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負壓微氧裝置,其能保證在使用負壓對創面滲出液進行抽取引流的同時,對創面連續不斷地供應微量高純氧進行治療。其包括負壓系統和電源系統,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微氧系統和監控系統;負壓系統包括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儲液罐、過濾系統、真空泵和消聲器,過濾系統和真空泵之間的管路上設有止回閥和真空度傳感器;微氧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連接的純氧發生組件和壓力傳感器;監控系統包括控制器、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和鍵盤,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鍵盤、真空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真空泵、電源系統與控制器電控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裝置,具體為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負壓微氧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負壓引流設備使用時,首先,在創傷面外覆蓋敷料;其次,將敷料與創傷面之間形成的空間設置為負壓;然后,在聯通這一空間的軟管的作用下對創面滲出液進行引流,從而保證創面的清潔。這一過程中,空間內的氧分壓低于環境中的氧分壓。眾所周知,氧對于創面愈合非常重要:氧氣可以促進炎細胞的呼吸爆發,從而產生吞噬細菌的功能、促進毛細血管的生長、促進膠原蛋白和皮膚的生長。因此,在對創面進行負壓引流、抽取滲出液的同時,往往希望對創面供氧,以便創面迅速恢復。在創面治療時,創面需要的氧流量可以通過如下方法計算出來,即:(1)人體吸入的空氣中含有約21%的氧氣,呼出的空氣中含有約16%的氧氣,因此每次呼吸會消耗吸入空氣中5%的氧氣。人體肺的呼吸量大約為8升/分鐘,因此,呼吸一小時,人體消耗純氧的量為:8升/分鐘×60分鐘/小時×1000毫升/升×5%=24000毫升/小時。(2)肺的表面積約100平方米,即1000000平方厘米。因此,每小時、每平方厘米肺表面消耗的氧氣流量為:24000毫升/小時÷1000000平方厘米=0.024毫升/(小時×平方厘米)。(3)假設肺部某一面積吸入的氧氣全部被相同面積的傷口吸收,則對于面積為S平方厘米的傷口,可以獲得的氧氣流量理論最大值F為:F=0.024×S(毫升/小時)定義F為傷口處的適氧劑量。例如:對于64平方厘米的傷口(手掌心大小),適氧劑量F=0.024毫升/(小時×平方厘米)×64平方厘米=1.536毫升/小時。目前在醫院中,病人治療所使用的終端供氧量為1升/分鐘至5升/分鐘,是上述64平方厘米傷口的適氧劑量的3.9×104~1.95×105倍,由此可見,醫院現有氧氣的流量遠遠超過傷口治療時細胞實際需要的氧氣治療劑量。然而,如果將醫院的供養終端與負壓引流設備聯合使用,會引發以下問題:(1)由于供氧量巨大,很容易將敷料覆蓋下的創面吹干,從而使創面接痂,阻礙皮膚的爬行生長,延緩創面愈合速度,因此,氧的實際治療功效不但沒有被發揮出來,反而起反作用。(2)由于供氧量巨大,導致敷料與創面之間的空間難以達到負壓,創面始終處于環境壓力狀態(如1個大氣壓)或略高于環境壓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不能對創面滲出液進行引流,而且負壓設備的真空度傳感器始終不能測量到設定的負壓值,使負壓設備的真空泵處于全負荷連續工作狀態,從而大大減少真空泵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負壓微氧裝置,其能保證在使用負壓對創面滲出液進行抽取引流的同時,對創面連續不斷地供應微量高純氧進行治療。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負壓系統和電源系統,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微氧系統和監控系統;所述負壓系統包括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儲液罐、過濾系統、真空泵和消聲器,所述過濾系統和真空泵之間的管路上設有止回閥和真空度傳感器;所述微氧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連接的純氧發生組件和壓力傳感器;所述監控系統包括控制器、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和鍵盤,所述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鍵盤、真空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真空泵、電源系統與所述控制器電控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純氧發生組件包括氣體端板、膜電極組件、氧氣端板和集氣底座,所述膜電極組件包括陽極氣體擴散層、陽極催化層、質子交換膜、陰極催化層和陰極氣體擴散層,所述氣體端板、所述陰極氣體擴散層、所述陰極氣體催化層、所述質子交換膜、所述陽極氣體催化層、陽極氣體擴散層、所述氧氣端板和所述集氣底座依次疊放并通過絕緣帶緊密纏繞為一整體,所述氧氣端板上設有氧氣通孔,所述氧氣通孔與所述集氣底座的氧氣出氣孔連通。更進一步地,所述氣體端板為無孔端板,所述氣體端板和所述陰極氣體擴散層之間設有金屬墊片,所述金屬墊片的厚度小于所述氣體端板的厚度,所述氣體端板和所述陰極氣體擴散層的面積均大于所述金屬墊片的面積,所述金屬墊片周向與所述氣體端板、所述陰極氣體擴散層之間形成空氣通道。更進一步地,所述膜電極組件的所述陽極氣體擴散層、陽極催化層與所述氧氣端板的連接處外緣面設置有封裝槽,粘結劑填裝于封裝槽內;所述氧氣端板的下端面與所述集氣底座的上端面相貼合,所述集氣底座的上端面周向設有密封槽,所述氧氣端板的周向部位覆蓋所述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內填裝粘結劑使得所述氧氣端板和所述集氣底座封裝成一體。進一步地,所述電源系統包括電源管理控制器以及與電源管理控制器電控連接的蓄電池、電源適配器,所述電源管理控制器與所述控制器電控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連接有互聯網無線傳輸端口,所述負壓微氧裝置通過互聯網與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數據傳輸。本技術的負壓微氧裝置,負壓系統包括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儲液罐、過濾系統和真空泵,過濾系統和真空泵之間的管路上設有止回閥和真空度傳感器,負壓系統設置的真空泵提供負壓,將創面滲出液吸入儲液罐中;微氧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連接的純氧發生組件和壓力傳感器,純氧發生組件制備氧氣;監控系統包括控制器、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和鍵盤,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鍵盤、真空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真空泵、電源系統與控制器電控連接,實現對創傷面引流情況和制氧情況的實時檢測、調控,其能保證在使用負壓對創面滲出液進行抽取引流的同時,對創面連續不斷地供應微量高純氧進行治療。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框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純氧發生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膜電極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膜電極組件和氧氣端板之間的封裝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氣體端板、金屬墊片和陰極氣體擴散層三者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負壓微氧裝置,其包括負壓系統、電源系統、微氧系統和監控系統;所述負壓系統包括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儲液罐1、過濾系統2、真空泵5和消聲器6,所述過濾系統2和真空泵5之間的管路上設有止回閥3和真空度傳感器4,真空泵5上安裝有消聲器6,過濾系統2內含有半透膜,半透膜只允許氣體通過、液體無法通過,氣體最后通過消聲器排出;所述微氧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連接的純氧發生組件8和壓力傳感器7;所述電源系統包括電源管理控制器9以及與電源管理控制器9電控連接的蓄電池10、電源適配器11;所述監控系統包括控制器12、溫濕度傳感器13、顯示器14、蜂鳴器15和鍵盤16,所述溫濕度傳感器13、顯示器14、蜂鳴器15和鍵盤16、真空度傳感器4、壓力傳感器7、真空泵5、電源管理控制器9與所述控制器12電控連接;控制器12連接有互聯網無線傳輸端口17,所述負壓微氧裝置通過互聯網與移動終端設備18進行數據傳輸,移動終端設備18可選用手機、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醫生可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遠程監控負壓微氧裝置,獲取病人的治療參數。所述純氧發生組件8包括氣體端板82、膜電極組件84、氧氣端板85和集氣底座86,膜電極組件84包括陽極氣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負壓微氧裝置,其包括負壓系統和電源系統,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微氧系統和監控系統;所述負壓系統包括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儲液罐、過濾系統、真空泵和消聲器,所述過濾系統和真空泵之間的管路上設有止回閥和真空度傳感器;所述微氧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連接的純氧發生組件和壓力傳感器;所述監控系統包括控制器、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和鍵盤,所述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鍵盤、真空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真空泵、電源系統與所述控制器電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負壓微氧裝置,其包括負壓系統和電源系統,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微氧系統和監控系統;
所述負壓系統包括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的儲液罐、過濾系統、真空泵和消聲器,所述過濾系統和真空泵之間的管路上設有止回閥和真空度傳感器;
所述微氧系統包括通過管路連接的純氧發生組件和壓力傳感器;
所述監控系統包括控制器、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和鍵盤,所述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器、蜂鳴器、鍵盤、真空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真空泵、電源系統與所述控制器電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負壓微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純氧發生組件包括氣體端板、膜電極組件、氧氣端板和集氣底座,所述膜電極組件包括陽極氣體擴散層、陽極催化層、質子交換膜、陰極催化層和陰極氣體擴散層,所述氣體端板、所述陰極氣體擴散層、所述陰極氣體催化層、所述質子交換膜、所述陽極氣體催化層、陽極氣體擴散層、所述氧氣端板和所述集氣底座依次疊放并通過絕緣帶緊密纏繞為一整體,所述氧氣端板上設有氧氣通孔,所述氧氣通孔與所述集氣底座的氧氣出氣孔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創面治療的負壓微氧裝置,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鳴若,小笠原亮,曹廣益,胡云,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國贏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