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包括抱枕本體,抱枕本體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連接體,第一本體內部設置有第一氣囊,第二本體內部設置有第二氣囊,第一本體通過連接體與第二本體相連接,連接體內部設置有自動充氣裝置,自動充氣裝置分別與第一氣囊、第二氣囊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廣泛、結構簡單、制作成本較低的抱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抱枕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轎車已經普及到大多數家庭中,隨著轎車的普及,轎車事故發生的數量在不斷上升,尤其是當汽車司機突然發現前方有障礙時,會采取緊急制動。此時,由于慣性的原因,汽車內的乘客將會向前傾斜,而車內的乘客沒有做好事先的防護工作,將對乘客造成交通事故的撞擊。一般的救生衣又稱救生背心,是一種救護生命的服裝,設計類似背心,是船上救生設備之一。一般的救生衣,采用泡沫塑料或軟木等制成或是充氣式,穿在身上具有一定的浮力。現有的救生衣其充氣方式較為單一,不能實時地進行充氣,不能滿足應對實際危險時的需要,而且其結構單一。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包括抱枕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枕本體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連接體,所述第一本體內部設置有第一氣囊,所述第二本體內部設置有第二氣囊,所述第一本體通過連接體與第二本體相連接,所述連接體內部設置有自動充氣裝置,所述自動充氣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自動充氣裝置包括氣泵、控制器、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氣泵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氣泵上設置有第一進氣管、第二進氣管,所述第一進氣管與所述第一氣囊相連接,所述第二進氣管與所述第二氣囊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相連接,用來檢測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內部的壓力值,所述控制器用于當所述壓力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內部的壓力值小于預先設定的閾值時,控制訴述氣泵啟動。進一步地,所述自動充氣裝置、電源外側設置有防水層。進一步地,所述連接體外部兩側均設置有安全帶,所述安全帶上設置有拉扣。進一步地,所述拉扣包括日字結構的底框,所述底框上設置有沿底框兩側邊相互對稱向上弓起的滑動框,所述兩對稱的滑動框內分別設置有弧形的滑動槽,所述滑動槽內裝配有可以沿槽滑動的鎖緊塊,所述鎖緊塊為圓弧形狀,其端部設置有兩個以上均布伸出圓弧形狀的插入針。進一步地,所述鎖緊塊上設置有推拉桿,所述兩個滑動框上設置有橫向的攔截桿。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側面均設置有氣閥,所述氣閥伸出第一本體、第二本體并外露于第一本體、第二本體外側。本技術的優點在于:1、本技術的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用途廣泛,可自動充氣;可用于行駛狀態的長途汽車、私家車、火車、飛機等,可將尼龍帶放置于座位靠背,自動充氣抱枕可作為枕頭用來睡覺;可用于在所乘坐的交通發生正面碰撞時的緩沖抱枕,從而減少沖擊對使用者的傷害;可用于緊急水中求生的救生衣,此自動充氣抱枕可充當水中的漂浮物,從而增加使用者的等待救援時間,當然對于熟悉水性的用戶,自動充氣抱枕將是最佳的自救工具。2、本技術的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結構簡單,制作成本較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的正面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的拉扣側面結構示意圖;圖4本技術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的拉扣正面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第一本體、2-第二本體、3-連接體、4-拉扣、5-安全帶、11-第一氣囊、12-第一進氣管、21-第二氣囊、22-第二進氣管、31-氣泵、32-控制器、33-壓力傳感器、34-電源、41-滑動框、42-滑動槽、43-插入針、44-鎖緊塊、45-推拉桿、46-攔截桿、47-底框。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地說明。根據圖1、2所示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包括抱枕本體,所述抱枕本體包括第一本體1、第二本體2、連接體3。所述的抱枕本體面料為親膚的棉質。所述第一本體1內部設置有第一氣囊11,所述第二本體2內部設置有第二氣囊21,所述第一本體1通過連接體3與第二本體2相連接。所述連接體3內部設置有自動充氣裝置、電源34,所述自動充氣裝置與電源34相電連接。所述自動充氣裝置包括氣泵31、控制器32、壓力傳感器33。所述氣泵31上設置有第一進氣管12、第二進氣管22,所述第一進氣管12與所述第一氣囊11相連接,所述第二進氣管22與所述第二氣囊21相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33與所述第一氣囊11、第二氣囊21相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33用來檢測所述第一氣囊11、第二氣囊21內部的壓力值,所述控制器32用于當所述壓力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所述第一氣囊11、第二氣囊21內部的壓力值小于預先設定的閾值時,控制所述氣泵31啟動。使用時,當壓力傳感器33檢測到第一氣囊11內部的壓力值小于預先設定的閾值時,將觸發控制器32去啟動氣泵31對第一氣囊11進行充氣,直至第一氣囊11的壓力值等于預先設定的閾值時,停止充氣;當壓力傳感器33檢測到第二氣囊21內部的壓力值小于預先設定的閾值時,將觸發控制器32去啟動氣泵31對第二氣囊21進行充氣,直至第二氣囊21的壓力值等于預先設定的閾值時,停止充氣。所述自動充氣裝置、電源34外側設置有防水層。當此技術產品用于水中救生衣時,可防止內部電子設施的正常運行。所述第一氣囊11、第二氣囊21側面均設置有氣閥,所述氣閥伸出第一本體1、第二本體2并外露于第一本體1、第二本體2外側,當上述電源34電量不足時,可打開氣閥,進行充氣。所述連接體3外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安全帶5,所述安全帶5上設置有拉扣4。如圖3和圖4所示的本技術安全帶拉扣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的安全帶5的拉扣4結構,它包括成日字結構的底框47,所述底框47上設計有沿底框47兩側邊相互對稱向上弓起的滑動框41,所述兩對稱的滑動框41內分別設計有弧形的滑動槽42,所述滑動槽42內裝配有可以沿槽滑動的鎖緊塊44,所述鎖緊塊44為圓弧形狀,其端部設計有兩個以上均布伸出圓弧形狀的插入針43。所述底框47和滑動框41可以加工為一體,所述鎖緊塊44和插入針43可以加工為一體,都采用塑料材質制作。在使用時,如圖3所示,安全帶5的一端固定在底框47日扣結構的中間桿上,安全帶5從日扣結構中間交錯穿過,使得安全帶5在該拉扣4結構的一端為單層,另一端為雙層,使用方法與傳統的日扣一致,所述滑動框41上的鎖緊塊44帶動插入針43沿弧形的滑動槽42滑動頂緊在安全帶5上,這樣在安全5相對該拉扣4施加較大的拉力時,由于所述插入針43的頂緊可以防止安全帶5滑動。該結構可以用來方便的替代現在使用的日扣結構,不僅調節長度方便,而且可以防止安全帶5受到較大力時出現滑動,使用時更加安全。該書安全帶5的拉扣4結構在使用時,最好為豎直方式,這樣所述鎖緊塊44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自然將插入針43頂緊在安全帶5上,鎖緊效果最好。如圖4所示,所述鎖緊塊44上設計有推拉桿45,所述兩個滑動框41上設計有橫向的攔截桿46。所述推拉桿45用來推動所述鎖緊塊44連同插入針43沿滑動槽42移動,所述攔截桿46與底框47日扣結構的下部桿之間縫隙不能過大,應當保持在一個手指的寬度以下。同時應當保證所述攔截桿46在正向時當插入針43被向上拉起時將其遮擋,如圖4所示。這樣就可以保證無論在插入針43被拉起還是推下時,手指都無法觸碰到插入針43尖部,該結構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包括抱枕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枕本體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連接體,所述第一本體內部設置有第一氣囊,所述第二本體內部設置有第二氣囊,所述第一本體通過連接體與第二本體相連接,所述連接體內部設置有自動充氣裝置,所述自動充氣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包括抱枕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枕本體包括第一本體、第二本體、連接體,所述第一本體內部設置有第一氣囊,所述第二本體內部設置有第二氣囊,所述第一本體通過連接體與第二本體相連接,所述連接體內部設置有自動充氣裝置,所述自動充氣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充氣裝置包括氣泵、控制器、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氣泵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泵上設置有第一進氣管、第二進氣管,所述第一進氣管與所述第一氣囊相連接,所述第二進氣管與所述第二氣囊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自動充氣的多功能抱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相連接,用來檢測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內部的壓力值,所述控制器用于當所述壓力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所述第一氣囊、第二氣囊內部的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力琪,
申請(專利權)人:趙力琪,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內蒙古;1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