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轉軸裝置及電子裝置,該轉軸裝置包括:第一轉軸、相對位于第一轉軸兩側的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其中,第二轉軸的軸心與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第二轉軸的表面與第一轉軸表面相切,可沿第一轉軸表面滾動;第三轉軸的軸心與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第三轉軸的表面與第一轉軸的表面相切,可沿第一轉軸表面滾動,從而使得所述轉軸裝置應用于電子裝置時,在所述第二轉軸、所述第三轉軸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時,保證所述電子裝置的外側弧長保持不變,內側弧長減小,使得所述電子裝置彎曲時內部不會發生相對運動,減小所述電子裝置內部的摩擦損耗,延長所述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轉軸
,尤其涉及一種轉軸裝置以及一種包括該轉軸裝置的電子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上一體屏的電子裝置越來越多,其顯示屏和殼體的柔韌度也越來越大,以避免所述電子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發生彎折而導致電子裝置的顯示屏碎裂的問題。但是,現有技術中的轉軸多用于單屏和非一體屏,其使用狀態不需要和電子裝置的顯示屏或殼體相關聯,從而導致所述電子裝置在利用所述轉軸發生彎折時,所述電子裝置的端面不再平齊,使得所述電子裝置內部發生相對摩擦,造成所述電子裝置內的摩擦損耗過大,影響所述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軸裝置以及一種包括該轉軸裝置的電子裝置,以減小所述電子裝置內部的摩擦損耗,延長所述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轉軸裝置,包括:第一轉軸、相對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兩側的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其中,所述第二轉軸的軸心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轉軸的表面與所述第一轉軸表面相切,可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所述第三轉軸的軸心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三轉軸的表面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表面相切,可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優選的,所述第一轉軸為對稱結構,所述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對稱的兩側。優選的,所述第一轉軸、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第三轉軸均為圓柱形轉軸。優選的,所述第一轉軸、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第三轉軸的半徑相同。優選的,所述第二轉軸、第三轉軸與所述第一轉軸均通過固定件相連,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其中,位于所述第二轉軸一側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軸心,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固定連接;位于所述第三轉軸一側的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轉軸和第一轉軸的軸心,第二固定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轉軸至少一端表面具有鋸齒,所述第二轉軸至少一端表面具有鋸齒,所述第三轉軸至少一端表面具有鋸齒,所述第一轉軸的鋸齒與所述第二轉軸的鋸齒相嚙合,所述第一轉軸的鋸齒與所述第三轉軸的鋸齒相嚙合。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二本體之間的承接層,其中,所述第一本體、所述承接層與所述第二本體均為可彎曲結構;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轉軸裝置,所述轉軸裝置位于所述承接層背離所述第一本體一側,且所述轉軸裝置中的第二轉軸與所述第二本體的第一部分固定連接,所述轉軸裝置中的第三轉軸與所述第二本體的第二部分固定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對位于所述轉軸裝置的兩側。優選的,所述第二轉軸、第三轉軸與所述第一轉軸均通過固定件相連,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其中,位于所述第二轉軸一側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軸心,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本體的第一部分固定連接;位于所述第三轉軸一側的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轉軸和第一轉軸的軸心,第二固定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本體的第二部分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電子裝置還包括:柔性填充件,所述填充件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縫隙內以及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三轉軸的縫隙內。優選的,所述柔性材料為橡膠。優選的,所述第一本體為顯示屏,所述第二本體為電子裝置背殼。優選的,所述背殼背離所述承接層一側表面為均勻波浪形表面。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轉軸裝置,包括:第一轉軸、相對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兩側的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其中,所述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的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轉軸表面相切,從而使得所述轉軸裝置應用于電子裝置時,在所述第二轉軸、所述第三轉軸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過程中,保證所述電子裝置的外側弧長保持不變,內側弧長減小,使得所述電子裝置彎曲過程中內部不會發生相對運動,減小所述電子裝置內部的摩擦損耗,延長所述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轉軸裝置一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轉軸裝置另一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轉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電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正如
技術介紹
部分所述,現有技術中電子裝置在利用所述轉軸發生彎折時,所述電子裝置的端面不再平齊,使得所述電子裝置內部發生相對摩擦,造成所述電子裝置內的摩擦損耗過大,影響所述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軸裝置,包括:第一轉軸、相對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兩側的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其中,所述第二轉軸的軸心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轉軸的表面與所述第一轉軸表面相切,可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所述第三轉軸的軸心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三轉軸的表面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表面相切,可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相應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二本體之間的承接層,其中,所述第一本體、所述承接層與所述第二本體均為可彎曲結構;上述轉軸裝置,所述轉軸裝置位于所述承接層背離所述第一本體一側,且所述轉軸裝置中的第二轉軸與所述第二本體的第一部分固定連接,所述轉軸裝置中的第三轉軸與所述第二本體的第二部分固定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對位于所述轉軸裝置的兩側。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轉軸裝置包括:第一轉軸、相對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兩側的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其中,所述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的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轉軸表面相切,在應用于電子裝置時,所述轉軸裝置中的第二轉軸與所述電子裝置的第二本體的第一部分相連,所述轉軸裝置中的第三轉軸與所述電子裝置的第二本體的第二部分相連,從而使得所述電子裝置發生彎曲時,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第三轉軸沿著所述第一轉軸的表面滾動,保證所述第一本體的弧長保持不變,減小所述第二本體的弧長,保持所述電子裝置的斷面保持平齊,使得所述電子裝置內部不會發生相對運動,減緩所述電子裝置內的摩擦損耗,延長所述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專利技術,但是本專利技術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專利技術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專利技術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如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軸裝置,包括:第一轉軸1、相對位于所述第一轉軸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轉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轉軸、相對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兩側的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其中,所述第二轉軸的軸心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轉軸的表面與所述第一轉軸表面相切,可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所述第三轉軸的軸心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三轉軸的表面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表面相切,可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轉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轉軸、相對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兩側的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其中,所述第二轉軸的軸心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轉軸的表面與所述第一轉軸表面相切,可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所述第三轉軸的軸心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心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三轉軸的表面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表面相切,可沿所述第一轉軸表面滾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為對稱結構,所述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轉軸對稱的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第三轉軸均為圓柱形轉軸。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所述第二轉軸和所述第三轉軸的半徑相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轉軸、第三轉軸與所述第一轉軸均通過固定件相連,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其中,位于所述第二轉軸一側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軸心,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固定連接;位于所述第三轉軸一側的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轉軸和第一轉軸的軸心,第二固定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至少一端表面具有鋸齒,所述第二轉軸至少一端表面具有鋸齒,所述第三轉軸至少一端表面具有鋸齒,所述第一轉軸的鋸齒與所述第二轉軸的鋸齒相嚙合,所述第一轉軸的鋸齒與所述第三轉軸的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欒北甌,吳媛媛,
申請(專利權)人:聯想北京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