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模板行走車,屬于建筑工程領域,模板行走車,包括行走件、第一支撐件、第一模板、第一伸縮件、第二伸縮件和第一滑動件,行走件和第一支撐件連接,行走件用于帶動第一支撐件移動,第一支撐件上具有第一導向件,第一滑動件和第一導向件滑動連接,第二伸縮件的一端和第一支撐件連接,第二伸縮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滑動件連接,第一模板和第一滑動件轉動連接,第一伸縮件的一端和第一滑動件轉動連接,第一伸縮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模板轉動連接,第一伸縮件用于驅動第一模板轉動。這種模板行走車可以利用行走件實現整個裝置的移動,從而方便模板的移動,可以節省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消耗的人力物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模板行走車。
技術介紹
目前高速公路涵洞側墻體施工常用小塊模板拼裝法,高速公路涵洞側墻體由工人將幾十甚至上百小塊模板通過扣件連接拼裝成大的澆筑面,然后對固定好的澆筑面進行混凝土澆筑,一個八人施工組每施工五米長涵洞平均需要六到七天時間。這種不使用臺車而用大量人工沿著涵洞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的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工作業,而且施工過程的拆裝過程多,工程量大,拆裝施工的風險也十分大。目前在使用的一體式澆筑方法是模板和起重設備相配合的施工方式,由起重設備把大塊模板移動至合適位置進行固定和澆筑。每次施工完一段后,需要起重設備輔助把模板移動至下一個施工位置。而且在一個涵洞施工完成,要長距離移動到下一個涵洞時,還需要專門車輛對模板進行運輸,效率低下,花費很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模板在施工過程中運輸過程不夠方便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模板行走車,包括行走件、第一支撐件、第一模板和第一伸縮件,行走件和第一支撐件連接,行走件用于帶動第一支撐件移動,第一支撐件和第一模板轉動連接,第一伸縮件的一端和第一支撐件連接,第一伸縮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模板連接,第一伸縮件用于驅動第一模板轉動。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還包括疊加件,疊加件和第一支撐件連接;疊加件包括連接件、第二支撐件、第二模板和第三伸縮件,連接件的一端和第一支撐件連接,連接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撐件連接,第二支撐件和第二模板轉動連接,第三伸縮件的一端和第二支撐件連接,第三伸縮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模板連接,第三伸縮件用于驅動第二模板轉動。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疊加件設置為多個,多個疊加件之間層疊連接。一種模板行走車,包括行走件、第一支撐件、第一模板、第一伸縮件、第二伸縮件和第一滑動件,行走件和第一支撐件連接,行走件用于帶動第一支撐件移動,第一支撐件上具有第一導向件,第一導向件和水平面平行,第一滑動件和第一導向件滑動連接,第二伸縮件的一端和第一支撐件連接,第二伸縮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滑動件連接,第一模板和第一滑動件轉動連接,第一伸縮件的一端和第一滑動件轉動連接,第一伸縮件的另一端和第一模板轉動連接,第一伸縮件用于驅動第一模板轉動。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還包括疊加件,疊加件和第一支撐件連接;疊加件包括連接件、第二支撐件、第二模板、第三伸縮件、第四伸縮件和第二滑動件,連接件的一端和第一支撐件連接,連接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撐件連接,第二支撐件上具有第二導向件,第二導向件和水平面平行,第二滑動件和第二導向件滑動連接,第四伸縮件的一端和第二支撐件連接,第四伸縮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滑動件連接,第二模板和第二滑動件轉動連接,第三伸縮件的一端和滑動件轉動連接,第三伸縮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模板轉動連接,第三伸縮件用于驅動第二模板轉動。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疊加件設置為多個,多個疊加件之間層疊連接。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伸縮件和第二伸縮件均設置為多個,多個第一伸縮件之間間隔排列,多個第二伸縮件之間間隔排列。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三伸縮件和第四伸縮件均設置為多個,多個第三伸縮件之間間隔排列,多個第四伸縮件之間間隔排列。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行走件包括滾輪,滾輪在相對的兩個側面上均設置有凸緣,凸緣沿著滾輪徑向的方向延伸。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還包括導軌,導軌和滾輪的形狀吻合,滾輪可沿導軌移動。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通過上述設計得到的模板行走車利用行走件實現整個裝置的移動,從而方便模板的移動,可以節省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消耗的人力物力。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三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四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三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四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五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第六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三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四中提供的模板行走車的結構示意圖。圖標:100-模板行走車;110-行走件;111-滾輪;112-凸緣;120-第一支撐件;121-第一滑動件;122-第一導向件;130-第一模板;131-第一鉸接件;132-加強筋;140-第一伸縮件;150-導軌;160-第二伸縮件;200-疊加件;210-連接件;220-第二支撐件;221-第二滑動件;222-第二導向件;230-第二模板;231-第二鉸接件;240-第三伸縮件;260-第四伸縮件。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诒緦@夹g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專利技術的選定實施方式?;诒緦@夹g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的術語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在本專利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實施例一。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模板行走車100,請參閱圖2,這種模板行走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板行走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件、第一支撐件、第一模板和第一伸縮件,所述行走件和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行走件用于帶動所述第一支撐件移動,所述第一支撐件和所述第一模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模板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模板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模板行走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件、第一支撐件、第一模板和第一伸縮件,所述行走件和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行走件用于帶動所述第一支撐件移動,所述第一支撐件和所述第一模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模板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模板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行走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疊加件,所述疊加件和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疊加件包括連接件、第二支撐件、第二模板和第三伸縮件,所述連接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連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撐件連接,所述第二支撐件和所述第二模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三伸縮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撐件連接,所述第三伸縮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模板連接,所述第三伸縮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二模板轉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行走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疊加件設置為多個,多個所述疊加件之間層疊連接。4.一種模板行走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件、第一支撐件、第一模板、第一伸縮件、第二伸縮件和第一滑動件,所述行走件和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行走件用于帶動所述第一支撐件移動,所述第一支撐件上具有第一導向件,所述第一導向件和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滑動件和所述第一導向件滑動連接,所述第二伸縮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撐件連接,所述第二伸縮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滑動件連接,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一滑動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滑動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模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伸縮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郝旺身,董辛旻,林輝翼,汪一飛,趙偉杰,李凌均,雷文平,韓捷,陳磊,陳宏,王麗雅,梁川,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