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肋生鹽弧菌(Salinivibrio?costicola)YCSC6,其保藏號為CGMCC?No.11730。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肋生鹽弧菌用于制備預防或治療盾纖毛蟲病的制品。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肋生鹽弧菌與海水魚類盾纖毛蟲病原共培養(yǎng)時,能夠在12小時內殺滅共培養(yǎng)體系中98%以上的盾纖毛蟲。經過連續(xù)多代培養(yǎng),其殺蟲效果穩(wěn)定。該菌株的發(fā)現為防治海水魚類盾纖毛蟲病提供了一種新的生防菌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微生物
,具體涉及一種肋生鹽弧菌。
技術介紹
盾纖毛蟲是海水鲆鰈魚類育苗后期最為常見危害也最大的疾病。主要發(fā)生于幼魚伏底后全長2-15cm的幼魚,報道顯示,我國各地工廠化養(yǎng)殖車間從12~26℃均可出現盾纖毛蟲病,幾乎全年均可發(fā)病。由于海水養(yǎng)殖業(yè)中的病害問題,一直是影響著水產品養(yǎng)殖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因纖毛蟲原生動物所致的病害,其發(fā)生近年來愈加頻繁,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盾纖毛蟲屬一種兼性寄生纖毛蟲,可在水體中自由生存,以細菌和有機碎屑為食,入侵養(yǎng)殖動物體后,破壞組織和細胞,發(fā)蟲高峰期為春、秋,當蟲侵入到腦顱內后,可能引起大批死亡。盾纖毛蟲病發(fā)病兇猛,控制不力會出現90%以上的死亡率。目前我國海水魚工廠化養(yǎng)殖中所發(fā)現的盾纖類纖毛蟲主要有弗州擬尾絲蟲、蟹棲異阿腦蟲、指狀擬舟蟲、水滴偽康纖蟲、貪食邁阿密蟲。為防控盾纖毛蟲病對我國海水魚養(yǎng)殖產業(yè)的危害,國內多家單位針對盾纖毛蟲進行了防治藥物的篩選,但目前水產上對該病的治療仍集中于福爾馬林、硫酸銅、硫酸鋅的使用,這些藥物基本作用于蛋白變性,其雖然可以殺死水體中盾纖毛蟲,但很難根治殺死在魚體內的盾纖毛蟲,而且這些藥物對魚和人體細胞沒有鑒別能力,同樣可以發(fā)揮作用,引起嚴重后果,另外中國專利文獻CN1762460A、CN103349747A公布了兩種中草藥配方的防治牙鲆盾纖毛蟲病的中藥制劑,山東省海水養(yǎng)殖所曾經報道可用口服三甲氧芐氨嘧啶(TMP)防治大菱鲆體內感染的盾纖毛蟲。隨著現代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的發(fā)展以及它們在藥物中的應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微生物防治已成為生物農藥研制中較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在自然界,存在著許多對病原害蟲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利用這種致病性來防治病原害蟲是一種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微生物殺蟲劑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活體及其代謝產物制成的。從微生物中篩選出施用方便、藥效穩(wěn)定、對人、養(yǎng)殖動物和環(huán)境安全的菌種,進行工業(yè)規(guī)模的生產開發(fā),從而制成微生物殺蟲劑。微生物殺蟲劑的特點主要是對脊椎動物、人體和環(huán)境無害,且防病對象不易產生抗藥性,微生物殺蟲劑可以說是一種環(huán)保生物農藥。另外微生物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定植后可以自然繁殖,長期發(fā)揮殺滅病原害蟲的目的,這是任何其它藥物所不具備的特點。開展海水魚類病原性盾纖毛蟲的微生物防治技術,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和現實的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對海水魚類病原性盾纖毛蟲有強殺滅活性的肋生鹽弧菌,從而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肋生鹽弧菌(Salinivibriocosticola)YCSC6,已于2015年11月25日保藏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北辰西路1號院3號的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號為CGMCCNo.11730。該肋生鹽弧菌(Salinivibriocosticola)YCSC6具有如下特征:該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其接觸酶反應為弱陽性,氧化酶反應為陰性,在MA培養(yǎng)基(Difco,貨號:212185)上形成微黃色菌落,菌落圓形表面光滑;該菌可利用葡萄糖、甘露醇、N-乙酰-葡萄糖胺、麥芽糖、蘋果酸、D-核糖、D-果糖、L-山梨糖。本專利技術的肋生鹽弧菌用于制備預防或治療盾纖毛蟲病的制品。本專利技術的肋生鹽弧菌與海水魚類盾纖毛蟲病原共培養(yǎng)時,能夠在12小時內殺滅共培養(yǎng)體系中98%以上的盾纖毛蟲。經過連續(xù)多代培養(yǎng),其殺蟲效果穩(wěn)定。該菌株的發(fā)現為防治海水魚類盾纖毛蟲病提供了一種新的生防菌株。具體實施方式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海水2216E液體培養(yǎng)基:酵母提取物1g,蛋白胨5g,磷酸鐵0.1g,瓊脂20g,pH7.6~7.8,1L陳海水。實施例1YCSC6菌株的分離鑒定步驟1.菌株分純培養(yǎng):本專利技術所獲得菌株YCSC6的原始樣品采集地點為青島即墨市大橋村(E120.82°,N36.50°),樣品采集后,立即無菌涂布到MA2216培養(yǎng)基(Difco,貨號:212185)上,用涂布好的培養(yǎng)皿倒置于25℃培養(yǎng)24-96小時,挑取長出的單菌落,在MA2216培養(yǎng)基平板上進行劃線分純,將劃好線的培養(yǎng)皿倒置于25℃培養(yǎng)24-96小時,挑取長出的單菌落,再次在MA2216培養(yǎng)基平板上進行劃線分純,將劃好線的培養(yǎng)皿倒置于25℃培養(yǎng)24-96小時,待單一菌落長出,挑取單菌落到1ml海水2216E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用封口膜密封備用,接種好單菌落的海水2216E液體培養(yǎng)基置于25℃搖菌24-96小時,至其0D600達到0.4-0.7,用封口膜密封備用。步驟2.菌株的生理生化分析:菌株YCSC6的生理生化鑒定參照《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操作,鑒定結果為該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其接觸酶反應為弱陽性,氧化酶反應為陰性,在MA培養(yǎng)基(Difco,貨號:212185)上形成微黃色菌落,菌落圓形表面光滑;該菌可利用葡萄糖、甘露醇、N-乙酰-葡萄糖胺、麥芽糖、蘋果酸、D-核糖、D-果糖、L-山梨糖。步驟3.菌株的16SrRNA基因的擴增與序列分析16SrRNA基因模板的制備:從YCSC6保存?zhèn)溆闷矫笊咸羧尉涞組A2216培養(yǎng)基平板上進行劃線分純,將劃好線的培養(yǎng)皿倒置于25℃培養(yǎng)24-96小時,待單一菌落長出,用滅菌的牙簽挑取2~3個單菌落于20μLRNAfree水中混勻,菌液濃度略微渾濁即可。置于PCR儀,99℃,15min。取上清液做為PCR擴增模板。PCR擴增:PCR擴增所用引物為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PCR反應體系60μL:2×TaqMix30μL,引物:27F,1492R各3μL,模板3μL,無菌水補足至60μL。PCR反應條件:95℃,5min;94℃,45s;57℃,1min30s;72℃,1min30s,30個循環(huán);72℃,10min。將PCR產物測序,序列比對后將YCSC6鑒定為肋生鹽弧菌(Salinivibriocosticola)。步驟4.菌株YCSC6的保藏:該菌已經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陽區(qū)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號為CGMCCNo.11730,保藏日期為2015年11月25號。在實驗室中,該菌株長期保藏方式為將菌株加入含30%甘油的MB2216培養(yǎng)基(Difco,貨號:279110)培養(yǎng)基中,在-80℃保存;短期保藏方...
【技術保護點】
一種肋生鹽弧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生鹽弧菌的保藏編號為CGMCC?No.1173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肋生鹽弧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生鹽弧菌的保藏編號為CGMCC
No.1173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肋生鹽弧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生鹽弧菌
(Salinivibriocosticola)為YCSC6株。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肋生鹽弧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生鹽弧菌為革
蘭氏陰性菌,其接觸酶反應為弱陽性,氧化酶反應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曲凌云,田欣欣,杜光訊,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