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其能夠容易地進行旋轉狀態切換機構的修理檢查等維護作業。控制執行機構(40)的控制部設置成在正常運轉模式和維護模式之間自由切換控制模式,所述執行機構(40)能夠將向散熱器進行冷卻風通風的風扇(20)在向冷卻用的正轉方向旋轉驅動的正轉狀態和向除塵用的倒轉方向旋轉驅動的倒轉狀態之間切換,控制部在正常運轉模式中,以在正轉狀態和倒轉狀態之間交替切換的方式控制執行機構(40)的動作,在維護模式中,以切換成內側從動輪體(24)及外側從動輪體(25)雙方都不接受來自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的動力傳遞的中立狀態的方式控制執行機構(40)的動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詳細地,涉及具備由發動機的動力驅動并向散熱器進行冷卻風通風的風扇、能夠將風扇在向冷卻用的正轉方向旋轉驅動的正轉狀態和向除塵用的倒轉方向旋轉驅動的倒轉狀態之間切換的旋轉狀態切換機構的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上述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通過使風扇在正轉狀態下旋轉來冷卻散熱器,并通過將風扇切換至倒轉狀態來吹走附著于散熱器的除塵部的塵埃。而且,以往,旋轉狀態切換機構構成為具備:利用發動機的動力旋轉的傳動帶(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與該傳動帶的內周面相接的正轉用帶輪(一個從動輪體);與外周面相接的倒轉用帶輪(另一個從動輪體);在風扇的輸入帶輪上卷繞的從動側帶(從動側的環狀轉動體);并且通過電動馬達的動作切換至正轉用帶輪壓接于傳動帶的正轉狀態和倒轉用帶輪壓接于傳動帶的倒轉狀態下的任一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263063號公報上述以往的結構中,由于旋轉狀態切換機構是切換至正轉狀態和倒轉狀態下的任一個的結構,因此存在如下缺點。作業結束后,在對旋轉狀態切換機構進行修理檢查等維護作業的情況下,停止發動機的動作后,需要將旋轉狀態切換機構從機體架卸下而進行修理檢查等作業。即,旋轉狀態切換機構具備支承從動輪體的支承部、移動操作從動輪體的電動馬達及其附帶的連接機構等,在進行維護作業的情況下,需要將這些各部件從機體側的框架部件卸下。但是,即使在進行這樣的維護作業的情況下,因為旋轉狀態切換機構原樣維持在正轉狀態和倒轉狀態之中的發動機動作停止時的狀態,因此成為從動輪體(帶輪)壓接于傳動帶的狀態。這樣,如果是從動輪體壓接于傳動帶的狀態,則從動輪體受到傳動帶的張力的反作用力。其結果是,當將旋轉狀態切換機構中的各部件從機體側的框架部件卸下時,因從動輪體所受到的反作用力,而難以進行卸下作業。因此,希望能夠容易地進行旋轉狀態切換機構的修理檢查等維護作業。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的特征結構在于,具備:由發動機的動力驅動并向散熱器進行冷卻風通風的風扇;能夠將所述風扇在向冷卻用的正轉方向旋轉驅動的正轉狀態和向除塵用的倒轉方向旋轉驅動的倒轉狀態之間切換的旋轉狀態切換機構;所述旋轉狀態切換機構具備:利用所述發動機的動力旋轉的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與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的內周面相接的內側從動輪體;與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的外周面相接的外側從動輪體;卷繞在所述外側從動輪體、所述內側從動輪體及風扇驅動用輪體上的從動側的環狀轉動體;能夠對所述外側從動輪體及所述內側從動輪體一體地進行位置變更操作的執行機構;控制所述執行機構的控制部設置成在正常運轉模式和維護模式之間自由切換控制模式,在所述正常運轉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正轉狀態和所述倒轉狀態之間交替切換的方式控制所述執行機構的動作,在所述正轉狀態下使所述內側從動輪體壓接于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并且使所述外側從動輪體從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離開,在所述倒轉狀態下使所述外側從動輪體壓接于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并且使所述內側從動輪體從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離開,在所述維護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以切換成中立狀態的方式控制所述執行機構的動作,在所述中立狀態下所述內側從動輪體及所述外側從動輪體雙方都不接受來自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的動力傳遞。根據本專利技術,在進行作業行駛的情況下,控制部切換至通常控制模式,并以將風扇在向冷卻用的正轉方向旋轉驅動的正轉狀態和向除塵用的倒轉方向旋轉驅動的倒轉狀態之間交替切換的方式控制執行機構的動作。而且,作業結束后,在進行修理檢查等維護作業中,控制部切換至維護模式。在維護模式中,通過控制部控制執行機構,切換至內側從動輪體及外側從動輪體雙方都不接受來自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的動力傳遞的中立狀態。其結果是,為了維護作業將旋轉狀態切換機構中的各部件從機體側的框架卸下時,相對于從動輪體不會受到來自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的反作用力,容易進行卸下作業。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旋轉狀態切換機構的修理檢查等維護作業。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所述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具備檢測處于所述中立狀態的中立狀態檢測機構,所述控制部構成為控制所述發動機的動作,并且構成為在所述維護模式中,當所述發動機動作停止后被指令重新啟動時,如果所述中立狀態檢測機構未檢測到處于所述中立狀態,則禁止所述發動機的啟動處理。根據本結構,在維護模式中,在使發動機動作停止的狀態下,例如,卸下旋轉狀態切換機構中的各部件而進行維護作業。在維護作業結束后,再次組裝旋轉狀態切換機構中的各部件。當進行維護作業時,切換至內側從動輪體及外側從動輪體雙方都不接受來自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的動力傳遞的中立狀態,但在維護作業結束后,有可能在內側從動輪體及外側從動輪體的安裝位置偏離適當位置的狀態下進行組裝。如果是這樣不適當的組裝狀態,由于中立狀態檢測機構未檢測到處于中立狀態,即使指令發動機重新啟動,也會禁止發動機的啟動處理。因此,在維護作業結束后,能夠避免在內側從動輪體及外側從動輪體的安裝位置偏離適當位置的狀態下直接使發動機動作。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所述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具備通知機構,當指令所述發動機重新啟動時,如果所述中立狀態檢測機構未檢測到處于所述中立狀態,則所述通知機構通知該情況。根據本結構,在維護模式中,在維護作業結束后,當即便指令發動機重新啟動時,而發動機不啟動時,通知機構發揮通知作用,因此作業者能夠認識到內側從動輪體及外側從動輪體的安裝位置偏離適當位置,沒有適當地進行安裝。因此,作業者在通知機構動作后,立即再次執行組裝作業,由此能夠將內側從動輪體及外側從動輪體的安裝位置修正至適當位置,能夠采取應對。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所述旋轉狀態切換機構具備分別支承所述內側從動輪體和所述外側從動輪體的支承部件,所述執行機構構成為移動操作所述支承部件而對所述外側從動輪體及所述內側從動輪體一體地進行位置變更操作,所述中立狀態檢測機構構成為基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操作位置檢測處于所述中立狀態。根據本結構,通過執行機構移動操作支承部件,能夠使外側從動輪體和內側從動輪體一起進行位置變更,與分別移動操作外側從動輪體和內側從動輪體的結構相比,能夠使結構簡化。而且,中立狀態檢測機構檢測支承部件的操作位置即可,結構簡化,并且能夠適當地檢測處于中立狀態。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所述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具備在覆蓋所述發動機的上方的關閉狀態和開放所述發動機的上方的打開狀態之間自由切換姿勢的發動機罩,所述旋轉狀態切換機構裝卸自如地安裝于所述發動機罩。根據本結構,在使發動機動作而進行通常作業的情況下,發動機的上方由關閉狀態的發動機罩覆蓋。另一方面,在進行發動機的修理檢查等的維護作業的情況下,發動機罩切換至打開狀態,成為使發動機的上方開放的狀態。由于旋轉狀態切換機構裝卸自如地安裝于發動機罩,所以當將發動機罩切換至打開狀態時,能夠將旋轉狀態切換機構從發動機罩卸下。即,當發動機罩處于關閉狀態時,該發動機罩作為機體側的框架部件發揮功能,能夠支承旋轉狀態切換機構。而且,當進行發動機周圍的維護作業時,通過將旋轉狀態切換機構從發動機罩卸下,能夠使旋轉狀態切換機構不會成為障礙并將發動機罩切換至打開狀態。附圖說明圖1是聯合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由發動機(13)的動力驅動并向散熱器(19)進行冷卻風通風的風扇(20);能夠將所述風扇(20)在向冷卻用的正轉方向旋轉驅動的正轉狀態和向除塵用的倒轉方向旋轉驅動的倒轉狀態之間切換的旋轉狀態切換機構(22);所述旋轉狀態切換機構(22)具備:利用所述發動機(13)的動力旋轉的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與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的內周面相接的內側從動輪體(24);與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的外周面相接的外側從動輪體(25);卷繞在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及風扇驅動用輪體(26)上的從動側的環狀轉動體;能夠對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及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一體地進行位置變更操作的執行機構(40);控制所述執行機構(40)的控制部(56)設置成在正常運轉模式和維護模式之間自由切換控制模式,在所述正常運轉模式中,所述控制部(56)以在所述正轉狀態和所述倒轉狀態之間交替切換的方式控制所述執行機構(40)的動作,在所述正轉狀態下使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壓接于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并且使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從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離開,在所述倒轉狀態下使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壓接于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并且使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從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離開,在所述維護模式中,所述控制部(56)以切換成中立狀態的方式控制所述執行機構(40)的動作,在所述中立狀態下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及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雙方都不接受來自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的動力傳遞。...
【技術特征摘要】
2015.09.17 JP 2015-1841891.一種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由發動機(13)的動力驅動并向散熱器(19)進行冷卻風通風的風扇(20);能夠將所述風扇(20)在向冷卻用的正轉方向旋轉驅動的正轉狀態和向除塵用的倒轉方向旋轉驅動的倒轉狀態之間切換的旋轉狀態切換機構(22);所述旋轉狀態切換機構(22)具備:利用所述發動機(13)的動力旋轉的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與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的內周面相接的內側從動輪體(24);與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的外周面相接的外側從動輪體(25);卷繞在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及風扇驅動用輪體(26)上的從動側的環狀轉動體;能夠對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及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一體地進行位置變更操作的執行機構(40);控制所述執行機構(40)的控制部(56)設置成在正常運轉模式和維護模式之間自由切換控制模式,在所述正常運轉模式中,所述控制部(56)以在所述正轉狀態和所述倒轉狀態之間交替切換的方式控制所述執行機構(40)的動作,在所述正轉狀態下使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壓接于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并且使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從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離開,在所述倒轉狀態下使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壓接于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并且使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從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離開,在所述維護模式中,所述控制部(56)以切換成中立狀態的方式控制所述執行機構(40)的動作,在所述中立狀態下所述內側從動輪體(24)及所述外側從動輪體(25)雙方都不接受來自所述驅動側的環狀轉動體(23)的動力傳遞。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冷卻裝置具備檢測處于所述中立狀態的中立狀態檢測機構(54),所述控制部(56)構成為控制所述發動機(13)的動作,并且構成為在所述維護模式中,當所述發動機(13)動作停...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宮崎誠,北野達也,福井佑己,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久保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