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部件具有形成成像部件的框架部件,所述框架部件包括:第一支撐部件,第一支撐部件具有第一部件和附連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的一部分在第一支撐部件的縱向方向上位于第一部件的外側,第二部件固定到第一部件以使得第一支撐部件在縱向方向上的長度變成預定長度;通過焊接緊固到第一部件的第二支撐部件;以及通過焊接緊固到第二部件的第三支撐部件。由此,成像部件能夠形成具有高精確度的圖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打印機、傳真機、復印機、具有這些功能組合的多功能外設等等的成像部件。
技術介紹
對于在構成成像部件主體的框架部件的前、后、左和右側中定位而言,定位部件設置在成像部件主體的前側板和后側板之間,且在成像部件主體的框架部件的前、后、左和右側中的定位精度由定位部件的尺寸精度確保。例如,如在日本公開專利申請No.2010-204247中的圖6所示,框架部件被構造為使得彎折部分設置在支架110的這側和后側中,且彎折部分分別緊固到前側板和后側板121和122。大致上,在支架110的彎折部分的外側上的長度尺寸的公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的差值)大約是±0.5mm至0.7mm,所述彎折部分具有大約500mm的長度尺寸。近年來,框架部件已經不通過傳統螺釘緊固而是通過激光焊接來組裝,以增加精度和減少構成成像部件主體的框架部件的成本。在框架部件通過激光焊接組裝的情況下,如果在受到激光焊接的構件之間的間隙變大到一定程度以上,則存在可能發生焊接失效的可能性。如在日本公開專利申請No.2010-204247中,在支架110緊固到成像部件主體的前側板和后側板121和122的情況下,成像部件主體的前側板和后側板121和122可能由于支架110的長度尺寸的公差的差量而掉落或變形。由此,難以大量生產構成成像部件主體的高度精確的框架部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小框架部件的變形的成像部件,框架部件的變形由焊接引起、起源于支架的尺寸失效。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的成像部件,所述成像部件包括:形成成像部件的框架部件,所述框架部件具有第一支撐部件,第一支撐部件具有第一部件和附連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的一部分在第一支撐部件的縱向方向上在第一部件的外側,第二部件固定到第一部件,以使得第一支撐部件在縱向方向上的長度變成預定長度;通過焊接緊固到第一部件的第二支撐部件;以及通過焊接緊固到第二部件的第三支撐部件。通過參考附圖對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以下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另外的特征將變得明顯。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成像部件的結構的說明性透視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成像部件的結構的說明性剖視圖。圖3是示出當從前側觀察實施方式中的成像部件主體時的框架部件的結構的說明性透視圖。圖4是示出當從后側觀察實施方式中的成像部件主體時的框架部件的結構的說明性透視圖。圖5是示出當從底面側觀察實施方式中的成像部件主體時的框架部件的結構的說明性仰視圖。圖6A是示出第一支架的結構的說明性透視圖。圖6B示出圖6A中的第一支架的6B-6B截面。圖7A是示出第一支架的結構的說明性平面圖。圖7B是示出第一支架的結構的說明性仰視圖。圖8是當從底面側觀察成像部件主體中的框架部件的第一支架的周邊時的部分仰視圖。圖9A是示出圖8中的左端部分的結構的部分透視圖。圖9B是示出圖8中的右端部分的結構的部分透視圖。圖10A是示出在第一支架根據特定尺寸構造的情況下在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間的空間和直立姿勢的示意圖,所述特定尺寸是在縱向方向上的尺寸。圖10B是示出在第一支架根據在縱向方向上長于特定尺寸的尺寸構造的情況下在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間的空間和直立姿勢的一個示例的示意圖。圖10C是示出在第一支架根據在縱向方向上短于特定尺寸的尺寸構造的情況下在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間的空間和直立姿勢的一個示例的示意圖。圖10D是示出在第一支架根據在縱向方向上短于特定尺寸的尺寸構造的情況下在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間的空間和直立姿勢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圖。圖11是示出用于調整第一支架在縱向方向上的尺寸的工具的結構的說明性透視圖。圖12是示出在利用工具調整第一支架在縱向方向上的尺寸的狀態的說明性透視圖。圖13A是示出第四支架的結構的說明性平面圖。圖13B是示出第四支架的結構的說明性前視圖。圖13C是示出第四支架的結構的說明性仰視圖。圖13D是示出第四支架的結構的說明性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現在將依據附圖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將具體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成像部件的一個實施方式。<成像部件>以下將參考圖1和圖2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成像部件的結構。圖1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成像部件的結構的說明性透視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成像部件的結構的說明性剖視圖。在圖1和圖2中示出的成像部件100的主體(成像部件主體)能夠安裝在可選供給模塊150上,如圖1所示。成像部件100的主體和可選供給模塊150分別具有在上側和下側中的兩級供給盒101a和101b、151a和151b。供給盒101a、101b、151a和151b中的每個容納有尺寸和基重與其它供給盒不同的記錄材料1。用戶能夠通過在圖1中示出的操作部分102、連接到成像部件100的未示出的個人計算機等等選擇待使用的記錄材料1。如圖2所示,成像區段2設置在成像部件100的主體中。當形成在圖3和圖4中示出的成像部件100的主體的框架部件200被歪曲時,可能在成像區段2中發生圖像失效和/或操作失效。另一方面,在圖1中的可選供給模塊150中,即使框架部件200已經稍微歪曲,所述歪曲也不影響從供給盒151a和151b供給記錄材料1、以及將記錄材料1傳遞到成像部件100的主體的功能。已經從在圖2中示出的供給盒101a或101b供給的記錄材料1通過傳送路徑105在圖2中的向上方向上傳送,所述傳送路徑是傳送區段且設置在圖2中示出的成像部件100的主體的右側中。在已經在成像區段2中形成有圖像之后,記錄材料1排放到排放托盤106上。<成像區段>成像區段2均具有設置在其中的感光鼓3,感光鼓是在圖2中的順時針方向上旋轉的圖像承載體。充電輥4設置在相應感光鼓3的周邊上,所述充電輥均是對感光鼓3的表面均勻充電的充電單元。而且,激光掃描器104設置在成像區段中,激光掃描器均是圖像曝光單元,圖像曝光單元根據圖像信息利用激光束104a輻射已經被充電輥4均勻充電的感光鼓3的表面,且分別形成靜電潛像。而且,設置有作為顯影劑承載體的顯影輥5,顯影輥均設置在顯影設備中,顯影設備是供應調色劑的顯影單元,調色劑是用于形成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靜電潛像的顯影劑。本實施方式中的成像區段2從圖2中的左側均分別設置用于黃色Y、品紅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顏色。而且,由張緊輥6a至6e拉伸以便能夠在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上旋轉的中間轉印帶7的外周表面被設置成面向用于各種顏色的感光鼓3的表面。初次轉印輥8設置在中間轉印帶7的內周表面側中,初次轉印輥均是通過中間轉印帶7面向各種顏色的感光鼓3的初次轉印單元。而且,在已經轉印之后還留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調色劑由清潔刮刀9刮除和移除,清潔刮刀是設置在清潔設備上的清潔單元。本實施方式中的成像單元103具有感光鼓3、充電輥4、以及未示出的顯影設備,顯影輥5設置在顯影設備中。而且,其中設置有清潔刮刀9的未示出的清潔設備等等設置成一體的形式。成像單元103均包括用于各種顏色的處理盒,處理盒被安裝成可附連到成像部件100的主體且從成像部件100的主體可移除。成像區段2配置成具有:成像單元103、設置有中間轉印帶7和初次轉印輥8的轉印單元107、二次轉印輥17、定影設備18和其它裝置。<傳送區段>已經容納在各個供給盒101a、101b、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的成像部件,所述成像部件包括:框架部件,其配置成形成所述成像部件,所述框架部件包括:第一支撐部件,第一支撐部件包括第一部件和附連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的一部分在第一支撐部件的縱向方向上位于第一部件的外側,第二部件固定到第一部件以使得第一支撐部件在縱向方向上的長度變成預定長度;通過焊接緊固到第一部件的第二支撐部件;和通過焊接緊固到第二部件的第三支撐部件。
【技術特征摘要】
2015.08.28 JP 2015-1690691.一種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的成像部件,所述成像部件包括:框架部件,其配置成形成所述成像部件,所述框架部件包括:第一支撐部件,第一支撐部件包括第一部件和附連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的一部分在第一支撐部件的縱向方向上位于第一部件的外側,第二部件固定到第一部件以使得第一支撐部件在縱向方向上的長度變成預定長度;通過焊接緊固到第一部件的第二支撐部件;和通過焊接緊固到第二部件的第三支撐部件。2.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武居有平,
申請(專利權)人:佳能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