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枳殼、苦參、馬齒莧、絡石藤、黨參、黃芪、赤芍、川芎、干姜、車前子、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升麻、透骨草、柴胡、川烏、芥子、黃柏、穿山甲、劉寄奴、金銀花、木通、延胡索、三七、當歸、雞血藤。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組份中的各種原料藥物相互協調在一起,能夠起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藥效,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且具有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多發疾病,臨床常表現為靜脈迂曲或成團、皮膚瘙癢、脫屑、色素沉著,甚至局部疼痛,多發生于持久站立工作或重體力勞動者,如售貨員、教師及搬運工、軍人等,女性生育多胎者及明顯肥胖的人也較多見。中醫學認為,風寒濕之邪為本病的主要原因,主要病機為血瘀。本病的發生是由于風寒濕之邪侵入經脈氣血,以致經脈氣血凝聚而致。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枳殼10—15份、苦參8--14份、馬齒莧6--10份、絡石藤6--10份、黨參8--14份、黃芪8--14份、赤芍8--14份、川芎6--10份、干姜6--10份、車前子5--8份、桃仁5--8份、紅花5--8份、乳香4--6份、沒藥4--6份、升麻4--6份、透骨草6--10份、柴胡6--10份、川烏6--10份、芥子5--8份、黃柏5--8份、穿山甲2--4份、劉寄奴6--10份、金銀花6--10份、木通5--8份、延胡索5--8份、三七5--8份、當歸5--8份、雞血藤5--8份。作為優選,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枳殼12份、苦參12份、馬齒莧8份、絡石藤8份、黨參10份、黃芪10份、赤芍10份、川芎8份、干姜8份、車前子6份、桃仁6份、紅花6份、乳香5份、沒藥5份、升麻5份、透骨草8份、柴胡8份、川烏8份、芥子6份、黃柏6份、穿山甲3份、劉寄奴8份、金銀花8份、木通6份、延胡索6份、三七6份、當歸6份、雞血藤6份。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歸給、脾、大腸經;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積之功效。苦參:味苦,性寒;歸心、肺、胃、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之功效。馬齒莧:味酸,性寒;歸大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絡石藤: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肺經;具有祛風通絡,涼血消腫之功效。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肺,益氣生津之功效。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具有補益脾肺,固表止汗,利尿消腫,托毒斂瘡之功效。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淤止痛之功效。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祛痰之功效。車前子:味甘,性寒;歸腎、膀胱、肝、肺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之功效。桃仁:味苦、甘,性平,有小毒;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之功效。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之功效。乳香:味辛、苦,性微溫;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沒藥:味苦,性平;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效。升麻:味甘、辛,微苦,性涼;歸肺、脾、胃經;具有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之功效。透骨草:味甘、辛,性溫;歸肺、肝經;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解毒化疹之功效。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之功效。川烏:味辛、苦,性熱,有大毒;歸心、肝、脾、腎經;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溫經止痛之功效。芥子: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散寒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之功效。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穿山甲:味咸,性微寒;歸肝、胃經;具有活血散結,搜風通絡,通經下乳,消腫排膿之功效。劉寄奴:味苦,性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涼血止血,清熱利濕之功效。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木通:味苦,性微寒;歸心、小腸、膀胱經;具有清心火,利小便,通經下乳之功效。延胡索: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之功效。三七:味甘、味苦,性溫;歸肝、胃經;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當歸:味甘、辛、苦,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雞血藤: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之功效。依照上述比例稱取各原料中藥,按照傳統的制備方法加水浸泡30—50分鐘,煎煮10—15分鐘,制成湯劑,每劑藥煎三次,前兩次煎湯合并內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湯用于擦洗患處,每天3—5次,7天為一個療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組份中的各種原料藥物相互協調在一起,能夠起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藥效,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且具有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的優點。下面結合臨床資料及典型病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一、一般資料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從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患者124人,其中男69人,女55人,病程6個月—15年。二、治療方法采用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所制備的湯劑,日服一劑,每劑藥煎三次,前兩次煎湯合并內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湯用于擦洗患處,每天3—5次,7天為一個療程。三、療效評定標準顯效:下肢靜脈曲張癥狀及伴隨癥狀完全消失,一年內未見復發。有效:下肢靜脈曲張癥狀及伴隨癥狀部分消失。無效:下肢靜脈曲張癥狀無變化。四、治療結果本專利技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患者124例,經過2—5個療程的治療,治愈121例,占97.5%,有效2例,占1.6%,無效1例,占0.8%,總有效率為99.1%,未見任何副作用;治愈121例中,2個療程治愈25例,3個療程治愈45例,4個療程治愈40例,5個療程治愈11例;結果表明,本專利技術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無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復發的優點。五、典型病例1、孫某,男,38歲,患者右下肢患有靜脈曲張,靜脈隆起明顯,有的地方蜷曲成團,小腿酸脹、疼痛,肢體有沉重感,容易疲勞乏力,平臥或休息后可緩解癥狀,但站立走路時會反彈;采用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所制備的湯劑,日服一劑,每劑藥煎三次,前兩次煎湯合并內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湯用于擦洗患處,每天3—5次,用藥1個療程,小腿酸脹、疼痛癥狀明顯好轉,又繼續用藥3個療程,下肢靜脈曲張癥狀完全消失,隨訪一年未見復發。2、胡某,女,58歲,患者自訴患有靜曲張十余年,雙下肢腫脹、疼痛、無力,雙腳麻木、發涼,有的地方蜷曲成團;采用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所制備的湯劑,日服一劑,每劑藥煎三次,前兩次煎湯合并內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湯用于擦洗患處,每天3—5次,用藥2個療程,下肢腫脹、麻木癥狀得到好轉,又繼續用藥4個療程,下肢靜脈曲張癥狀消失。3、肖某,男,47歲,患者自訴三年前自覺左下肢沉重、酸脹不適并伴水腫,同時出現左下肢淺表血管迂曲增粗呈蚯蚓狀,后來左下肢酸脹不適、迂曲增粗的癥狀日益明顯,經醫院檢查確診為下肢靜脈曲張;采用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所制備的湯劑,日服一劑,每劑藥煎三次,前兩次煎湯合并內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湯用于擦洗患處,每天3—5次,連續用藥4個療程,靜脈曲張癥狀完全消失,隨訪一年未見復發。具體實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枳殼10—15份、苦參8??14份、馬齒莧6??10份、絡石藤6??10份、黨參8??14份、黃芪8??14份、赤芍8??14份、川芎6??10份、干姜6??10份、車前子5??8份、桃仁5??8份、紅花5??8份、乳香4??6份、沒藥4??6份、升麻4??6份、透骨草6??10份、柴胡6??10份、川烏6??10份、芥子5??8份、黃柏5??8份、穿山甲2??4份、劉寄奴6??10份、金銀花6??10份、木通5??8份、延胡索5??8份、三七5??8份、當歸5??8份、雞血藤5??8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枳殼10—15份、苦參8--14份、馬齒莧6--10份、絡石藤6--10份、黨參8--14份、黃芪8--14份、赤芍8--14份、川芎6--10份、干姜6--10份、車前子5--8份、桃仁5--8份、紅花5--8份、乳香4--6份、沒藥4--6份、升麻4--6份、透骨草6--10份、柴胡6--10份、川烏6--10份、芥子5--8份、黃柏5--8份、穿山甲2--4份、劉寄奴6--10份、金銀花6--10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中杰,
申請(專利權)人:王中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