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連體雙向料槽,屬于養(yǎng)殖業(yè)
技術介紹
目前農村專業(yè)戶在養(yǎng)豬過程中,使用料槽為長方形料槽,加料后,豬在采食過程中,經(jīng)常將飼料拱出料槽造成浪費,飼料如果沒有吃完,在夏季還會造成霉料現(xiàn)象,而使用自動放料由于出料慢影響生豬的采食速度。因此研發(fā)一種簡單經(jīng)濟實用出料快,又不浪費飼料的料槽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價格低,制作簡單,材料來源容易,使用效果好,能解決中小規(guī)模畜禽養(yǎng)殖戶出料快,又不浪費飼料的料槽。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連體雙向料槽,由食槽、料筒和圈舍隔離欄構成。進一步的,所述食槽為兩個半圓型槽連接在一起,其特征為該食槽置于相鄰圈舍中間,為兩圈舍共用。進一步的,所述料筒為兩端開口圓柱形筒狀用于加料,一端置于連體食槽中間,距離食槽底板保持適當距離,便于出料,其特征在于料筒中間有兩根下料棒斜插人食槽底部,豬采食過程拱動下料棒帶動下料。進一步的,所述圈舍隔離欄為相鄰圈舍隔離,其特征在于料筒固定于兩側圈舍隔離欄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方便采食節(jié)約飼料,沒有死角,防止霉料;2、下料速度與采食速度同步;3、該技術制作簡單,材料來源,使用效果好,經(jīng)濟實用,適合農村中小型養(yǎng)殖戶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主視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結構俯視示意圖。圖中:1、食槽;2、料筒;3、圈舍隔離欄;4、下料棒。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到的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參照圖1、圖2制作本技術。一種連體雙向料槽,由食槽1、料筒2和圈舍隔離欄3構成。所述食槽1為兩個半圓型槽連接在一起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體雙向料槽,由食槽(1)、料筒(2)和圈舍隔離欄(3)構成;所述食槽(1)為兩個半圓型槽連接在一起,其特征為食槽(1)置于相鄰圈舍中間,為兩圈舍共用;所述料筒(2)為兩端開口圓柱形筒狀,用于加料,一端置于食槽(1)中間,距離食槽(1)底部保持適當距離,便于出料,其特征在于料筒(2)中間有兩根下料棒(4)斜插人食槽(1)底部,豬采食過程拱動下料棒(4)帶動下料;所述圈舍隔離欄(3)為相鄰圈舍隔離,其特征在于料筒(2)固定于圈舍隔離欄(3)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連體雙向料槽,由食槽(1)、料筒(2)和圈舍隔離欄(3)構成;所述食槽(1)為兩個半圓型槽連接在一起,其特征為食槽(1)置于相鄰圈舍中間,為兩圈舍共用;所述料筒(2)為兩端開口圓柱形筒狀,用于加料,一端置于食槽(1)中...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