所述分支出風口的數量均為4個。所述耐火內襯層為磷酸鹽復合磚層。本技術的窯體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耐火內襯層、澆注料層和窯殼,一次風預熱裝置包括一次風機、過濾器和固定設置在高溫帶澆注料層內的隔熱管束和設置在高溫帶兩端的與隔熱管束連通的環形集氣罩,通過密封罩和環形集氣罩向隔熱管束內通冷空氣以降低窯殼的溫度,延長了窯殼的使用壽命。同時可利用回轉窯的一次風機為冷空氣的流動提供動力,不需額外增加動力風機,一次風機通過吸入預熱后的冷風進行加壓形成150℃左右的熱風,這樣經過熱風在進入燒嘴和煤粉混合燃燒時提高了燃料熱值,減少了熱量損失,降低回轉窯總體熱耗,達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本技術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回轉窯熱量散發嚴重的問題,減少了熱量損失,保證了回轉窯體高溫帶的窯殼在低溫輻射熱的狀態下長期運行,同時隔熱管束內的冷卻氣體在被加熱后又可作為預熱的一次風參與窯內燃料的燃燒,降低了燃料的單位熱耗,節約了燃料。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A-A向剖視圖。圖3是B-B向剖視圖。圖中:1、過渡帶;2、高溫帶;3、冷卻帶;4、耐火內襯層;5、澆注料層;6、窯殼;7、一次風機;8、過濾器;9、隔熱方管;10、環形集氣罩;11、密封罩;12-1、分支入風口;12-2、入風總管;13-1、分支出風口;13-2、出風總管。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3所示,一種新型節能回轉窯,包括窯體和一次風預熱裝置。窯體在沿軸線的方向上由高端到低端依次分為過渡帶1、高溫帶2和冷卻帶3,窯體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耐火內襯層4、澆注料層5和窯殼6,耐火內襯層4、澆注料層5和窯殼6同軸設置,窯殼6的內壁與澆注料層5的外壁貼合設置,澆注料層5的內壁與耐火內襯層4的外壁貼合設置。耐火內襯層4為磷酸鹽復合磚層,即耐火內襯層4由磷酸鹽復合磚砌筑而成,磷酸鹽復合磚層可以很好的阻止窯內石灰熱量的向外傳遞,同時和石灰直接接觸,保護了隔熱方管。澆注料層5為鋼纖維耐磨澆注料層,即澆注料層5由鋼纖維耐磨澆注料澆注而成,窯殼6的結構為由鋼板圍成的圓柱形筒體。鋼纖維耐磨澆注料通過機械噴涂的方式填補到隔熱方管9外壁的間隙內,在正常生產時可以吸收隔熱方管的熱脹冷縮量,防止隔熱方管9受熱變形破壞磷酸鹽復合磚砌筑強度。澆注料層5的徑向厚度略大于隔熱方管9的寬度。一次風預熱裝置包括一次風機7、過濾器8和固定設置在高溫帶2澆注料層5內的隔熱管束和設置在高溫帶2兩端的與隔熱管束連通的環形集氣罩10,隔熱管束的結構為由多根與窯殼6的中心軸線平行設置的隔熱方管9圍成的以窯殼6的中心軸線為中心軸線的圓筒狀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隔熱方管9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在窯殼6的內壁上,多根隔熱方管9沿窯殼6的內圓周面均勻排布。隔熱管束與環形集氣罩10隨窯體轉動。環形集氣罩10的中心軸線與窯體的中心軸線重合,在靠近窯體高端的環形集氣罩10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支入風口12-1,在靠近窯體低端的環形集氣罩10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支出風口13-1,分支入風口12-1的數量和分支出風口13-1的數量均為4個。在每個環形集氣罩10的外側上均套設有相對于地面靜止的與環形集氣罩10連通的環形密封罩11,在靠近窯體高端的密封罩11上設置有用于連接過濾器8的入風總管12-2,在靠近窯體低端的密封罩11上設置有用于連接一次風機7的出風總管13-2,密封罩11的端面的內圓周面通過磁力密封的形式與環形集氣罩10的外圓周面密封連接。磁力密封包括動環、靜環和二次密封環,靜環為永磁靜環,動環包括由碳石墨環和鑲嵌在碳石墨環中的軟磁環,靜環(磁材料)與動環(軟磁材料)之間依靠磁性吸引力保證石墨環與動環緊密貼合,防止工作流體泄漏。動環與軸之間實現相對移動的密封,并可軸向和角向浮動,自動補償密封面的磨損。在回轉窯旋轉時,靠近窯體高端的密封罩11保證了在窯體旋轉狀態下能夠把窯外的經固定不動的過濾器8過濾的冷卻空氣毫無泄露的通過固定不動的入風總管12-2送入到一次風機;靠近窯體低端的密封罩11保證了在窯體旋轉狀態下能夠把窯內熱風毫無泄露的通過固定不動的出風總管13-2送入到一次風機。如圖1~圖3所示,經過過濾器8的外界冷空氣進入入風總管12-2,通過密封罩11進入窯體分支入風口12-1,然后再進入環形集氣罩10,通過環形集氣罩10將冷風分別送入隔熱方管9中,在隔熱方管9內冷風被高溫的隔熱方管9加熱,同時高溫的隔熱方管9被冷風冷卻,這樣隔熱方管9傳遞給窯殼的熱量大大減少了。從而能夠對窯殼6進行冷卻。冷風在通過隔熱方管9的過程中,冷風變成熱風,隔熱管內的熱風被收集到低端的環形集氣罩10內,然后經過窯體分支出風口13-1進入其相應端的密封罩11內,密封罩11將熱風毫無泄露的送入出風總管13-2,這樣,一次風機就由原來直接從空氣中抽冷風作為一次風改為抽窯體預熱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節能回轉窯,包括窯體和一次風預熱裝置,所述窯體在沿軸線的方向上由高端到低端依次分為過渡帶、高溫帶和冷卻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窯體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耐火內襯層、澆注料層和窯殼,所述耐火內襯層、澆注料層和窯殼同軸設置;所述一次風預熱裝置包括一次風機、過濾器和固定設置在所述高溫帶澆注料層內的隔熱管束和設置在所述高溫帶兩端的與所述隔熱管束連通的環形集氣罩,所述隔熱管束與所述環形集氣罩隨窯體轉動;所述環形集氣罩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窯體的中心軸線重合,在靠近窯體高端的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支入風口,在靠近窯體低端的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支出風口,在每個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外側上均套設有相對于地面靜止的與所述環形集氣罩連通的環形密封罩,在靠近窯體高端的所述密封罩上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過濾器的入風總管,在靠近窯體低端的所述密封罩上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一次風機的出風總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節能回轉窯,包括窯體和一次風預熱裝置,所述窯體在沿軸線的方向上由高端到低端依次分為過渡帶、高溫帶和冷卻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窯體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耐火內襯層、澆注料層和窯殼,所述耐火內襯層、澆注料層和窯殼同軸設置;所述一次風預熱裝置包括一次風機、過濾器和固定設置在所述高溫帶澆注料層內的隔熱管束和設置在所述高溫帶兩端的與所述隔熱管束連通的環形集氣罩,所述隔熱管束與所述環形集氣罩隨窯體轉動;所述環形集氣罩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窯體的中心軸線重合,在靠近窯體高端的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支入風口,在靠近窯體低端的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側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分支出風口,在每個所述環形集氣罩的外側上均套設有相對于地面靜止的與所述環形集氣罩連通的環形密封罩,在靠近窯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孟立寧,郭黎明,段向鋒,朱昌剛,
申請(專利權)人:博廣熱能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