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魚糜生產線,包括第一采肉裝置和第二采肉裝置,所述第二采肉裝置與所述第一采肉裝置連接;所述第一采肉裝置包括第一輸料部、第一滾筒和第一進料部;所述第二采肉裝置包括第二輸料部、第二滾筒和第二進料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魚糜生產線通過設置所述第一采肉裝置和所述第二采肉裝置,經過所述第一采肉裝置采肉的魚糜再經過所述第二采肉裝置進行二次采肉,進一步除去經一次采肉的魚糜中的魚骨和魚皮,使得生產出來的魚糜擁有較好的口感。此外,所述第一采肉單元和所述第二采肉單元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滾筒和所述第二滾筒的內部,有效防止空氣中的灰塵和外部環境的雜質污染魚糜,保證生產出來的魚糜干凈衛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水產類食品生產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魚糜生產線。
技術介紹
現有的魚糜生產裝置通常只是經過一次的采肉,然后直接將魚糜制成魚丸等食品。然而,僅僅經過一次采肉的魚糜,魚肉內含有的魚骨和魚皮含量較多,影響魚糜的口感。此外,傳統的魚糜生產裝置,采肉桶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這樣的結構,容易使得生產出來的魚糜摻雜有空氣中的灰塵以及來自外部環境的其它雜質,污染魚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有效減少魚糜中魚骨和魚皮含量,且生產的魚糜干凈衛生的魚糜生產線。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魚糜生產線,其包括:第一采肉裝置和第二采肉裝置,所述第二采肉裝置與所述第一采肉裝置連接;所述第一采肉裝置包括第一輸料部、第一滾筒和第一進料部;所述第一進料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滾筒上,用以將原料輸入至所述第一滾筒內,所述第一輸料部設于所述第一滾筒的上方,所述第一輸料部包括第一進料斗以及與所述第一進料斗連接的第一輸料橋,所述第一進料斗旋轉設于所述第一輸料橋靠近所述第一滾筒的一端,所述第一進料斗正對所述第一進料部上方,所述第一輸料橋內套設有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一滾筒內設有第一采肉單元;所述第二采肉裝置包括第二輸料部、第二滾筒和第二進料部;所述第二進料部連接于所述第二滾筒上,所述第二輸料部設于所述第二滾筒的上方,所述第二輸料部包括第二進料斗以及與所述第二進料斗連接的第二輸料橋,所述第二進料斗旋轉設于所述第二輸料橋靠近所述第二滾筒的一端,所述第二輸料橋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滾筒的出料口,所述第二進料斗正對所述第二進料部上方,所述第二輸料橋內套設有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二滾筒內設有第二采肉單元。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采肉單元和所述第二菜肉單元均包括采肉滾筒和壓接在所述采肉滾筒外的采肉帶,所述采肉滾筒上開設有多個采肉小孔。進一步地,所述采肉滾筒滾動套設在所述第一滾筒和所述第二滾筒內,且可在所述第一滾筒和所述第二滾筒的內部轉動。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采肉裝置和所述第二采肉裝置均進一步包括第一刮刀,設于所述采肉滾筒外。進一步地,所述采肉滾筒內設有第二刮刀,所述第二刮刀靠近所述采肉滾筒的內壁面。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魚糜生產線通過設置所述第一采肉裝置和與所述第一第一采肉裝置相連的第二采肉裝置,經過所述第一采肉裝置采肉的魚糜再經過所述第二采肉裝置進行二次過濾,進一步除去經一次采肉的魚糜中的魚骨和魚皮,使得生產出來的魚糜擁有較好的口感。此外,所述第一采肉單元和所述第二采肉單元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滾筒和所述第二滾筒的內部,如此,有效防止空氣中的灰塵和外部環境的雜質污染魚糜,保證生產出來的魚糜干凈衛生。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不應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本技術魚糜生產線的示意圖;圖2:本技術采肉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本技術采肉滾筒的示意圖;圖4:本技術第一輸料橋和第二輸料橋的俯視圖。各部件名稱及其標號第一采肉裝置100第一輸料橋101第一進料斗102第一進料部103第一滾筒104旋轉桿105、205出料口106第一輸送帶107第一采肉單元108、207采肉滾筒1采肉小孔10采肉帶2第二刮刀3第二采肉裝置200第二輸料橋201第二進料斗202第二進料部203第二滾筒204第二輸送帶206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的魚糜生產線包括第一采肉裝置100和第二采肉裝置200,所述第二采肉裝置200與所述第一采肉裝置100連接。所述第一采肉裝置100包括第一輸料部(圖未標)、第一滾筒104和第一進料部103;所述第一進料部103連接于所述第一滾筒104上,用以將魚肉輸入至所述第一滾筒104內,所述第一進料部103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便于來自所述第一輸料部的魚肉倒入所述第一進料部103。所述第一輸料部設于所述第一滾筒104的上方,所述第一輸料部包括第一進料斗102以及與所述第一進料斗102連接的第一輸料橋101。所述第一進料斗102通過一根旋轉桿105連接于所述第一輸料橋101靠近所述第一滾筒104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一進料斗102可在所述第一輸料橋101上旋轉。所述第一進料斗102正對所述第一進料部103上方,當魚肉從所述第一輸料橋101輸送至所述第一進料斗102時,所述第一進料斗102旋轉向下,將魚肉送進所述第一進料部103。所述第一輸料橋101內套設有第一輸送帶107,用以輸送魚肉。所述第一滾筒104內設有第一采肉單元108,有效防止空氣中的灰塵和外部環境的雜質污染魚糜,保證生產出來的魚糜干凈衛生。所述第一采肉單元108包括采肉滾筒1和采肉帶2,所述采肉滾筒1滾動套設在所述第一滾筒104,可在所述第一滾筒104內轉動,所述采肉帶2壓接在所述采肉滾筒1外,所述采肉滾筒1上開設有多個采肉小孔10。當魚肉從所述第一進料部103掉落到所述采肉滾筒1外時,所述采肉滾筒1轉動,將魚肉輸送到所述采肉帶2和所述采肉滾筒1的壓接處,經過所述采肉帶2的擠壓,使得魚肉自多個所述采肉小孔10掉落到所述采肉滾筒1的內部,魚皮和魚骨被留在所述采肉滾筒1的外面。進一步,所述第一采肉裝置100進一步包括第一刮刀(未圖示),設于所述采肉滾筒1外,用以將魚皮和魚骨輸出;所述采肉滾筒1內設有第二刮刀3,所述第二刮刀3靠近所述采肉滾筒1的內壁面,用以將粘在所述采肉滾筒1內壁的魚糜刮落。同理,所述第二采肉裝置200包括第二輸料部(圖未標)、第二滾筒204和第二進料部203;所述第二進料部203連接于所述第二滾筒204上,用以將魚肉輸入至所述第二滾筒204內,所述第二進料部203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便于來自所述第二輸料部的魚肉倒入所述第二進料部203。所述第二輸料部設于所述第二滾筒204的上方,所述第二輸料部包括第二進料斗202以及與所述第二進料斗202連接的第二輸料橋201,所述第二進料斗202通過一根旋轉桿205連接于所述第二輸料橋201靠近所述第二滾筒204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進料斗202可在所述第二輸料橋201上旋轉;所述第二輸料橋20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滾筒104的出料口106。所述第二進料斗202正對所述第二進料部203上方,所述第二輸料橋201內套設有第二輸送帶206;所述第二滾筒204內設有第二采肉單元207,有效防止空氣中的灰塵和外部環境的雜質污染魚糜,保證生產出來的魚糜干凈衛生。所述第二采肉單元207包括采肉滾筒1和采肉帶2,所述采肉滾筒1滾動套設在所述第二滾筒204,可在所述第二滾筒204內轉動,所述采肉帶2壓接在所述采肉滾筒1外,所述采肉滾筒1上開設有多個采肉小孔10,當經過一次采肉的魚糜從所述第二進料部203掉落到所述采肉滾筒1外時,所述采肉滾筒1轉動,經過一次采肉的魚糜輸送到所述采肉帶2和所述采肉滾筒1的壓接處,經過所述采肉帶2的擠壓,使得經過一次采肉的魚糜中的魚肉再次自多個所述采肉小孔10掉落到所述采肉滾筒1的內部,魚皮和魚骨被留在所述采肉滾筒1的外面。進一步,所述第二采肉裝置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魚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采肉裝置和第二采肉裝置,所述第二采肉裝置與所述第一采肉裝置連接;所述第一采肉裝置包括第一輸料部、第一滾筒和第一進料部;所述第一進料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滾筒上,用以將原料輸入至所述第一滾筒內,所述第一輸料部設于所述第一滾筒的上方,所述第一輸料部包括第一進料斗以及與所述第一進料斗連接的第一輸料橋,所述第一進料斗旋轉設于所述第一輸料橋靠近所述第一滾筒的一端,所述第一進料斗正對所述第一進料部上方,所述第一輸料橋內套設有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一滾筒內設有第一采肉單元;所述第二采肉裝置包括第二輸料部、第二滾筒和第二進料部;所述第二進料部連接于所述第二滾筒上,所述第二輸料部設于所述第二滾筒的上方,所述第二輸料部包括第二進料斗以及與所述第二進料斗連接的第二輸料橋,所述第二進料斗旋轉設于所述第二輸料橋靠近所述第二滾筒的一端,所述第二輸料橋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滾筒的出料口,所述第二進料斗正對所述第二進料部上方,所述第二輸料橋內套設有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二滾筒內設有第二采肉單元。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魚糜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采肉裝置和第二采肉裝置,所述第二采肉裝置與所述第一采肉裝置連接;所述第一采肉裝置包括第一輸料部、第一滾筒和第一進料部;所述第一進料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滾筒上,用以將原料輸入至所述第一滾筒內,所述第一輸料部設于所述第一滾筒的上方,所述第一輸料部包括第一進料斗以及與所述第一進料斗連接的第一輸料橋,所述第一進料斗旋轉設于所述第一輸料橋靠近所述第一滾筒的一端,所述第一進料斗正對所述第一進料部上方,所述第一輸料橋內套設有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一滾筒內設有第一采肉單元;所述第二采肉裝置包括第二輸料部、第二滾筒和第二進料部;所述第二進料部連接于所述第二滾筒上,所述第二輸料部設于所述第二滾筒的上方,所述第二輸料部包括第二進料斗以及與所述第二進料斗連接的第二輸料橋,所述第二進料斗旋轉設于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均元,魏術光,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浩洋速凍食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