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關于一種外掛燈座,包括一電路板、一電池組、一上蓋、一燈罩、一橡膠環、一下蓋以及一掛勾。該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開孔及多個發光元件。該電池組電性連接該電路板,用以提供點亮多個發光元件所需的電力。該上蓋設置于該電路板上,該上蓋具有一第二開孔,該第二開孔對應該電路板的該第一開孔。該燈罩設置于該上蓋的該第二開孔中,該燈罩具有一第三開孔,該第三開孔對應該電路板的該第一開孔。該橡膠環設置于該電路板的下方,該橡膠環具有一第四開孔,該第四開孔對應該電路板的該第一開孔。該下蓋結合于該上蓋,該下蓋具有一背面及一第五開孔,該第五開孔對應該電路板的該第一開孔。該掛勾樞設于該下蓋的背面。借此,可使該外掛燈座能因應多種不同應用場合的配置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于一種燈座,特別是關于一種外掛燈座。
技術介紹
常見的燈座結構大多是針對單一應用場合進行設計,雖仍可達到照明效果,但卻無法使用至其它不同應用場合。也就是說,不同應用場合就需要配置不同燈座結構,如此將大幅增加燈座的購置成本。倘若單一燈座結構,能因應多種不同應用場合的配置需求,將可大幅降低燈座的購置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創新且具進步性的外掛燈座,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適應不同場合配置需要的外掛燈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由以下具體手段所達成:本技術提供一種外掛燈座,包括一電路板、一電池組、一上蓋、一燈罩、一橡膠環、一下蓋以及一掛勾。所述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開孔及多個發光元件;所述電池組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用以提供點亮所述發光元件所需的電力;所述上蓋設置于所述電路板上,所述上蓋具有一第二開孔,所述第二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所述燈罩設置于所述上蓋的所述第二開孔中,所述燈罩具有一第三開孔,所述第三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所述橡膠環設置于所述電路板的下方,所述橡膠環具有一第四開孔,所述第四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所述下蓋結合于所述上蓋,所述下蓋具有一背面及一第五開孔,所述第五開孔對應該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所述掛勾樞設于所述下蓋的所述背面。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外掛燈座還包括一燈杯,所述燈杯設置于所述電路板與所述燈罩之間。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燈杯具有一第六開孔,所述第六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燈杯具有多個通孔,各所述通孔分別對應各所述發光元件。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燈罩具有多個透鏡部,各所述透鏡部分別對應各所述發光元件。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橡膠環位于所述電路板與所述下蓋之間。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外掛燈座還包括一磁鐵件,所述磁鐵件設置于所述掛勾上。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掛勾具有一槽孔,所述磁鐵件設置于所述槽孔中。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外掛燈座還包括一磁鐵蓋,所述磁鐵蓋設置于所述槽孔的一側,且位于所述磁鐵件與所述下蓋之間。如上所述的外掛燈座,其中,所述掛勾具有一掛孔,所述掛孔對應所述下蓋的所述第五開孔。借由上述配置,可使本技術的外掛燈座能因應多種不同應用場合的配置需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外掛燈座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技術外掛燈座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本技術外掛燈座的電路板與燈杯的組合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外掛燈座套設于螺絲起子上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外掛燈座的一立體視圖;圖6為本技術外掛燈座吊掛于衣服口袋的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外掛燈座吊掛于腰間皮帶的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外掛燈座吊掛于墻壁上的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外掛燈座吸附于磁性壁面的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10、外掛燈座11、電路板11H、第一開孔11L、發光元件11S、電源開關12、電池組13、上蓋13H、第二開孔13U、卡槽14、燈罩14H、第三開孔14P、透鏡部15、橡膠環15H、第四開孔16、下蓋16H、第五開孔16S、背面17、掛勾17H、掛孔17S、槽孔18、開關按鈕19、燈杯19C、容置槽19H、第六開孔19T、通孔20、螺絲起子20R、螺絲起子的桿部30、衣服口袋40、腰間皮帶50、墻壁60、磁性壁面C、磁鐵蓋M、磁鐵件P、釘件T、螺絲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圖1為本技術的外掛燈座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技術外掛燈座的立體組合圖。配合參閱圖1及圖2,本技術的外掛燈座10包括一電路板11、一電池組12、一上蓋13、一燈罩14、一橡膠環15、一下蓋16以及一掛勾17。該電路板11具有一第一開孔11H、多個發光元件11L及一電源開關11S。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發光元件11L為LED燈。該電源開關11S用以控制多個發光元件11L的亮滅。該電池組12電性連接該電路板11,用以提供點亮多個發光元件11L所需的電力。該上蓋13設置于該電路板11上,該上蓋13具有一第二開孔13H,該第二開孔13H對應該電路板11的該第一開孔11H。在本實施例中,為避免該上蓋13影響該電源開關11S的作動,該上蓋13具有一卡槽13U,該卡槽13U顯露該電源開關11S。此外,為使該電源開關11S的作動更加順暢,在本實施例中,可另設置一開關按鈕18于該卡槽13U,用以作動該電源開關11S。該燈罩14設置于該上蓋13的該第二開孔13H中,該燈罩14具有一第三開孔14H,該第三開孔14H對應該電路板11的該第一開孔11H。在本實施例中,該燈罩14具有多個透鏡部14P,各該透鏡部14P分別對應各該發光元件11L,以聚焦各該發光元件11L所發出的光。圖3為本技術的外掛燈座的電路板與燈杯的組合示意圖。配合參閱圖1及圖3,為定位多個發光元件11L,在本實施例中,可設置一燈杯19于該電路板11與該燈罩14之間。該燈杯19具有一第六開孔19H、多個通孔19T及一容置槽19C。該第六開孔19H對應該電路板11的該第一開孔11H。各該通孔19T分別對應各該發光元件11L,且各該發光元件11L分別穿設于各該通孔19T,以達成定位的效果。另外,為能薄化該外掛燈座10,該電池組12位于該容置槽19C中。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燈杯19亦可省略制作該容置槽19C,同樣可達到薄化該外掛燈座10的效果。再參閱圖1,該橡膠環15設置于該電路板11的下方,該橡膠環15具有一第四開孔15H,該第四開孔15H對應該電路板11的該第一開孔11H。圖4為本技術的外掛燈座套設于螺絲起子上的示意圖。配合參閱圖1、圖2及圖4,當該外掛燈座10套設于一螺絲起子20的桿部20R時,該橡膠環15可產生摩擦力,以防止該外掛燈座10從該桿部20R上滑落,并可達到輔助照明的效果。圖5為本技術的外掛燈座的一立體視圖。配合參閱圖1、圖2及圖5,該下蓋16結合于該上蓋13。在本實施例中,該下蓋16透過多個螺絲T鎖固于該上蓋13。且較佳地,該橡膠環15位于該電路板11與該下蓋16之間。此外,該下蓋16具有一背面16S及一第五開孔16H,該第五開孔16H對應該電路板11的該第一開孔11H。再參閱圖1及圖5,該掛勾17樞設于該下蓋16的背面16S。圖6為本技術的外掛燈座吊掛于衣服口袋的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的外掛燈座吊掛于腰間皮帶的示意圖。配合參閱圖5、圖6及圖7,本技術的外掛燈座10可借由該掛勾17吊掛于一衣服口袋30或一腰間皮帶40。圖8為本技術的外掛燈座吊掛于墻壁上的示意圖。配合參閱圖1、圖5及圖8,為使該外掛燈座10亦可吊掛于一墻壁50上,在本實施例中,該掛勾17具有一掛孔17H,該掛孔17H配合一釘件P,即可使該外掛燈座10順利吊掛于該墻壁50上。再參閱圖4及圖5,當該外掛燈座10套設于該螺絲起子20的桿部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掛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掛燈座包括:一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開孔及多個發光元件;一電池組,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用以提供點亮所述發光元件所需的電力;一上蓋,設置于所述電路板上,所述上蓋具有一第二開孔,所述第二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一燈罩,設置于所述上蓋的所述第二開孔中,所述燈罩具有一第三開孔,所述第三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一橡膠環,設置于所述電路板的下方,所述橡膠環具有一第四開孔,所述第四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一下蓋,結合于所述上蓋,所述下蓋具有一背面及一第五開孔,所述第五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以及一掛勾,樞設于所述下蓋的所述背面。
【技術特征摘要】
2016.06.23 TW 1052094731.一種外掛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掛燈座包括:一電路板,具有一第一開孔及多個發光元件;一電池組,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用以提供點亮所述發光元件所需的電力;一上蓋,設置于所述電路板上,所述上蓋具有一第二開孔,所述第二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一燈罩,設置于所述上蓋的所述第二開孔中,所述燈罩具有一第三開孔,所述第三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一橡膠環,設置于所述電路板的下方,所述橡膠環具有一第四開孔,所述第四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一下蓋,結合于所述上蓋,所述下蓋具有一背面及一第五開孔,所述第五開孔對應所述電路板的所述第一開孔;以及一掛勾,樞設于所述下蓋的所述背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掛燈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掛燈座還包括一燈杯,所述燈杯設置于所述電路板與所述燈罩之間。3.如權利要求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明家,
申請(專利權)人:工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