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集成液晶電視,包括前框、液晶顯示面板、背光模組和電子元件,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中框和背板,中框套設在背板內并與其緊固連接形成一容腔,該容腔內設有背光源、反射片、擴散板和光學膜片組,前框套設于背板外圍并與其緊固連接,液晶顯示面板夾設于前框與中框之間,電子元件包括電源板、機芯主板和喇叭,所述背板內側向外凸起設有一凸包,凸包上設有若干個通孔,電子元件設置在該凸包內,背板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一支撐腳,前框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所述第一支撐腳、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形成支撐液晶電視的底座。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大方,外形新穎,組裝簡便、工序少,裝配效率高,成本低廉,有利于液晶電視的超薄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視機
,尤其涉及一種集成液晶電視。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子產品的日益進步以及液晶電視的更新換代,人們越來越注重液晶電視是否超薄化。目前市場中常見的液晶電視,大都包括前殼、液晶顯示面板、背光模組、電子元件、后殼和底座,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中框、背板、背光源、反射片、擴散板和光學膜片組,電子元件包括機芯主板、電源板和喇叭,該些電子元件大都是設置在后殼內,因而導致現有液晶電視的厚度即使做得再薄,也都得有50mm以上,液晶電視的超薄化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由于液晶電視零部件繁多,組裝復雜,裝配效率低下,導致成本高居不下;此外,現有液晶電視的底座,結構較為復雜,存在耗材多、占用空間大等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大方,外形新穎,組裝簡便,組裝工序少,成本低廉,有利于超薄化的集成液晶電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集成液晶電視,其包括前框、液晶顯示面板、背光模組和電子元件,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中框和背板,所述中框套設在背板內并與其緊固連接形成一容腔,該容腔內設有背光源、反射片、擴散板和光學膜片組,前框套設于背板外圍并與其緊固連接,液晶顯示面板夾設于前框與中框之間,所述電子元件包括電源板、機芯主板和喇叭,所述背板內側向外凸起設有一凸包,凸包上設有若干個通孔,電子元件設置在該凸包內,所述背板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一支撐腳,前框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所述第一支撐腳、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形成支撐液晶電視的底座。所述第一支撐腳設置在背板下邊緣中部,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分別設置在前框下邊緣兩側。該設計提高了底座支撐的穩定性。所述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均為L形。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L形的一支撐邊朝前垂直于液晶顯示面板。該設計提高了底座支撐的穩定性。所述電源板與機芯主板集成為一體。該設計降低了組裝的復雜性,提高了裝配效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所述背板外側設有用于將液晶電視掛置墻上的掛件。該設計使得液晶電視除了可以在平臺上放置,還可以掛置在墻上,豐富了液晶電視的固定方式。所述背板由鐵質材料成型。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取消了傳統液晶電視的后殼,直接將背光模組的背板外露,不僅可以省去制造后殼的材料,減少后殼組裝的工序,而且還可以大大減小液晶電視的厚度,提高散熱效果,達到超薄和節約成本的目的;所述背板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一支撐腳,前框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該設計通過設置結構簡單的三個支撐腳進行三點支撐以替代傳統液晶電視結構復雜的底座,不僅可以節省底座耗材,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減小底座的占用空間,使得液晶電視的外觀更加簡單大方、款式更加新穎,滿足人們的現代化需求,同時,采用一體成型的設計,減少了底座的安裝工序,提高了組裝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所述背板內側向外凸起設有一凸包,凸包上設有若干個通孔,電子元件設置在該凸包內,該設計不僅可以利用凸包容置與防護電子元件,而且將電子元件固定在背板內側可以使其在組裝液晶電視時,先在背板內側安裝電子元件,然后再依序安裝背光模組的其它部件,使得液晶電視的組裝只需在一條生產線上即可組裝完畢,組裝過程更為合理與流暢,而凸包上通孔的設計,不僅有利于喇叭聲音的傳播,而且可以提高液晶電視的散熱性能,延長使用壽命。本專利技術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大方,外形新穎,組裝簡便,組裝工序少,裝配效率高,成本低廉,有利于液晶電視的超薄化。附圖說明現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闡述:圖1為本專利技術集成液晶電視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或者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的集成液晶電視包括前框1、液晶顯示面板2、背光模組3和電子元件4,所述背光模組3包括中框31和背板32,所述中框31套設在背板32內并與其緊固連接形成一容腔,該容腔內設有背光源(圖中未標注)、反射片33、擴散板34和光學膜片組35,前框1套設于背板32外圍并與其緊固連接,液晶顯示面板2夾設于前框1與中框31之間,所述電子元件4包括電源板41、機芯主板42和喇叭43,所述背板32內側向外凸起設有一凸包5,凸包5上設有若干個通孔51,電子元件4設置在該凸包5內,所述背板32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一支撐腳61,前框1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二支撐腳62和第三支撐腳63,所述第一支撐腳61、第二支撐腳62和第三支撐腳63形成支撐液晶電視的底座6。所述第一支撐腳61設置在背板32下邊緣中部,第二支撐腳62和第三支撐腳63分別設置在前框1下邊緣兩側。該設計提高了底座6支撐的穩定性。所述第二支撐腳62和第三支撐腳63均為L形。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支撐腳62和第三支撐腳63的L形一支撐邊朝前垂直于液晶顯示面板2。該設計提高了底座6支撐的穩定性。所述電源板41與機芯主板42集成為一體。該設計降低了組裝的復雜性,提高了裝配效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所述背板32外側設有用于將液晶電視掛置墻上的掛件(圖中未示出)。該設計使得液晶電視除了可以在平臺上放置,還可以掛置在墻上,豐富了液晶電視的固定方式。所述背板32由鐵質材料成型。本專利技術的集成液晶電視,在進行組裝時,首先將電源板41、機芯主板42和喇叭43等電子元件4固定在背板32內側的凸包5內,接著在背板32內側安裝背光源、反射片33、擴散板34、光學膜片組35,然后將中框31與背板32緊固連接,之后將液晶顯示面板2置在中框31上,最后將前框1與背板32緊固連接,以將液晶顯示面板2夾緊于前框1與中框31之間,從而完成液晶電視的裝配過程;該組裝過程大大提高了液晶電視主要零部件組裝的連續性,使其只需在一條生產線上即可組裝完畢,期間無需翻轉液晶電視的背板32或后殼等部件以安裝電子元件4,也無需安裝底座6,組裝過程更為合理、簡便與流暢,裝配效率大大提高。以上描述不應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集成液晶電視,包括前框、液晶顯示面板、背光模組和電子元件,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中框和背板,所述中框套設在背板內并與其緊固連接形成一容腔,該容腔內設有背光源、反射片、擴散板和光學膜片組,前框套設于背板外圍并與其緊固連接,液晶顯示面板夾設于前框與中框之間,所述電子元件包括電源板、機芯主板和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內側向外凸起設有一凸包,凸包上設有若干個通孔,電子元件設置在該凸包內,所述背板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一支撐腳,前框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所述第一支撐腳、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形成支撐液晶電視的底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集成液晶電視,包括前框、液晶顯示面板、背光模組和電子元件,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中框和背板,所述中框套設在背板內并與其緊固連接形成一容腔,該容腔內設有背光源、反射片、擴散板和光學膜片組,前框套設于背板外圍并與其緊固連接,液晶顯示面板夾設于前框與中框之間,所述電子元件包括電源板、機芯主板和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內側向外凸起設有一凸包,凸包上設有若干個通孔,電子元件設置在該凸包內,所述背板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一支撐腳,前框下邊緣一體成型有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所述第一支撐腳、第二支撐腳和第三支撐腳形成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偉,鄭文傑,何恒毅,甘紅林,黃敬興,
申請(專利權)人: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