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視鏡致動器,其包括:外殼和蓋,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蓋設置在外殼的上側。所述蓋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蓋軌道。接裝板具有可旋轉的軸,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可旋轉的軸接合在蓋軌道上并且可圍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當樞軸夾具裝配到蓋時,其可圍繞第二旋轉軸線旋轉、包圍旋轉軸并且將接裝板裝配到蓋軌道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視鏡致動器。更特別地,本專利技術涉及這樣一種視鏡致動器,其用于調節用于車輛的側視鏡或后視鏡的傾斜角度。
技術介紹
通常,車輛設置有后視鏡和側視鏡以確保當車輛行駛時的向后的可視性,并且后視鏡和側視鏡的傾斜角度需要被適當調節以確保駕駛員的可視性。近來,駕駛員已經優選電動后視鏡而不是手動后視鏡,所述電動后視鏡的傾斜角度(姿態)可以通過操縱按鈕而方便地調節,而所述手動后視鏡的傾斜角度由手來調節,電動后視鏡需要用于調節后視鏡和側視鏡的姿態的視鏡致動器。相關技術中的視鏡致動器包括外殼和接裝板,所述外殼容納電機和齒輪,而所述接裝板設置在外殼的上側并且通過電機和齒輪的操作而相對于外殼旋轉。接裝板附接到側視鏡,以支撐側視鏡的旋轉,并且所述接裝板在通過電機和齒輪的操作而旋轉的同時使得側視鏡旋轉,從而改變側視鏡的傾斜角度。相關技術中的接裝板1可旋轉地裝配在外殼的上側處(未示出)。參考圖7,樞軸固持器2裝配在位于接裝板1的中央部處的球形空間中,從而能夠基于單個軸線而圍繞一個軸線旋轉,樞軸套筒3裝配到樞軸固持器2的旋轉軸從而能夠圍繞兩個軸線旋轉,所述兩個軸線相對于旋轉軸成直角,并且在這種情況下,板簧4和螺栓5用于固定樞軸固持器2和樞軸套筒3。然而,在相關技術的視鏡致動器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即,由于用于在外殼的上側處裝配接裝板的部件以堆疊的方式裝配,因此裝配視鏡致動器所需要的時間增加,并且,由于利用板簧的裝配結構受到彈簧系數影響,因而當視鏡致動器和板簧被操作以使得側視鏡旋轉時,由視鏡致動器和板簧二者而導致振動。公開于該專利技術
技術介紹
部分的上述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專利技術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構成在本國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致力于解決與現有技術相關聯的上述問題并且致力于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視鏡致動器,所述視鏡致動器能夠通過改進接裝板的裝配結構而減少裝配部件的數量,并且減少裝配時間,所述接裝板構造為能夠在外殼的上側處沿不同的軸向方向旋轉。在一個方面,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案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視鏡致動器,其包括:外殼和蓋,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蓋設置在外殼的上側。所述蓋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蓋軌道。接裝板具有旋轉軸,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旋轉軸接合在蓋軌道上并且可圍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當樞軸夾具裝配到蓋時,該樞軸夾具可圍繞第二旋轉軸線旋轉、包圍旋轉軸并且將接裝板裝配到蓋軌道上。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蓋可以包括引導凹槽,并且所述樞軸夾具可以包括可從樞軸夾具的兩個相對側突出的夾具肋片。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兩個相對側包圍接裝板的旋轉軸并且夾具肋片可以插入蓋的引導凹槽中,從而使得夾具肋片形成第二旋轉軸線。在特定實施方案中,接裝板能夠圍繞通過夾具肋片形成的第二旋轉軸線旋轉。在特定實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旋轉軸線和所述第二旋轉軸線可以基本上正交。在特定實施方案中,所述蓋軌道可以在所述蓋的中央部處形成,并且所述旋轉軸可以在所述接裝板的中央部處形成。在特定實施方案中,所述旋轉軸可以具有球形部,其構造為防止在接裝板圍繞夾具肋片旋轉時與蓋軌道干擾。在特定實施方案中,所述球形部在所述旋轉軸的基本上中央部處形成。與相關技術相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案的視鏡致動器,其能夠減少用于裝配到設置在外殼的上側處的接裝板的部件的數量并且減少裝配時間。此外,由于產生振動的部件(諸如,相關技術中的板簧)不是必要的,因此與相關技術相比能夠減少在調節視側視鏡的姿態時產生的振動。將在下文中討論本專利技術的其他方面和實施方案。應當理解,此處所使用的術語“車輛”或“車輛的”或其它類似術語一般包括機動車輛,例如包括運動型多用途車輛(SUV)、大型客車、貨車、各種商用車輛的乘用汽車,包括各種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動力車輛、電動車輛、可插式混合動力電動車輛、氫動力車輛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車輛(例如源于非石油的能源的燃料)。正如本文所指,混合動力車輛為具有兩個或更多個動力源的車輛,例如汽油動力和電動車輛。下面討論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案的上述特征及其它特征。附圖說明接下來將參照由所附附圖顯示的本專利技術的某些示例性實施方案來詳細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以上及其它特征,這些附圖在下文中僅以顯示的方式給出,因而對本專利技術是非限定性的,在這些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視鏡致動器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視鏡致動器的聯接立體圖;圖3A和圖3B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視鏡致動器的剖開立體圖;圖4是沿著圖3的線A-A所取的截面圖;圖5A和圖5B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視鏡致動器的剖開立體圖;圖6是沿著圖5的線B-B所取的截面圖;和圖7示出相關技術的視鏡致動器的接裝板的裝配結構。應理解的是,附圖呈現了如本文所描述的本專利技術的各個優選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簡化表示,從而不必按比例繪制,本文所公開的本專利技術的各個優選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定向、位置以及形狀,將部分地由具體意圖的應用以及使用環境所確定。在附圖中,貫穿附圖的多幅圖形,附圖標記引用本專利技術的同樣的或等同的部件。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中,現在將詳細參考本專利技術的各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并且在下文中描述。盡管將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案,應理解,該描述不旨在將本專利技術限制于這些示例性實施方案。相反,本專利技術旨在不但覆蓋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而且覆蓋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替換、修改、等同和其它實施方式。下文中,將參考所附附圖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使得本專利技術所屬的
中的人員可以容易地實施該示例性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改變和調節用于車輛的側視鏡的傾斜角度的視鏡致動器,并且更特別地,其特征在于用于使得接裝板在所有方向上(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以及在向左和向右方向上)旋轉的裝配結構,所述接裝板設置在視鏡致動器的上端處。如圖1至圖6所示,蓋120、接裝板130和樞軸夾具140設置在視鏡致動器100的外殼110的上側處。在特定實施方案中,外殼110容納電機112,所述電機112提供用于使得接裝板130旋轉的動力。此外,在特定實施方案中,盡管在附圖中未示出,具有預定結構的齒輪可以被設置并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車輛的視鏡致動器,其包括:外殼;蓋,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蓋設置在外殼的上側,該蓋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蓋軌道;接裝板,其具有旋轉軸,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旋轉軸接合在蓋軌道上并且能夠圍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和樞軸夾具,當所述樞軸夾具裝配到蓋時,其能夠圍繞第二旋轉軸線旋轉、包圍所述旋轉軸并且將接裝板裝配到所述蓋軌道上。
【技術特征摘要】
2014.11.24 KR 10-2014-01642091.一種用于車輛的視鏡致動器,其包括:
外殼;
蓋,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蓋設置在外殼的上側,該蓋具有
在其中形成的蓋軌道;
接裝板,其具有旋轉軸,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旋轉軸接合
在蓋軌道上并且能夠圍繞第一旋轉軸線旋轉;和
樞軸夾具,當所述樞軸夾具裝配到蓋時,其能夠圍繞第二旋轉軸
線旋轉、包圍所述旋轉軸并且將接裝板裝配到所述蓋軌道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車輛的視鏡致動器,其中所述蓋包
括引導凹槽,所述樞軸夾具包括從樞軸夾具的兩個相對側突出的夾具
肋片,并且在裝配視鏡致動器時,所述兩個相對側包圍接裝板的所述
旋轉軸并且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賢燮,孔珞敬,吳榮燮,李珍熙,楊勝元,曺永國,
申請(專利權)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KDS株式會社,SL鏡子科技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