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絮凝劑氣送裝置,包括:抽吸盆、一次溶解箱、二次溶解箱、氣送罐和高位儲箱,抽吸盆與冷水閥分別將絮凝劑和冷水放入一次溶解箱,并通過氣攪拌裝置進行攪拌,使一次溶解箱中的混合溶液達到一定程度供二次深度溶解使用,攪拌完成后,連接閥將一次溶解中的混合溶液放入二次溶解箱進行深度溶解,在二次溶解箱中溶解一定時間后,開啟氣送閥將溶液放入氣送罐,通過壓縮空氣將送罐中的絮凝劑混合溶液經送液管輸送至高位儲箱,供給生產使用;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更好地保證絮凝劑的粘稠性與品質,同時也能確保氣送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輸送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絮凝劑氣送裝置。
技術介紹
溶解好的絮凝劑屬于粘稠性液體,輸送時又要求盡量不能打散其分子鏈,泵送容易打斷其大分子鏈,因此泵送不是最好的輸送方式。其次齒輪泵、離心泵等輸送絮凝劑,由于絮凝劑粘住大,若間斷使用管道和泵均易產生粘結,而且泵的出口端總是有一段絮凝劑液存在,本身就易使管道粘結。同時,絮凝劑需要經過二次深度溶解,保證絮凝劑的粘稠性與品質;在氣送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定期檢查氣送壓力,防止氣壓過度引起安全事故;這些都將會給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增加車間運行成本和維修時人工勞動強度。如公開號為CN103588271B(公開日為2014年2月19日)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加速全尾砂沉降的絮凝劑攪拌及附屬裝置,利用氣流將絮凝劑顆粒均勻地吹入攪拌桶,在進料罐上端安裝有進氣閥,利用氣流、氣壓促進絮凝劑顆粒的氣體輸送;絮凝劑溶液攪拌配置完畢后,打開攪拌桶的出料口閥門,將溶液存儲于絮凝劑存儲桶,用于保證絮凝劑的連續供應。由上述現有技術可知,絮凝劑在經過攪拌完成后直接進入存儲桶,而不能保證絮凝劑的深度溶解和氣壓運輸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絮凝劑氣送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絮凝劑的深度溶解和氣壓運輸安全性的問題。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絮凝劑氣送裝置,包括:抽吸盆、一次溶解箱、二次溶解箱、氣送罐和高位儲箱,所述抽吸盆通過軟管與混水頭相連接,所述混水頭還通過管道分別與冷水閥和一次溶解箱的頂部相連接,所述冷水閥還與冷水源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方式,可以使抽吸盆中的絮凝劑以及冷水源中的冷水進入一次溶解箱中進行混合溶解;所述一次溶解箱內設有第一氣攪拌裝置,所述第一氣攪拌裝置通過管道與第一進氣閥相連接,所述第一進氣閥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通過采用第一氣攪拌裝置,可以使一次溶解箱中的絮凝劑混合溶液充分攪拌;所述一次溶解箱底部設有連接閥,所述連接閥通過管道與一次溶解箱底部相連接,所述連接閥還通過管道與二次溶解箱的頂部相連接,所述連接閥用于將一次溶解箱中的絮凝劑混合溶液輸送至二次溶解箱;所述二次溶解箱內設有第二氣攪拌裝置,所述第二氣攪拌裝置通過管道與第二進氣閥相連接,所述第二進氣閥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通過采用第二氣攪拌裝置,可以使二次溶解箱中的絮凝劑混合溶液進行進一步攪拌,攪拌一定時間后,達到深度溶解的效果;所述二次溶解箱的底部設有氣送閥,所述氣送閥通過管道與二次溶解箱底部相連接,所述氣送閥還通過管道與氣送罐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氣送閥用于將二次溶解箱中的絮凝劑混合溶液輸送至氣送罐;所述氣送罐的頂部還通過管道與止回閥相連接,所述止回閥還與截止閥相連接,所述截止閥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所述止回閥用于防止氣送罐中的混合溶液回流,所述截止閥用于控制壓縮空氣的輸送量;所述氣送罐的底部通過送液管與高位儲箱的頂部相連接,使得壓縮空氣進入后,在壓力的作用下可以實現將絮凝劑溶液通過送液管輸送至高位儲箱供生產使用;所述氣送罐的頂部還設有壓力表、安全閥和排氣閥,所述安全閥通過管道與氣送罐的頂部相連接,所述安全閥還與排氣管道相連接;所述排氣閥通過管道與氣送罐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排氣閥還與排氣管道相連接;所述壓力表用于檢測氣送罐內實時壓力情況,所述安全閥用于防止氣送罐內壓力過大設置的自動排氣閥門,所述排氣閥用于根據壓力表數值進行人工操作的排氣閥門,對氣送罐內壓力實施人工干預。本專利技術的優點:1.絮凝劑可以進入二次溶解箱按照預設時間進行深度溶解,能夠更好地保證絮凝劑的粘稠性與品質。2.氣送罐可以根據壓力表數值實行人工操作排氣閥進行排氣,也可以通過安全閥自動排氣。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絮凝劑氣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0為抽吸盆,101為混水頭,102為冷水閥,200為一次溶解箱,201為第一氣攪拌裝置,202為第一進氣閥,203為連接閥,300為二次溶解箱,301為第二氣攪拌裝置,302為第二進氣閥,303為氣送閥,400為氣送罐,401為止回閥,402為截止閥,403為送液管,404為壓力表、405為安全閥,406為排氣閥,500為高位儲箱。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絮凝劑氣送裝置,包括:抽吸盆100、一次溶解箱200、二次溶解箱300、氣送罐400和高位儲箱500,所述抽吸盆100通過軟管與混水頭101相連接,所述混水頭101還通過管道分別與冷水閥102和一次溶解箱2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冷水閥102還與冷水源相連接;所述一次溶解箱200內設有第一氣攪拌裝置201,所述第一氣攪拌裝置201通過管道與第一進氣閥202相連接,所述第一進氣閥202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所述一次溶解箱200底部設有連接閥203,所述連接閥203通過管道與一次溶解箱200底部相連接,所述連接閥203還通過管道與二次溶解箱3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二次溶解箱300內設有第二氣攪拌裝置301,所述第二氣攪拌裝置301通過管道與第二進氣閥302相連接,所述第二進氣閥302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所述二次溶解箱300的底部設有氣送閥303,所述氣送閥303通過管道與二次溶解箱300底部相連接,所述氣送閥303還通過管道與氣送罐4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氣送罐400的頂部還通過管道與止回閥401相連接,所述止回閥401還與截止閥402相連接,所述截止閥402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所述氣送罐400的底部通過送液管403與高位儲箱5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氣送罐400的頂部還設有壓力表404、安全閥405和排氣閥406,所述安全閥405通過管道與氣送罐4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安全閥405還與排氣管道相連接;所述排氣閥406通過管道與氣送罐4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排氣閥406還與排氣管道相連接。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抽吸盆100與冷水閥102分別將絮凝劑和冷水放入一次溶解箱200,并通過第一氣攪拌裝置201進行攪拌,使一次溶解箱200中的混合溶液達到一定程度供二次深度溶解使用,攪拌完成后,連接閥203將一次溶解箱200中的混合溶液放入二次溶解箱300進行深度溶解,并進行攪拌,在二次溶解箱300中溶解一定時間后,開啟氣送閥303將溶液放入氣送罐400,通過壓縮空氣將送罐中的絮凝劑混合溶液經送液管403輸送至高位儲箱500,供給生產使用;同時,安全閥405與排氣閥406用來控制氣送罐400內壓力,保持氣送罐400內壓力在安全壓力以下運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絮凝劑氣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吸盆(100)、一次溶解箱(200)、二次溶解箱(300)、氣送罐(400)和高位儲箱(500),所述抽吸盆(100)通過軟管與混水頭(101)相連接,所述混水頭(101)還通過管道分別與冷水閥(102)和一次溶解箱(2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冷水閥(102)還與冷水源相連接;所述一次溶解箱(200)內設有第一氣攪拌裝置(201),所述第一氣攪拌裝置(201)通過管道與第一進氣閥(202)相連接,所述第一進氣閥(202)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所述一次溶解箱(200)底部設有連接閥(203),所述連接閥(203)通過管道與一次溶解箱(200)底部相連接,所述連接閥(203)還通過管道與二次溶解箱(3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二次溶解箱(300)內設有第二氣攪拌裝置(301),所述第二氣攪拌裝置(301)通過管道與第二進氣閥(302)相連接,所述第二進氣閥(302)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所述二次溶解箱(300)的底部設有氣送閥(303),所述氣送閥(303)通過管道與二次溶解箱(300)底部相連接,所述氣送閥(303)還通過管道與氣送罐(4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氣送罐(400)的頂部還通過管道與止回閥(401)相連接,所述止回閥(401)還與截止閥(402)相連接,所述截止閥(402)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所述氣送罐(400)的底部通過送液管(403)與高位儲箱(500)的頂部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絮凝劑氣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吸盆(100)、一次溶解箱(200)、二次溶解箱(300)、氣送罐(400)和高位儲箱(500),所述抽吸盆(100)通過軟管與混水頭(101)相連接,所述混水頭(101)還通過管道分別與冷水閥(102)和一次溶解箱(2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冷水閥(102)還與冷水源相連接;所述一次溶解箱(200)內設有第一氣攪拌裝置(201),所述第一氣攪拌裝置(201)通過管道與第一進氣閥(202)相連接,所述第一進氣閥(202)還與壓縮空氣源相連接,所述一次溶解箱(200)底部設有連接閥(203),所述連接閥(203)通過管道與一次溶解箱(200)底部相連接,所述連接閥(203)還通過管道與二次溶解箱(300)的頂部相連接;所述二次溶解箱(300)內設有第二氣攪拌裝置(301),所述第二氣攪拌裝置(301)通過管道與第二進氣閥(302)相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寧東,黎有方,
申請(專利權)人:南寧蘇格爾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