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包括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的殼體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以兩個雙離合器變速器取代一個變速器內的多級離合結構,實現速比范圍拓寬的同時結構簡單、可靠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變速器領域。
技術介紹
雙離合器變速器具有兩組同軸嵌套或平行布置的離合器,同軸、內外嵌套布置的兩根輸入軸,一根、兩根或三根平行布置的副軸和一根輸出軸,或者副軸同時作為輸出軸,布置在副軸上的多個同步器、多個換擋撥叉。變速器奇、偶數擋主動齒輪分別布置在兩根輸入軸上,通過兩個離合器的切換以及不同同步器動作,經由不同副軸實現扭矩變換和輸出。雙離合器變速器技術比較成熟,雙離合器變速器主要應用于商用車,現有雙離合器變速器存在的問題是擋位數少,速比范圍間隔大,傳遞扭矩有限,不能夠適用于商用車裝載質量大,使用條件復雜,同時保證重型汽車良好的動力性、經濟性、加速性和舒適性的要求。為了拓寬速比范圍,一個解決方案是采用多離合器變速器,例如在授權公告號:CN102102738B、授權公告日:2013.05.22、專利技術名稱:“多離合變速器”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以及在申請號:201310153205.9、申請日:2013.04.28、專利技術名稱:“多離合器變速器”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中所公開的。但現有技術中的多離合器變速器采用的均是在一個變速器內設置多級離合(或者摩擦副)的方式來實現速比范圍的拓寬。離合級別越多,速比范圍越寬,但相應地多離合器變速器的內部結構也越復雜,控制策略越繁瑣,并且外部必須對軸間配合進行重新布置,加大了多離合器變速器的空間布置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多離合器變速器內部結構復雜的問題,以更加簡單的結構來拓寬速比范圍。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包括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的一個離合器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各自具有兩個離合器、分別與兩個所述離合器連接并且內外嵌套的內輸入軸和外輸入軸、副軸和輸出軸,所述內輸入軸和所述外輸入軸上的各擋主動齒輪與所述副軸上的各擋從動齒輪配合,所述副軸上的主動齒輪與所述輸出軸上的從動齒輪常嚙合。優選地,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各自具有兩個離合器、分別與兩個所述離合器連接并且內外嵌套的內輸入軸和外輸入軸、副軸,所述內輸入軸和所述外輸入軸上的各擋主動齒輪與所述副軸上的各擋從動齒輪配合,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的副軸同時作為輸出軸。優選地,上述多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還包括同步器,所述同步器選擇性地與各擋主動齒輪或者各擋從動齒輪嚙合。優選地,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設有倒擋,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不設倒擋。本專利技術采用兩個雙離合器變速器來實現多離合器變速器的功能,其中一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輸出軸與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的一個離合器連接,這樣,對于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的每個擋位,均能夠經過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再次進行多速比擋位變換,也就是說最終經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輸出的速比個數是兩個雙離合器變速器的擋位數量的乘積,大大拓寬了速比范圍,而且每個雙離合器變速器內均只有兩級離合,內部結構簡單,并且不需要對軸系進行再布置,節省研發成本。進一步地,本專利技術采用獨立的副軸、輸出軸的布置方式能夠保證兩個雙離合器變速器之間的共線,便于空間布置。進一步地,在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設倒擋而在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內不設倒擋,則避免了復雜的控制策略并且使結構更加簡化。附圖說明接下來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多離合器變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多離合器變速器的結構示意圖。上圖中標記說明:1、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2、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外輸入軸3、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一4、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二5、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輸出軸11、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一擋主動齒輪13、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三擋主動齒輪(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五擋主動齒輪)22、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二擋主動齒輪(倒擋主動齒輪)24、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四擋主動齒輪(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六擋主動齒輪)31、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一擋從動齒輪42、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二擋從動齒輪(倒擋惰輪)33、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三擋從動齒輪34、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四擋從動齒輪45、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五擋從動齒輪46、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六擋從動齒輪39、倒擋從動齒輪30、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一常嚙合齒輪40、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二常嚙合齒輪50、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輸出軸常嚙合齒輪01、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02、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外輸入軸03、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一04、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二05、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輸出軸011、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一擋主動齒輪013、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三擋主動齒輪(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五擋主動齒輪)022、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二擋主動齒輪024、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四擋主動齒輪(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六擋主動齒輪)031、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一擋從動齒輪042、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二擋從動齒輪033、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三擋從動齒輪034、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四擋從動齒輪045、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五擋從動齒輪046、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六擋從動齒輪030、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一常嚙合齒輪040、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二常嚙合齒輪050、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輸出軸常嚙合齒輪SC1、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同步器SC2、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二同步器SC3、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三同步器SC4、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四同步器SC01、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同步器SC02、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二同步器SC03、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三同步器SC04、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四同步器C1、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離合器C2、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二離合器C01、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離合器C02、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二離合器。具體實施方式參考圖1,本專利技術的多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采用了兩個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離合器C1和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二離合器C2為同軸、內外嵌套式結構布置,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離合器C01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二離合器C02為同軸、內外嵌套式結構布置。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1和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外輸入軸2內外嵌套式結構布置,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一3和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二4與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1和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外輸入軸2平行布置;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01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外輸入軸02內外嵌套式結構布置,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一03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副軸二04與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01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外輸入軸02平行布置。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中,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離合器C1和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1連接,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二離合器C2和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外輸入軸2連接,通過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一離合器C1和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第二離合器C2的開閉控制,可以有選擇性地將發動機(圖1中未顯示)扭矩傳遞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1和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外輸入軸2。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內輸入軸1上從左往右(靠近發動機一側為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的一個離合器連接,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各自具有兩個離合器、分別與兩個所述離合器連接并且內外嵌套的內輸入軸和外輸入軸、副軸,所述內輸入軸和所述外輸入軸上的各擋主動齒輪與所述副軸上的各擋從動齒輪配合,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的副軸同時作為輸出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的一個離合器連接,所述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和所述第二雙離合器變速器各自具有兩個離合器、分別與兩個所述離合器連接并且內外嵌套的內輸入軸和外輸入軸、副軸,所述內輸入軸和所述外輸入軸上的各擋主動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應清,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