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所涉及一種片材貼合方法和片材貼合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片材貼合裝置具備:壓模(25),由上模(27)和下模(28)構成,并由按壓面彼此夾持袋主體(11)的四邊密封部分和阻氣性功能片材(12)的四邊密封部分進行加熱,從而進行四邊密封;多個支撐銷(30),出沒自如地設置于下模(28),并貫通袋主體(11)的四邊密封部分和阻氣性功能片材(12)的四邊密封部分,從而將阻氣性功能片材(12)定位于袋主體(11)的一面;及氣體噴吹構件(29),對支撐于支撐銷(30)上的阻氣性功能片材(12)的不與袋主體(11)重合的面積擴大部分(12S)噴吹惰性氣體,從而使阻氣性功能片材(12)懸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片材貼合方法和片材貼合裝置及輸液袋,尤其涉及一種在將填充有輸液的袋主體的周緣部和功能性片材進行密封并貼合時,由所希望的氣體(例如,惰性氣體)置換密封空間的空氣的技術。
技術介紹
通常,藥液、粉末藥劑、食品、對濕氣較弱的粉末(糖等)、以及檢測特定氣體的檢查芯片等被包裝在包裝體(包裝容器)中。作為這種包裝體的一種,已熟知填充有包含例如糖、電解液、氨基酸、維生素等的輸液的輸液袋。由良好的處理性、輕量化、垃圾的減少等考慮,使用將樹脂薄膜(塑料薄膜)作成袋狀的輸液袋。在構成該輸液袋的袋狀體中,作為直接接觸于藥液的袋主體的材料而使用的樹脂薄膜的阻氣性等功能較低。其理由在于,為了防止改善薄膜的阻氣性等的添加劑在輸液中溶出而未使用這種添加劑。然而,填充于輸液袋中的糖、氨基酸、電解液等藥液因氧而容易顯著變質,因此若將袋主體放置在大氣中,則導致大氣中的氧透過輸液袋使藥液的品質變質。于是,在由樹脂薄膜等形成的袋主體的兩面貼合具有阻氣性較高的功能層的2張功能性片材而構成輸液袋,從而確保了阻氣性(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使阻氣性片材重合于袋主體,并通過熱熔敷等而密封袋主體的周緣部,從而進行功能性片材的貼合。然而,在將袋主體和阻氣性薄膜進行貼合時,存在導致空氣進入到袋主體與阻氣性薄膜之間的密封空間,并導致所進入的空氣中的氧透過袋主體而使藥液變質的問題。在此,密封空間是指袋主體與阻氣性薄膜之間的密封部分的內側部分的空間。從而,在將阻氣性薄膜貼合于袋主體的情況下,需要將進入到袋主體與阻氣性薄膜之間的密封空間的空氣氣體置換成所希望的氣體例如惰性氣體,或者進行除氣。如此,將密封空間的空氣氣體置換成所希望的氣體或者進行除氣的必要性并不限定于輸液袋,因氧等而容易變質的食品的塑料薄膜制袋體、容器等包裝體、或者檢查芯片等也相同。并且,作為所希望的氣體,并不限定于惰性氣體,只要對被包裝于包裝體中的物品無害或有益的氣體即可。以往,作為將密封空間的空氣置換為氣體的氣體置換方法,例如有專利文獻3及4。該方法為如下,即,將氣體噴嘴插入到密封空間中,對密封空間進行氣體吹掃,在拔出氣體噴嘴之后,通過熱熔敷等對密封空間的開口進行密封。并且,作為對密封空間的空氣進行除氣的除氣方法,例如有專利文獻5。該方法為如下,即,準備真空包裝用真空腔室,在真空腔室內,對密封空間的空氣進行除氣,并通過熱熔敷等對開口進行密封。以往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平11-56970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平11-348171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2011-73715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公開2004-323066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公開2010-76803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課題然而,以往的氣體置換中需要將氣體噴嘴對密封空間進行插入和拔出,因此,在從密封空間拔出氣體噴嘴時,存在空氣容易再次進入到密封空間的問題,無法充分地降低密封空間的氧濃度。為了防止空氣的再次進入,如專利文獻3及4,在包裝體一側或氣體噴嘴一側必須具備用于防止空氣進入的特殊的設備,存在導致運行成本或裝置成本增加的缺陷。并且,如專利文獻5,由于通過真空腔室進行真空除氣的方法中需要腔室,因此存在著裝置成為大型化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將被貼合物與功能性片材進行重合而密封被貼合物的周緣部,從而將功能性片材貼合于被貼合物時,能夠以極其簡單的結構將密封空間的空氣有效地置換成所希望的氣體的片材貼合方法和片材貼合裝置及輸液袋。用于解決技術課題的手段用于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的片材貼合方法,將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進行重合而密封被貼合物的周緣部,從而將功能性片材貼合于被貼合物,所述片材貼合方法具備:準備工序,關于在重合的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中配置于上側的被貼合物或功能性片材,將彼此不重合的面積擴大部分預先形成于密封部分的外側;重合工序,將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以面積擴大部分不重合的狀態進行定位的同時進行重合;氣體置換工序,在重合工序之后,從下方對面積擴大部分噴吹氣體,從而由所希望的氣體來置換形成于被貼合物與功能性片材之間的密封空間的空氣;及密封工序,在進行氣體置換工序的同時密封被貼合物的周邊部。本專利技術的片材貼合方法中,在將被貼合物與功能性片材重合的情況下,可以將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中的任意的片材配置于上側。在將功能性片材配置于上側的情況下,首先,準備將不與被貼合物重合的面積擴大部分形成于密封部分的外側的功能性片材。而且,以該功能性片材的面積擴大部分不與被貼合物重合的方式,對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進行定位的同時進行重合。另一方面,在將被貼合物配置于上側的情況下,首先,準備將不與功能性片材重合的面積擴大部分形成于密封部分的外側的被貼合物。而且,以該被貼合物的面積擴大部分不與功能性片材重合的方式,對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進行定位的同時進行重合。接著,從下方對功能性片材(或被貼合物)的面積擴大部分噴吹氣體,從而由氣體來置換被貼合物與功能性片材之間的密封空間的空氣。如此,在將功能性片材配置于上側的情況下,形成由具有面積比被貼合物大的面積擴大部分的功能性片材來蓋住被貼合物的上側的狀態,該狀態下,通過對功能性片材的面積擴大部分噴吹氣體,氣體滯留在功能性片材的下側空間。其結果,在功能性片材的下側空間形成氣體的氣氛空間。同樣地,在將被貼合物配置于上側的情況下,形成由具有面積比功能性片材大的面積擴大部分的被貼合物來蓋住功能性片材的上側的狀態,該狀態下,通過對被貼合物的面積擴大部分噴吹氣體,氣體滯留在被貼合物的下側空間。其結果,在被貼合物的下側空間形成氣體的氣氛空間。由此,氣體逐漸流入到被貼合物與功能性片材之間的密封空間,密封空間的空氣被置換為氣體。并且,通過在功能性片材(或被貼合物)的下側空間形成氣體的氣氛空間,在密封空間形成氣體的氣體層,因此能夠防止空氣再次進入到密封空間。該情況下,優選對面積擴大部分噴吹氣體,以使功能性片材(或被貼合物)從被貼合物(或功能性片材)稍微懸浮(例如1~5mm左右)。由此,容易抽出滯留在密封空間的空氣,并且氣體容易流入到密封空間內,能夠迅速且有效地將密封空間的空氣置換為氣體。另外,并不限定于通過噴吹氣體而使功能性片材(或被貼合物)從被貼合物(或功能性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片材貼合方法,將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進行重合而密封所述被貼合物的周緣部,從而將所述功能性片材貼合于所述被貼合物,所述片材貼合方法具備:準備工序,關于在所述重合的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中配置于上側的所述被貼合物或所述功能性片材,將未彼此重合的面積擴大部分預先形成于密封部分的外側;重合工序,將所述被貼合物和所述功能性片材以所述面積擴大部分不重合的狀態進行定位的同時進行重合;氣體置換工序,在所述重合工序之后,從下方對所述面積擴大部分噴吹氣體,從而由所述氣體來置換形成于所述被貼合物與所述功能性片材之間的密封空間的空氣;及密封工序,在進行所述氣體置換工序的同時密封所述被貼合物的周邊部。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3.10.18 JP 2013-2173191.一種片材貼合方法,將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進行重合而密封所
述被貼合物的周緣部,從而將所述功能性片材貼合于所述被貼合物,所述
片材貼合方法具備:
準備工序,關于在所述重合的被貼合物和功能性片材中配置于上側的
所述被貼合物或所述功能性片材,將未彼此重合的面積擴大部分預先形成
于密封部分的外側;
重合工序,將所述被貼合物和所述功能性片材以所述面積擴大部分不
重合的狀態進行定位的同時進行重合;
氣體置換工序,在所述重合工序之后,從下方對所述面積擴大部分噴
吹氣體,從而由所述氣體來置換形成于所述被貼合物與所述功能性片材之
間的密封空間的空氣;及
密封工序,在進行所述氣體置換工序的同時密封所述被貼合物的周邊
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貼合方法,其中,
通過在所述被貼合物或所述功能性片材上形成缺口部而形成所述面
積擴大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貼合方法,其中,
通過在所述被貼合物上形成貫通孔而形成所述面積擴大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片材貼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氣體置換工序中,在對所述面積擴大部分噴吹所述氣體的同
時,從所述密封空間的橫向也噴吹氣體。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片材貼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重合工序中,使設置于進行所述密封工序的壓模上的多個支撐
銷貫通所述被貼合物與所述功能性片材的密封部分或所述密封部分的外
側部分,從而對所述被貼合物和所述功能性片材進行定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貼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被貼合物及所述功能性片材的所述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坂崎良樹,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