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療輔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噴消毒液裝置,包括:噴嘴、消毒液瓶和壓縮空氣源,所述噴嘴,包括:進氣孔、進液孔和噴液孔,所述噴液孔通過噴嘴內部的孔道同時與所述進氣孔和進液孔連通,所述進氣孔通過壓縮空氣管與所述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進液孔與消毒液管的一端連接,并將所述消毒液管的另一端插入消毒液瓶內。采用上述方案,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自動噴消毒液裝置,以自動化設備代替傳統人工消毒方式,能夠準確、規范的對穿刺區域的皮膚進行消毒,節約人力,減少工序,提高醫護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減少醫患之間交叉感染的機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療輔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噴消毒液裝置。
技術介紹
對血管進行穿刺獲取血液組織樣本進行化驗分析,或者對患者進行輸液,是現代醫學中的重要手段,臨床穿刺前對穿刺區皮膚消毒則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一直以來,對穿刺區皮膚消毒基本是依靠人工用棉簽蘸消毒液涂抹皮膚的方式來完成,其操作耗時耗力,準確性及規范性均依賴于人員水平及其精神狀態,存在工操作失誤的可能,并且護士在操作過程中有可能與患者的肢體直接接觸而增加醫患交叉感染的幾率。因此,需要開發一種自動設備,替代護士進行準確的穿刺以及穿刺前后的消毒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自動噴消毒液裝置,以自動化設備代替傳統人工消毒方式,能夠準確、規范的對穿刺區域的皮膚進行消毒,節約人力,減少工序,提高醫護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減少醫患之間交叉感染的機率。一種自動噴消毒液裝置,包括:噴嘴、消毒液瓶和壓縮空氣源,所述噴嘴,包括:進氣孔、進液孔和噴液孔,所述噴液孔通過噴嘴內部的孔道同時與所述進氣孔和進液孔連通,所述進氣孔通過壓縮空氣管與所述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進液孔與消毒液管的一端連接,并將所述消毒液管的另一端插入消毒液瓶內。根據流體力學的運動原理,當壓縮氣體高速通過噴嘴中的孔道從噴液孔噴出時,會使同樣通過孔道與噴液孔連通的消毒液管中產生負壓,從而吸取消毒液瓶中的消毒液流向噴液孔;在混合流體流出噴液孔的瞬間,由于空氣壓力的瞬間釋放,低速流動的消毒液被高速流動的壓縮空氣沖成無數小液滴,形成消毒液從噴液孔處呈發射狀霧化噴出的現象,進而使消毒液準確、均勻的噴到需要進行穿刺的皮膚上,形成一定的消毒面積。整個消毒過程由自動噴消毒液裝置自動完成,無需人力的直接介入,保證對穿刺區域的皮膚進行準確、規范的消毒,從而節約人力,減少工序,降低人工操作失誤的可能,提高醫護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減少醫患之間交叉感染的機率。進一步地,所述噴液孔和進氣孔直接連通,并且與進液孔連通的孔道以順著壓縮空氣流動的方向,切向并入噴液孔和進氣孔之間的孔道上;避免壓縮空氣直接從進液孔流出進入消毒液瓶。進一步地,所述壓縮空氣管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通過該第一電磁閥進一步實現對設備的電氣化控制,使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更高。進一步地,上述第一電磁閥為兩位三通換向閥。進一步地,所述消毒液管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在消毒液的進液管路中加裝電磁閥控制管路的通斷,進液時先開進氣管路上電磁閥,可通過先噴出的氣流定位,使消毒液的噴淋位置更準確,之后再打開第二電磁閥接通進液管路進行消毒液噴淋,可以節約消毒液;噴液完畢后先關進液管路上的電磁閥,后關進氣管路上的電磁閥,避免出現液體回流、滴漏等現象。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電磁閥為兩位兩通換向閥。進一步地,所述壓縮空氣管上設置有節流閥,對壓縮空氣進行流量調節,進而實現對消毒液噴淋強度的控制,以符合醫學上對穿刺區消毒面積的要求。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自動噴消毒液裝置,以自動化設備代替傳統人工消毒方式,能夠準確、規范的對穿刺區域的皮膚進行消毒,節約人力,減少工序,提高醫護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減少醫患之間交叉感染的機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噴嘴的結構剖面示意圖。附圖標記:1-噴嘴;11-噴液孔;12-進氣孔;13-進液孔;2-壓縮空氣管;3-壓縮空氣源;4-第一電磁閥;5-節流閥;6-消毒液管;7-消毒液瓶;8-第二電磁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1至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噴消毒液裝置,包括:噴嘴1、壓縮空氣源3和消毒液瓶7,參見圖3,噴嘴1上開設有噴液孔11、進氣孔12和進液孔13,該噴液孔11通過噴嘴1內設的孔道同時與進氣孔12和進液孔13連通,且與進液孔13直接連通的孔道以順著壓縮空氣流動的方向切向并入進氣段的孔道上,避免壓縮空氣直接從進液孔13流出。進氣孔12通過壓縮空氣管2連接到壓縮空氣源3上,同時在壓縮空氣管2上設置第一電磁閥4,該第一電磁閥4為兩位三通換向閥,通過其控制氣源的通斷,進一步實現對設備的電氣化控制,使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更高,且不用的壓縮氣體可以通過兩位三通換向閥的T口直接外排到空氣中,減小壓縮空氣管2的負擔;為了進一步滿足醫學上對穿刺部位消毒面積的具體要求,在第一電磁閥4和壓縮空氣源3之間的壓縮空氣管2上,還設置有一個節流閥5,通過該節流閥5對壓縮空氣進行流量調節,實現對消毒液噴淋強度的控制,進而達到控制消毒液噴淋面積的效果。進液孔13與消毒液管6的一端連接,消毒液管6的另一端插入裝有消毒液的消毒液瓶7內,并保證消毒液管6的管口位于消毒液的液面之下;同時,在消毒液管6上設置一個兩位兩通的第二電磁閥8;在消毒液的進液管路中加裝兩位兩通的電磁換向閥控制管路的通斷,進液時先開進氣管路上電磁閥,可通過先噴出的氣流定位,使消毒液的噴淋位置更準確,之后再打開第二電磁閥8進行準確的噴淋消毒,可以節約消毒液;噴液完畢后先關進液管路上的電磁閥,后關進氣管路上的電磁閥,同時利用兩位兩通換向閥只能單流路通斷、無法旁通的特性,避免出現液體回流、滴漏等現象。參見圖2,使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自動噴消毒液裝置進行噴淋消毒時,先打開第一電磁閥4使進氣管路接通,并通過節流閥5調節好壓縮氣體的流量,再打開第二電磁閥8,使進液管路接通,壓縮空氣流經噴嘴1從噴液孔12噴出。根據流體力學的運動原理,當壓縮氣體高速通過噴嘴1中的孔道從噴液孔12噴出時,會使同樣通過孔道和進液口13與噴液孔11連通的消毒液管6中產生負壓,從而吸取消毒液管6另一端的消毒液瓶7中的消毒液流向噴液孔11,并在噴液孔11前與壓縮氣體混合形成混合流體;在混合流體流出噴液孔11的瞬間,由于空氣壓力的瞬間釋放,低速流動的消毒液被高速流動的壓縮空氣撕成無數小液滴,從而形成消毒液從噴液孔11處呈發射狀霧化噴出的現象,進而使消毒液準確、均勻的噴到需要進行穿刺的皮膚上,形成一定的消毒面積。控制好消毒液的噴淋時間,在完成噴淋消毒后,先關閉進液管路上的第二電磁閥8,阻斷消毒液的吸取,再關閉進氣管路上的第一電磁閥4,避免出現液體回流、滴漏等現象,更加衛生、安全。整個消毒過程由自動噴消毒液裝置自動完成,無需人力的直接介入,保證對穿刺區域的皮膚進行準確、規范的消毒,從而節約人力,減少工序,降低人工操作失誤的可能,提高醫護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減少醫患之間交叉感染的機率。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自動噴消毒液裝置,以自動化設備代替傳統人工消毒方式,能夠準確、規范的對穿刺區域的皮膚進行消毒,節約人力,減少工序,提高醫護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減少醫患之間交叉感染的機率。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的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噴消毒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噴嘴、消毒液瓶和壓縮空氣源,所述噴嘴包括:進氣孔、進液孔和噴液孔,所述噴液孔通過噴嘴內部的孔道同時與所述進氣孔和進液孔連通,所述進氣孔通過壓縮空氣管與所述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進液孔與消毒液管的一端連接,并將所述消毒液管的另一端插入消毒液瓶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噴消毒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噴嘴、消毒液瓶和壓縮空氣源,所述噴嘴包括:進氣孔、進液孔和噴液孔,所述噴液孔通過噴嘴內部的孔道同時與所述進氣孔和進液孔連通,所述進氣孔通過壓縮空氣管與所述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進液孔與消毒液管的一端連接,并將所述消毒液管的另一端插入消毒液瓶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噴消毒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液孔和進氣孔直接連通,并且與進液孔連通的孔道以順著壓縮空氣流動的方向,切向并入噴液孔和進氣孔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子忠,曹棟剛,孫達凱,喬明波,張春,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邁納士手術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