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醫用胸帶,應用于單側乳腺切除手術的術后恢復,包括胸帶本體和一個包扎墊,胸帶本體在與健側乳房相對應的位置設有透空區域,包扎墊與胸帶本體連接,包扎墊設置于胸帶本體與患側乳房相對應的位置,胸帶本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設有第一連接件,第二端部設有第二連接件,包扎時,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相互配合使包扎墊貼附于患側乳房。這種醫用胸帶舒適美觀,在包扎時,包扎墊貼附于患側乳房,起到壓迫止血、防止刀口處的藥物脫落、防止皮下積液等作用,透空區域對應于健側乳房,包扎時,健側乳房不會受到胸帶的擠壓,有效避免了患者由于健側乳房的極度不適導致胸悶甚至呼吸困難情況的發生,患者使用體驗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用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醫用胸帶。
技術介紹
在患者進行單側乳腺切除手術后,需要用傳統的壓力胸帶對整個胸廓進行加壓包扎,以起到止血、防止皮下積液等作用。但是由于術后兩側乳房的高度不同,在對患側乳房進行加壓包扎時,健側乳房會感到極度不適,進而造成胸悶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患者體驗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用胸帶,以改善傳統壓力胸帶在對患側乳房包扎時,易造成健側乳房極度不適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醫用胸帶,應用于單側乳腺切除手術的術后恢復,包括胸帶本體和一個包扎墊,所述胸帶本體在與健側乳房相對應的位置設有透空區域,所述包扎墊與所述胸帶本體連接,所述包扎墊設置于所述胸帶本體與患側乳房相對應的位置,所述包扎墊在朝向所述患側乳房的一側還設有防滑結構,所述胸帶本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端部設有第二連接件,包扎時,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相互配合使所述包扎墊貼附于所述患側乳房。這種醫用胸帶在包扎時,包扎墊貼附于患側乳房,起到壓迫止血、防止刀口處的藥物脫落、防止皮下積液等作用;透空區域對應于健側乳房,包扎時,健側乳房不會受到胸帶的擠壓,有效避免了患者由于健側乳房的極度不適導致胸悶甚至呼吸困難情況的發生,患者使用體驗佳。進一步地,包扎墊由3-5層醫用棉布縫合而成。醫用棉布的材質親膚、安全,適宜包扎傷口;設置防滑結構的好處在于,可以增大包扎墊與患側乳房之間的摩擦力,避免包扎墊下滑或脫落,對傷口恢復不利。進一步地,所述防滑結構為以點狀均勻分布于所述包扎墊的硅膠材質防滑凸起。硅膠材質的防滑凸起,柔軟親膚,不會造成患者不適,且硅膠本身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更好的固定包扎墊于患側乳房處。進一步地,所述包扎墊與所述胸帶主體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三連接件,所述胸帶主體設有與所述第三連接件相適配的第四連接件,所述第三連接件與所述第四連接件可拆卸連接。包扎墊和胸帶主體之間通過第三連接件和第四連接件可拆卸連接,使得包扎墊可以根據不同患者進行一定的調節,以使得對患側乳房進行更好的包扎。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勾掛件、第二勾掛件以及第三勾掛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與所述第一勾掛件適配的第一扣合件、與所述第二勾掛件適配的第二扣合件以及與所述第三勾掛件適配的第三扣合件。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的配合類似于文胸勾扣,三個勾掛件分別搭鉤于三個扣合件上,使得胸帶本體在包扎時形成一個環形,環覆于患者的胸廓,使得包扎的結構更牢固。進一步地,所述醫用胸帶包括多個所述第二連接件,多個所述第二連接件沿所述第二端部的橫向等間距設置。設置多個第二連接件時,第一連接件可通過選擇搭鉤于不同的第二連接件上,來調節胸帶本體所形成的環形的大小,進而使得胸帶本體適于不同的患者使用。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共同構成魔術貼,所述第一連接件為所述魔術貼的子面,所述第二連接件為所述魔術貼的母面。魔術貼分為子母兩面,一面具有細小柔軟的纖維圓毛,另一面是較硬帶鉤的刺毛,子母兩面可粘貼在一起,也可分離,實用性強,使用方便。進一步地,所述醫用胸帶還包括遮布,所述遮布設置于所述胸帶本體背向所述包扎墊的一側,所述遮布完全覆蓋所述透空區域、所述包扎墊。在胸帶本體背向包扎墊的一側設有遮布,遮布可以覆蓋住透空區域和包扎墊,避免患者走光(避免暴露患者隱私),以減輕患者術后失去乳房的心理壓力,增強該醫用胸帶的實用性。所述遮布通過按扣與所述胸帶本體連接,所述按扣的子扣設置于所述胸帶本體,所述按扣的母扣設置于所述遮布。遮布通過按扣與胸帶本體連接,使用方便,且可拆卸。所述遮布還設置有第一掛帶和第二掛帶,所述第一掛帶的固定端與所述第一端部連接,所述第二掛帶的固定端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一掛帶的自由端與所述第二掛帶的自由端共同配合形成套設于脖頸的套設部。設置第一掛帶和第二掛帶后,將第一掛帶的自由端和第二掛帶的自由端在患者的后脖頸處打結,這樣可以對整個醫用胸帶起到提拉的作用,防止醫用胸帶下滑或脫落。本技術提供的醫用胸帶,舒適美觀,在包扎時,包扎墊貼附于患側乳房,起到壓迫止血、防止刀口處的藥物脫落、防止皮下積液等作用;透空區域對應于健側乳房,包扎時,健側乳房不會受到胸帶的擠壓,有效避免了患者由于健側乳房的極度不適導致胸悶甚至呼吸困難情況的發生,患者使用體驗佳。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醫用胸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醫用胸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醫用胸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醫用胸帶的另一側面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醫用胸帶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醫用胸帶中包扎墊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未安裝圖5所示的包扎墊的醫用胸帶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醫用胸帶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醫用胸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胸帶本體100;包扎墊200;透空區域101;第一端部102;第二端部103;第一連接件104;第二連接件105;第一勾掛件1041;第二勾掛件1042;第三勾掛件1043;第一扣合件1051;第二扣合件1052;第三扣合件1053;防滑凸起201;第三連接件107;第四連接件108;遮布300;按扣400;第一掛帶301;第二掛帶302。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術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技術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醫用胸帶,其特征在于,應用于單側乳腺切除手術的術后恢復,包括胸帶本體和一個包扎墊,所述胸帶本體在與健側乳房相對應的位置設有透空區域,所述包扎墊與所述胸帶本體連接,所述包扎墊設置于所述胸帶本體與患側乳房相對應的位置,所述包扎墊在朝向所述患側乳房的一側設有防滑結構,所述胸帶本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端部設有第二連接件,包扎時,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相互配合使所述包扎墊貼附于所述患側乳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醫用胸帶,其特征在于,應用于單側乳腺切除手術的術后恢復,包括胸帶本體和一個包扎墊,所述胸帶本體在與健側乳房相對應的位置設有透空區域,所述包扎墊與所述胸帶本體連接,所述包扎墊設置于所述胸帶本體與患側乳房相對應的位置,所述包扎墊在朝向所述患側乳房的一側設有防滑結構,所述胸帶本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端部設有第二連接件,包扎時,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相互配合使所述包扎墊貼附于所述患側乳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胸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墊由3-5層醫用棉布縫合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胸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結構為以點狀均勻分布于所述包扎墊的硅膠材質防滑凸起。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胸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墊與所述胸帶主體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三連接件,所述胸帶主體設有與所述第三連接件相適配的第四連接件,所述第三連接件與所述第四連接件可拆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胸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勾掛件、第二勾掛件以及第三勾掛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靜,曾曉華,張歡,段譽,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腫瘤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