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實時控制的養魚網箱,屬于智能控制
技術介紹
隨著河道網箱養魚技術的廣泛應用,河道網箱的數量不斷增加,網箱中的水質和魚的生活環境控制成為一個關鍵問題。河道中的水質和山洪的不可控性,河道中的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質都會對魚造成損傷或者致命的打擊,河道中出現山洪時有碎石大雜質順著河水沖擊網箱,會損壞網箱,從而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需要一種新型實時控制的養魚網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實時控制的新型養魚網箱,利用水含氧量傳感器、水體流速傳感器、有毒有害物質傳感器等,檢測水體中的含氧量,水的流速,有毒有害物質,通過控制模塊實現網箱內的供氧凈水,啟動防護柵欄等作業的自動化,且不需要考慮一般天氣的情況,整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并充分利用水力發電,實現了節能環保。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是:一種實時控制的新型養魚網箱,包括檢測模塊1、水力發電渦輪機2、控制模塊3、燈光4、網箱5、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所述檢測模塊1分別和水利渦輪發電機2、控制模塊3相連,水力渦輪發電機2分別和燈光4、控制模塊3相連,燈光4和網箱5相連,網箱5分別與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相連,并且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分別與控制模塊3相連。所述控制模塊3包括單片機模塊8、水體含氧、有害物質檢測電路9、水體流速檢測電路10、進出水閥門控制電路11、進出水增壓電路12、控制柵欄電路16、控制燈光電路15、水力渦輪供電電路14、放大電路13;其中單片機模塊8分別與水體含氧、有害物質檢測電路9、水體流速檢測電路10、進出水閥門控制電路11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實時控制的新型養魚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模塊(1)、水力發電渦輪機(2)、控制模塊(3)、燈光(4)、網箱(5)、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所述檢測模塊(1)分別和水利渦輪發電機(2)、控制模塊(3)相連,水力渦輪發電機(2)分別和燈光(4)、控制模塊(3)相連,燈光(4)和網箱(5)相連,網箱(5)分別與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相連,并且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分別與控制模塊(3)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實時控制的新型養魚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模塊(1)、水力發電渦輪機(2)、控制模塊(3)、燈光(4)、網箱(5)、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所述檢測模塊(1)分別和水利渦輪發電機(2)、控制模塊(3)相連,水力渦輪發電機(2)分別和燈光(4)、控制模塊(3)相連,燈光(4)和網箱(5)相連,網箱(5)分別與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相連,并且防護柵欄(6)、供氧凈水循環系統(7)分別與控制模塊(3)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控制的新型養魚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3)包括單片機模塊(8)、水體含氧、有害物質檢測電路(9)、水體流速檢測電路(10)、進出水閥門控制電路(11)、進出水增壓電路(12)、控制柵欄電路(16)、控制燈光電路(15)、水力渦輪供電電路(14)、放大電路(13);其中單片機模塊(8)分別與水體含氧、有害物質檢測電路(9)、水體流速檢測電路(10)、進出水閥門控制電路(11)、進出水增壓電路(12)、控制柵欄電路(16)、控制燈光電路(15)、水力渦輪供電電路(14)、放大電路(13)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控制的新型養魚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箱(5)包括網箱上蓋(17)、進水口(18)、濾網(19)、出水口(20)、網箱底蓋(21)、水下燈光設備(22);其中網箱上蓋(17)在網箱(5)上面,可控制打開關閉;進水口(18)在網箱上蓋(17)上,分別與進出水閥門控制電路(11)、進出水增壓電路(12)相連;濾網(19)在網箱(5)兩側;出水口(20)在網箱(5)底部,分別與進出水閥門控制電路(11)進出水增壓電路(12)相連;網箱底蓋(21)在網箱(5)底部可控制打開關閉;水下燈光設備(22)在網箱(5)中右上方,分別與水力發電供電路(14)、控制燈光電路(15)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控制的新型養魚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電路(13)包括電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電容C1、C2、C3、C4、C5、C6、C7、C8、放大器1、放大器2、放大器3、放大器4;其中R1一端接水體含氧、有害物質檢測電路(9),另一端接C1的一端,C1的另一端接地,R2的一端接水體含氧、有害物質檢測電路(9),另一端接C2的一端,C2的另一端接地,R3的一端接放大器1的“+”級,另一端接在R1與C1的連線上,R4一端接放大器2的“+”級,另一端接在R2與C2的連線上,放大器1的“-”級與放大器1的輸出端相連,放大器1的端口7接+12V電壓,端口4接-15V電壓,C3一端接+12V電壓,另一端接地,C4一端接-15V電壓,另一端接地,放大器2的“-”級與放大器2的輸出端相連,放大器2的端口7接+15V電壓,端口4接-12V電壓,C5一端接+15V電壓,另一端接地,C6一端接-12V電壓,另一端接地,R5一端接放大器1的輸出端,另一端接R7的一端,R7的另一端接放大器3的輸出端,C7一端接在R5和R7的連線上,另一端接在放大器3的輸出端,放大器3的“-”級接在R5和R7的連線上,R6一端和放大器2的輸出端相連,另一端接R8,R8另一端接地,放大器3的“+”級接在R6和R8的連線上,放大器3的端口4接+12V電壓,端口11接-12V電壓,R9一端接放大器3的輸出端,另一端接放大器4的“-”級,R10一端接在R9和放大器4的連線上,另一端接放大器4的輸出端,R12一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洪博,謝華材,張晶,李潤鑫,孫俊,潘盛旻,賈連印,湯守國,
申請(專利權)人:昆明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