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總地涉及天然氣管網余壓回收發電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無油雙螺桿膨脹機的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
技術介紹
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其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目前,天然氣的長途運輸主要是通過管網系統進行的,當前世界上長途管道的運輸均采用高壓輸氣,輸送壓力一般在10MPa以上,上游天然氣通過高壓管網送至各城市或大型用戶,通過各地天然氣調壓站降壓至0.4MPa左右送至用戶使用,在這過程中大部分的壓力能被浪費掉。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逐漸出現了一些對天然氣管網中余壓的回收利用技術,主要分為制冷利用和發電利用。其中,制冷利用主要是制冰與生活制冷等;壓力能發電工藝要求天然氣的流量和壓力相對穩定,但是天然氣的使用存在嚴重的不均勻性,所以無法滿足發電設備的穩定運行,并且天然氣調壓站的布局較為分散,而小型電力系統不具備上網的條件,不利于建設大型電力回收系統,只能在門站內自用,多余的電量不能儲存造成浪費。授權公告號為CN105201558A的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基于單螺桿膨脹機的天然氣輸送管線余壓發電系統,該專利技術主要是利用單螺桿膨脹機將天然氣輸送管線的壓力能進行發電,膨脹后的低壓天然氣進入油氣分離器將天然氣和潤滑油分離,分離后的天然氣經空氣加熱器進入原有天然氣輸送管線送至下游用戶,分離后潤滑油通過潤滑油泵將潤滑油加壓后再次泵入單螺桿膨脹機需要潤滑的位置,同時通過空氣加熱器將低溫天然氣回升至下游用戶需要的溫度。該專利技術提出的工藝僅僅是利用了部分的天然氣余壓,還有大量的冷能被浪費掉,發電效率較低,而且潤滑油與天然氣相接觸,造成了天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連接至天然氣管道,并與原有天然氣調壓裝置大體并聯布置,包括: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利用高壓天然氣降壓所產生的壓力能進行發電;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所述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以經過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降壓之后的低溫天然氣為冷源,以常溫空氣為熱源進行發電;潤滑油子系統,所述潤滑油子系統與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和所述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分別連接以提供潤滑作用;以及監測調控子系統,所述監測調控子系統對所述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調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連接至天然氣管道,并與原有天然氣調壓裝置大體并聯布置,包括: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利用高壓天然氣降壓所產生的壓力能進行發電;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所述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以經過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降壓之后的低溫天然氣為冷源,以常溫空氣為熱源進行發電;潤滑油子系統,所述潤滑油子系統與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和所述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分別連接以提供潤滑作用;以及監測調控子系統,所述監測調控子系統對所述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調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和所述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的原動機為無油雙螺桿膨脹機。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包括:天然氣預處理裝置,所述天然氣預處理裝置的入口連接至高壓天然氣管道,所述天然氣預處理裝置的出口通過天然氣原管線調節閥連接至所述原有天然氣調壓裝置;第一無油雙螺桿膨脹機,所述第一無油雙螺桿膨脹機的進氣口連接至所述天然氣預處理裝置的出口,所述第一無油雙螺桿膨脹機的出氣口連接至所述原有天然氣調壓裝置下游的低壓天然氣管道;動減速機,所述動減速機與所述第一無油雙螺桿膨脹機的轉子連接;發電機,所述發電機與所述動減速機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包括:第二無油雙螺桿膨脹機,所述第二無油雙螺桿膨脹機的轉子連接至所述發電機;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工質側的入口與所述第二無油雙螺桿膨脹機的出氣口連接,所述冷凝器的冷源側的進出口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一無油雙螺桿膨脹機的出氣口與所述低壓天然氣管道之間的管道;工質泵,所述工質泵的入口與所述冷凝器的工質側的出口連接;蒸發器,所述蒸發器的工質側的入口與所述工質泵的出口連接,所述蒸發器的工質側的出口與所述第二無油雙螺桿膨脹機的進氣口連接,所述蒸發器以空氣作為熱源。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氣管網余壓綜合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子系統包括:潤滑油箱,所述潤滑油箱用以收集來自所述天然氣余壓發電子系統和所述天然氣余冷發電子系統的高溫潤滑油;油泵,所述油泵的入口與所述潤滑油箱的出口連接;油過濾器,所述油過濾器的入口與所述油泵的出口連接;換熱器,所述換熱器的潤滑油側的入口與所述油過濾器的出口連接;油分配器,所述油分配器的入口與所述換熱器的潤滑油側的出口連接,所述油分配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金鋒,晁海亮,王晗,孫寧,
申請(專利權)人: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